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横浦关 |
释义 | 横浦关和阳山关、湟溪关是秦汉时期岭南与岭北交通线上著名的三大关隘。横浦关在汉后被毁弃,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发现遗址,只凭后来的一些零星史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横浦关是山关还是水关,以及所处地理位置,古今史学界有七种不同的看法。 横浦关七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以《广东新语》、《中国历史地理概念11》等为代表,认为在今广东省南雄市与江西省大庚县交界处的大庚岭上,是山关。 二是以《史记.尉佗传》、《南康记》等为代表,认为横浦关离“南野县大庚岭三十里”,在今南雄市的浈江边,是水关。 三是以《直隶南雄州志》等为代表,认为横浦关在南雄县西北,不过只有大概方向而无具体位置。 四是以《通典》为代表,认为是在大庚岭西南。 五是以《水经注》等为代表,认为在今翁源县境内的翁江边。 六是以当今一些学者为代表,认为大庚岭上的小梅关就是横浦关,且是山关。 七是不久前梁国昭先生指出的,横浦关在今始兴县境内浈江与墨江汇合处,是水关。 横浦关简介横浦关最早见于《史记?南越列传》,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委以重任。“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史记索隐》引《南康记》曰:“南野县大庾岭三十里至横浦,有秦时关,其下谓为‘塞上’”。元鼎五年(前112年),汉军五路攻伐南越,其中一路由“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与其它下洭水(今连江)、下离水(今漓江)、下牂柯江(今西江、浔江及上游)等路相较,此横浦似更应指河流为宜。 《大明一统志》载:“横浦关,在(南安)府城西南三十里,旧记汉将军杨仆讨吕嘉,出豫章,下横浦即此处。 横浦关记载秦横浦关既为控大庾岭要扼的险关,无论从北和从南考虑,其军事地位都非常重要,其地理位置不同于以后的梅关,但与梅关都起到了同样作用。 大吉山属江西全南,古时属虔南,虔南是最早的赣南行政区驻地。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于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 《山海经》曰:赣水出聂都山,(守敬按:《环宇记》,聂都山在南康县西南二进二十即矾溪源也。在今崇义县西南九十里,本属大庾县,明时割属崇义。)东北流注于江,入彭泽西也。(守敬按;《海内东经》文。彭泽县见本篇末。)班固称南野县,彭水所发,东入湖汉水。(守敬按:县见下。钱坫、陈澧俱以章水当彭水,禽兽章水当《山海经》、《水经》之赣水,及《汉志》、《续汉志》之豫章水,而以出龙南县东北,迳信丰县至赣县入贡江之桃江当此水。) 翁源冲,难。府东南百八十里。嘉庆十六年改隶江西南安府,十七年仍来属。江西南安府二十五里,雄杰险固,为南北之噤要,亦谓之横浦关。横浦、淮浦二关相望若长城焉"。宋潘美伐南汉,由韶州进克英、雄二州,次泷头,刘?遣使请和,美疑有伏兵,乃挟?使,速渡诸险,是也。隆水,在翁源县东六十里,源出县东百四十里之羊岭,东南入翁源水。又沱水,出县东南九十七里茗茶山,北流合翁源水。又县有风水,出县北二百里重岭下,南流入于浈水。连平县志有银梅铺水,西南至利波铺曰罗江水,西入英德县界,清一统志谓银梅水西流入江,即为沆水,今图有罗江水,出连平县之西、翁源县之东,即银梅水,西流为翁江,至英德县入北江,连平,汉龙川地,英德,即浈阳地,北江,即古溱水下流,与应劭及道元所谓之浈水,地望相合,似古之浈水。横浦:即横浦关。《武帝纪》作“浈水”。案:出横浦关南下,则至浈水(今滃江)。归义粤侯:粤人归汉而封之侯。 赵佗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断决岭南和中原沟通的要道三关道,并且称“盗兵且至”。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当年秦军修筑在五岭山脉险要处的关口,正好卡死了从中原进入岭南的通道。三个关口在地理布局上形成了一个军事大三角,可以互相支援,大三角的支点,正是连江下游的湟溪关。湟溪关正好处在西江和连江汇合的地方,它设置的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为了支援上游的横浦关和阳山关,如果上游的关口一旦被突破,湟溪关还可以作为第二道防线。 横浦关,横浦水在翁源南浦,南浦水从贵东直下翁江。秦军从赣江溯桃江而上,桃江的源头是大吉山,大吉山徒步翻过五岭山脉进入贵东下南浦不到一天时间,山脉并不高,是一条最快进入广东的要道。 查有关资料,横浦关是水关,在浦水流经之地横江头的横破村(即现在的书堂石下,南门坪大桥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