词条 | 衡水毛笔 |
释义 | 简介中国侯店毛笔产于河北省衡水市侯店村,古称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古称象笔。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主要产于“衡水毛笔之乡”桃城区侯店村,品种多达二百七十多种。侯店毛笔, 相传为秦朝将军蒙恬所制。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年,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固守秦朝北部边疆,路经侯店,时值三月三日,始(试)以兔毫竹管为笔写成家书一封,随后将毛笔赠送给侯店人。后来,侯店人便仿制出“蒙恬精笔”。到了唐代,侯店村毛笔艺人李文魁在北京开设笔店,一名爱好书法的太监同他结为兄弟,经常把他制作的毛笔买进皇宫,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侯店毛笔誉满天下,并被奉为御用之品。所以,每逢三月三日,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而当地制笔之业盛起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所制之笔,驰名遐迩。光绪年间,因制作技艺精湛,亦奉为御用,光绪帝立碑表彰,称之“御笔”。民国初年,巴拿马赛会曾获有奖章,故衡水侯店村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 侯店毛笔也与内画和宫廷金鱼一起,并称“衡水三绝”。 制作材料侯店毛笔选材精良,所选有黄狼尾、香狸尾、石獾毛、南山羊毛、牛耳毛、狗脊毛、老鼠胡子等40多种动物的尾毛、毫毛,弹、韧性强,经过漫、拔、胼、连、合等工序,制成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毛笔。侯店毛笔十分重视毛笔的装饰,以适应国内外用户的要求。笔杆取材广泛,有有“湘妃竹”、“凤眼竹”、“太阳竹”、“红木”、“象牙”“毛竹”、“紫竹”、“斑竹”等近十种材质。笔杆的装口和封顶也用竹、牙、骨、角、硬木雕等17种原料,采用嵌、镶工艺装配而成。有些笔杆还浮雕上“龙戏凤”、“龙盘柱”、“福禄寿喜”、“牛郎织女”等图案和字样,尤其是用象牙雕刻的高档毛笔“龙戏凤”,既是书法用具,又是艺术珍品。 生产工艺精细,样式新颖、造型美观。尤其配上红木、黄杨木和象牙等材料,精心雕刻镶嵌的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双凤展翅、凤凰戏牡丹以及古装人物、山水花木等图案的高档笔杆,更似锦上添花,成为一件件既有实用价值,而又精致高雅的工艺美术品。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赏。侯店毛笔制笔工艺经过水盆、干作、零活、刻字直管、包装五道大工序,七十三道小工序,才能制成不同规格、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毛笔。具有坚韧适度,刚柔相齐,含墨量大,不易脱毛等优点。整个流程全部执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发展近况侯店毛笔古朴、典雅、精美是广大书画家及艺术品收藏家的首选佳品,也是单位或个人交往、馈赠的上等礼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李先念、杨成武、高占祥、王任重、姬鹏飞、方毅、刘志坚等国家领导人到侯店村视察,并试笔题词。启功、范曾、刘炳森、肖劳、沈鹏、范曾、孙墨佛等著名书法家及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杰,为侯店毛笔泼墨赞绝。侯店毛笔,蜚声异域,名扬海外,远销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三百多万支。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国家部优产品证书及天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天津外贸出口免检证书。毛笔中“风云”、“水月”、“小狼毫”等多种毛笔被天津口岸定为“信得过的免检产品”。 崔恒生是侯店村资格最老的笔工,今年84岁,少年时代曾在琉璃厂做工,解放前才回到侯店,在侯店毛笔厂度过了后半生。在崔恒生的记忆中,上世纪30、40年代,在北京的琉璃厂,侯店毛笔这4个字就是一个金字招牌,凡是到琉璃厂买毛笔的几乎都是冲着侯店毛笔来的侯店毛笔的辉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前,侯店村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靠做毛笔为生,到1952年村里成立了侯店毛笔厂,这才告别了以前的家庭作坊式生产,走上了工业化之路。”现任侯店毛笔厂厂长王振森在上世纪60年代就进了厂,他告诉记者,在毛笔厂最红火的上世纪80、90年代,厂里光工人就有300多名,每年来自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海外订单络绎不绝,“那时为了完成订单,厂里经常要加班加点,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几百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