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横列仙菜 |
释义 | 横列仙菜的藻体匍匐于其他藻体上或生于珊瑚上,高3~5 mm;匍匐枝节部向下生假根,向上生直立枝,末端膨大成锥形;直立枝互生分枝,顶端双分枝等长,稍内弯,外缘齿形,枝下部直径比上部大。其生于低潮带下深水的环礁内珊瑚体上,多数附生于其他藻体。 中文学名:横列仙菜 拉丁学名:Ceramium gracillimum 门:红藻门 Rhodophyta 目:仙菜目 Ceramiales 科:仙菜科 Ceramiaceae 属:仙菜属 Ceramium 种:横列仙菜 模式标本产地:Kilkee Coast of Clare(美) 命名人及时间:(Kütz.) Griffiths et Harvey 形态特征外形特征藻体匍匐于其他藻体上或生于珊瑚上,高3~5 mm;匍匐枝节部向下生假根,向上生直立枝,假根无色,末端膨大成锥形。直立枝互生分枝,二分枝相隔5~7节,顶端双分枝等长,稍内弯,外缘齿形,枝下部直径比上部大,直径80~105 μm,节间下部长,约125~310 μm,节部膨大,仅节部生皮层,皮层带高20 ~60 μm,直径60~140 μm,皮层带下面的1/3与上部的2/3细胞连接处有明显透明横线,下面有二行水平方向横列细胞,上面2/3的皮层有1~2行稍大的细胞,由它向上分裂为不规则多角形小细胞。中轴细胞圆柱形,含有纤维形色素体,皮层细胞具有片状侧生色素体。 生殖特征四分孢子囊由节部皮层形成,常为一个,偶为二个,锥形分裂,直径35 μm,突出于皮层,下面被皮层包围。精子囊由雄配子体上部枝的节部皮层细胞形成,集生为椭圆形,4 μm × 6 μm;囊果由雌配子体侧枝或小枝顶端形成,整个囊果由皮层生数小枝包围,果孢子数多,椭圆形或多角形。 生活习性生于低潮带下0.8~1 m深水的环礁内珊瑚体上,多数附生于仙掌藻(Halimeda sp.)、沙菜(Hypnea sp.)、鱼栖苔(Acanthophora sp.)、环蠕藻(Neomeris sp.)、网球藻(Dictyosphaeria sp.)、团扇藻(Padina sp.)、钙扇藻(Udotea sp.)、叉珊藻(Jania sp.)、凹顶藻(Laurencia sp.)、粉枝藻(Liagora sp.)、网地藻(Dictyota sp.)、喇叭藻(Turbinaria sp. )、马尾藻(Sargassum sp. ),或与纵胞藻(Centroceras sp.)、多管藻(Polysiphonia sp.)混生。 分布范围太平洋:中国海南西沙群岛。西印度(巴哈马、伊斯帕尼奥萨巴、维尔京)。大西洋:美洲(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布拉齐尔);欧洲:法国,百慕大,爱尔兰;大洋洲:加罗林群岛。 分类学史格里菲思和哈维(Griffiths et Harvey,1844)在爱尔兰西海岸采到了“C. gracillimum Griffiths et Harvey”,进行了研究,1851年以新种发表;哈维(Harvey,1853)采自佛罗里达基韦斯特的此种以新种“C. byssoideum”作了报道;科林斯和哈维(Collins et Hervey ,1917)在《百慕大海藻》一书中以新种“C. transversale”作了报道;撒切尔和加德纳(Setchell et Gardner,1936)在加利福尼亚采到此种标本,近似百慕大群岛的种,仍用了“C. transversale Collins et Hervey”;伯基森(Boergesen,1934)把“C. byssoideum”和“C. transversale”归并成“C. gracillimum Harvey”;Feld. - Mazo.(1940)又把“C. byssoideum”作为“C. gracillimum”的一个变种“C. gracillimum var. byssoideum(Harv. )G. Mazoy.”;伯基森(Boergesen,1952)在毛里求斯引用了此变种作了报道。道森(Dawson,1950)在太平洋的墨西哥采到了一种与“C. gracillimum”相似的种,进行了研究,认为所采的种的营养体构造虽然与欧洲生长的“C. transversale”无区别,但四分孢子囊生长情况不同,它是规则地轮生于节部,而欧洲的种四分孢子囊1~2个偏生于节部一侧,因此道森认为太平洋和欧洲生长的不是一个种,则以“C. masonii”作了报道。泰勒(Taylor,1960)在《美国热带和亚热带海藻》一书中,此种仍用旧名“C. byssoideum Harvey”。 中国学者检查了西沙群岛所采的此种标本,并经详细研究,发现营养体和四分孢子囊的生长与欧洲“C. transversale Collins et Hervey”相同,只是囊果有小枝包围,精子囊围生于节部皮层带细胞,因此引用了大西洋的种名“C. gracillimum”。其他“C. transversale”同“C. byssoideum”作为异名。但道森(Dawson,1950)的新种“C. masonii Dawson”因四分孢子囊与大西洋生长的种不同,仍宜保留此名。 “C. gracillimum Collins et Hervey”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洋,因此所订名称较多。中国学者查阅了前人发表的文献并对照了在西沙群岛所采的此种标本,认为有必要将此太平洋的种类名称统一起来。 分类特征中国学者在中国西沙群岛各岛礁1~5月间都曾采到,只是有生殖部分的藻体较少。此种为广分布和习见种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