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横栏镇
释义

横栏镇是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中山市西部,与中山市的古镇镇、小榄镇、东升镇、沙溪镇、大涌镇和江门市相邻,总面积76平方公里。

简介

横栏历史

横栏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西江出海口东岸,距中山市城区13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4万人,因辖区地形像横在河中的一块木头而得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大榄都;清道光六年(1826年)分属大榄都和龙眼都;光绪初年分属隆镇和榄镇;宣统二年(1910年)后分属二、三区;1930年分属西乡、西海区,次年夏分属二、三区;1953年3月分属十六区和十二区,同年6月撤消十六区后,改属六区;1955年8月称横栏区;1957年复称横栏乡;1958年秋称公社,同年11月并入沙溪公社;1959年析出复称横栏公社;1961年称区,1963年再称公社,1964年将瞎属特沙大队划给当时的新会县,1983年底再称区,1986年正式称镇。

自然地理

横栏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每年有两次从天顶经过。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3.4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42%,年平均气温为22.0℃,年平均降水量为1665毫米。

新横栏 新征程

古桥流水,一棹轻舟碧波行;“路成网,田成方”,车水马龙通四方;工业园,致富路,横栏水乡显新颜。这是对横栏经济社会发展历程20年来的最好写照。

横栏镇地处我中山市西部,岐江公路、新岐江公路、古神公路越城而过,中江高速公路横穿北部,交错放射性的对外交通网络,使横栏镇社会各项事业一路高歌猛进。

近年来,横栏镇委、镇政府紧紧围绕“科教兴镇,工业强镇,工农并举,宜商宜居”的战略,认真遵循“和谐共享”的建设宗旨,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赢得了“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等多项荣誉。200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46.73亿元,比增18.66%;工农业总产值164.16亿元,比增23.3%,其中工业产值158亿元,比增24.3%,农业产值6.16亿元,比增2.51%;税收收入4.54亿元,比增11.8%,;固定投资24.27亿元,比增37.2%。以三沙花木基地和五、六沙水产养殖为主的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促进了农民增收;茂辉工业区、永兴工业区强势崛起,1000多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招商引资中落户横栏,其中乐美达儿童制品、宏威电机、中艺重工、华格电器、华泰照明、钜豪灯饰、皇冠胶粘等一批批名牌企业脱颖而出,扩大了横栏企业的群体规模,为横栏的发展积蓄了强劲的后劲;以金月湾、君兰豪庭、胜球阳光花园、鹿茵豪庭等为代表的房地产商陆续抢滩横栏,所开发的中高档住宅小区,将极大地提高我镇的居住质量和品位,也将有力地推动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的集政治、文化、体育、商业、金融为一体的中心区将成为横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届时,横栏的人居人文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历史

横栏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西江出海口东岸,距中山市城区13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4万人,因辖区地形像横在河中的一块木头而得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大榄都;清道光六年(1826年)分属大榄都和龙眼都;光绪初年分属隆镇和榄镇;宣统二年(1910年)后分属二、三区;1930年分属西乡、西海区,次年夏分属二、三区;1953年3月分属十六区和十二区,同年6月撤消十六区后,改属六区;1955年8月称横栏区;1957年复称横栏乡;1958年秋称公社,同年11月并入沙溪公社;1959年析出复称横栏公社;1961年称区,1963年再称公社,1964年将瞎属特沙大队划给当时的新会县,1983年底再称区,1986年正式称镇。

农业经济

近年来,镇按照省、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化效益农业,使土地价值和农业效益得到大大提高。

一是抓好农业集约式经营。几年来,坚持功能分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重点抓好了一个中心示范片和六个专业小区建设,园区地租价格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了以水产养殖、花木种植为主导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格局,全镇花木种植面积已超1万亩。

二是大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大力投入,重点抓好农路农桥建设、鱼塘高标准整治、水利建设、四旁绿化工程建设,修建4米宽以上农路225公里,高标准整治鱼塘2.27万亩,有效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专业小区的建设,提高了土地价值和效益,目前,全镇农地租金每亩平均达2000元以上,较前几年翻了两番多,村组集体收入大幅增加,2005年8184万元,2006年达9379万元,比增14.6%,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集体创收的双利局面。

工业园区

横栏镇制定发展、繁荣、高起点工业园区的宏伟规划,设立“一园二区”,民营工业园、永兴工业区、茂辉工业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以灯饰装配、纺织制衣、化工及五金行业为重点产业,带动运输、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并重点培养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对传统的产业进行科技革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共同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政府经济部门职能由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

镇委镇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精神,结合本镇实际,规划开发了茂辉工业集群区,成功引进了900多个工业项目。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500多家,2009年上半年,工业产值73.6亿元,同比增长15.9%,全镇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横栏镇由农业大镇逐步转为工业强镇。目前,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为进一步巩固工业发展成果,提高全镇工业经济总量,我镇在成功开发茂辉工业区一期的基础上,全面开发建设永兴工业集群区,已引入200多个工业项目,目前该区正进行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镇委镇政府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到2009年上半年为止,全镇共有规模企业达196家,规模企业完成总产值69.8亿元,占全镇工业的份额达94.86%。引导企业加深对品牌的认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创名优名牌,目前我镇共有“国家免检产品”企业6家,“国家出口免验”企业1家,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3家,“广东省名牌产品”企业2家,“广东省著名商标”5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

2008年开年以来,横栏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永兴工业区共有41位客商进场施工,总占地面积约930亩,其中已投产项目29个,在建项目12个。随着永兴工业区等企业陆续建设投产,无疑将为横栏镇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发展动力。此外,该镇注重抓好招商选资工作,引导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促进企业向健康轨道发展。横栏镇2008年3·28招商贸易洽谈会共引入境外项目5个,投资总额400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7.3%;出口贸易成交额5360万美元,完成任务的214.4%,招商层次逐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外贸出口总值7200万美元,比增27.73%,实际利用外资669万美元,比增151.5%。

与此同时,该镇加快了重点民生工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横栏镇污水处理厂于2007年12月正式动工,今年2月已全部完成桩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全面进入施工,各项工程实行立体式推进。主体工程预计今年8月底全部完成,力争在10月中旬完成安装并投入调试。管网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一标段正准备进入招标程序,预计在2008年10月份完成一标段施工。

三产概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产的发展也蓬勃繁荣起来。近年来,我镇加快了房地产、物流、超市、酒店、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步伐,特别是加快我镇中心区的开发和建设,争取用3-5年的时间将中心区建成一个集行政、居住、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中心区域,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三产中,尤其是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君兰豪庭、金月湾、鹿茵华庭、胜球阳光花园、格兰美域等多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已进场施工,建设进展顺利,其中金月湾、君兰豪庭、格林美域等楼盘现已开始发售,几大房地产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改善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该镇商住用地价值。

特色产业

横栏镇三沙村位于横栏镇西北部,西临西江,毗邻古镇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岐江公路贯穿境内,纵横跨越村内的江中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古神公路也在建设中,离广珠快速干线小榄站有3公里之远。三沙村总面积8600多亩,人口6700多人,有10个村民小组。2007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超205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万多元,而在2000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仅518万元,村级集体收入只有3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4600元,三沙村实现由2000年欠债120万元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镇经济发展龙头村。五年来,随着三沙村经济的发展,三沙工业区、南珠湾、三沙小学、三沙花木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成为了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的亮点。

横栏镇三沙花木基地是近几年中山绿化苗木产业崛起的一个亮点,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与中山市的几个苗木生产区小榄、古镇、东升一起形成了中山市西北部的一大农业特色产业。

目前,三沙花木基地有连片近8000亩,经营的花木品种达350多个,其中生产销量最大的主要是袋苗,以大叶红草、黄金叶、花生藤、花叶姜、鸭脚木、银边草、福建茶等为当家品种,乔木以大叶榕、细叶榕、高山榕、紫薇为当家品种,腊肠树、红花风铃木、凤凰木等品种也在花木基地推开。

2004年6月28日,中山市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在三沙花木基地挂牌成立。作为广东省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单位之一,协会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为广大花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自此三沙的花农有了自己的家。

协会经常召开会员会议或专题会议,进行现场的经验交流,探讨花卉种植、流通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根据会员提出的普遍性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为花农解决生产流通中所碰到的问题。未成立协会前,为了苗木能销到外地,基地的农户都要自己亲手办理植物检疫等这些烦琐的手续,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效率。三沙花卉协会成立后,一切有关植物检疫证可在协会直接办理,这样无形中为广大农户节省了时间及经营成本。

协会会员充分发挥各自在信息、流通方面的优势,把花木销售伸展至珠海、广州及广西、云南、上海等地区,同时,协会以会员为核心,辐射带动全村、全镇的花木种植户,促进农民增收。

三沙村10个组中有6个组村民是以发展花木业种植为主,从事花木种植和与花木种植相关的农户有900户,吸纳的本地劳动力1800多人,外地劳力3000多人。按2003年计算,花木种植每亩年纯利达1万元左右,花木种植业已经成为三沙村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三沙花木基地的租金在短短几年也大幅攀升,从2002的1500元/亩,到2004年的3000元/亩,到2007年的7300元/亩。村、组的集体收入也不断增加,三沙村从原来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横栏的先进村、富裕村。

教育文化

横栏镇积极做好市属第一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工作,使学校筹建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推广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发动全镇各中小学找准发展问题,定好研究课题,向科研要质量。充分发挥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心教研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薄弱教师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指导各所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该镇各中小学还主动加强校际之间的联动,互派骨干教师上专题示范课,开展校际教学研讨,使大部分教师在校际活动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名师”带动战略的实施和校际联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横栏镇各中小学教学效率,促进了该镇教学质量的提高。2008年高考,横栏中学高中毕业生共有21人上本科线,150人上省大专线,并有一名学生达到重点本科线,高考本、专科预测指标完成率分别为190.91%和142.86%。

文娱活动:

镇上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娱活动,龙舟竞渡以及醒狮表演、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展等,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文娱生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共同进步。

近年来,横栏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003年镇委、镇政府作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决定,加快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加大教育教学设备的投入,致力打造品牌学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横栏镇现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6所,民办中小学2所,公民办幼儿园13所,公办中小学在校学生9291人,在职公办教师527人。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我镇在2002年撤并四所办学规模过小的小学的基础上,于2003年重建三沙小学;扩建横栏中学,将六沙中学并入横栏中学;利用原六沙中学校址将宝裕小学、五沙小学合并成第二小学;利用原宝裕小学校址创办港源宝裕学校(民办)。2006年9月将横西小学并入中心小学;将四沙中学并入横栏中学;并利用四沙中学校址创办港源四沙学校(民办)。2007年9月将四沙片新丰小学、裕祥小学、新茂小学、贴边小学合并成四沙小学,基本完成了我镇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

在加快布局调整的同时,我镇还加大教育教学设备的投入,积极创建等级学校,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我镇共有6所学校建有校园网,5所学校实现了每个课室都配有多媒体电教平台,100%的学校实现了“校校通”,中小学人机比为5:1。中小学、幼儿园中,有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4所,市一级幼儿园1所。各中小学校基本形成了校校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1994年以来,我镇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实施燎原计划先进单位;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尊师重教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两基’教育先进单位;1997年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被命名为中山市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基地;2006年被评为年中山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1992年至2006年连续十五年被评为中山市成人教育先进单位;2006学年,被评为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镇区。

目前,全镇上下正以昂扬的斗志,扎实推进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争创横栏教育的新辉煌。

风俗节日

春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前十天已开始活动。首先家家户户大扫除,除旧布新,把室内的一切家具、杂物、墙壁、地面洗涤干净,有的更将室内外粉饰一新。

农历12月23日要“拜灶君”。传说“灶君”于“25日”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奏本宅情况,故在“灶君”登天前,先来拜祭,求“灶君”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些好话,永保家宅平安。

拜过“灶君”后,开始办年货:炸煎堆、油角、蒸糕、裹粽。据说:春节蒸糕、裹粽是取其“高中”之意;购糖果、瓜子等放馔盒之中,春节期间接待拜年的亲朋;购买海味、腊味、三鸟等。

除夕夜

除夕,称“年三十晚”,家家户户都在室内及大门口两旁贴上吉祥语句春联、年画等盘桔、鲜花,把居室布置一新。这天晚饭,备办丰盛酒肴,合家欢聚,俗称“吃团年饭”。

子时(除夕11-1时)起,人们开始拜祭天地、神位、祖先,迎接大年初一。从午夜到黎明,鞭炮声此起彼落,通宵不停。有些人“守岁”彻夜不眠,谓可保父母福寿康宁,长命百岁。年初一起床穿新衣,幼辈向长辈拜年,祝长辈身体健康,生活愉快。长辈则向幼辈分发“利是”。午餐后,人们都喜欢出门逛游,结友交朋,互相祝贺。少年儿童则成群结队,放鞭炮,烧烟花,尽情欢乐。

解放以后迷信色彩逐年减少。镇、村都分别组织各项文体活动,舞狮、篮球、乒乓球、拔河比赛和灯谜竞猜。横栏镇政府还在春节举行迎春游园活动;组织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慰问烈属、军属、荣誉退伍军人、特困户、“五保”户等。

开牙: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吃荤,谓之“开牙”。俗称“开年”。开牙传统上按农历每月有两个,即初二、十六。往昔较好的店铺于是日备好三牧拜财神,给店铺内伙计加菜庆贺。年初二谓之“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谓之“尾牙”。吃过“尾牙”饭,店主决定伙计明年是否留下,故年尾“尾牙”吃鸡肉,谓之“无情鸡”。 横栏人十分重视大年初二,俗称“开年”。子夜后各家各户宰雄鸡、割肉、糕点拜祭天地祖先,祈求新年出入平安,人人精神爽利。彻夜鞭炮声响个不停。这天亲友开始互相串门贺年。俗称“拜年”。拜年者备有饼食、生果等礼物馈赠对方。主家则以瓜子、各类糖果、年糕等款待来客。彼此酬酢数天,直至大年初六才逐渐疏落。已婚妇女习惯在当日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人日

年初七称为“人日”,即各人的生日,这天许多人家习惯在当日早晨煲各类粥,糕点作早餐,也有的人家用莲子、百合、花生等煮成生日糖果庆贺。解放后,迷信色彩逐步减少,各村分别举办文体活动,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比赛,镇村还组织有关干部、群众代表慰问军烈属、荣誉退伍军人、困难户和“五保”户等。

清明节

谈到清明节,人们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母亲出来。谁知道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因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拜山”,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每年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南头人都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香烛、纸钱、烧猪、甘蔗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预先清理山坟上的野杂物,为坟墓培上新土,然后叩头合手祭拜,以此作为对先人的怀念,并能寄托为人子孙的哀思,最后吃些果品回家。

直至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焯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清明节扫墓时间为一个月(最后一天称为“墓闭”)以便清明节那天没空的人还有时间去登山拜祭。通过扫墓活动,汇集散处各地的叔伯兄弟,彼此见面联络感情。

随着人们日益热衷于鲜花拜祭,金猪、冥纸等有受冷落之势,这一细节,也反映了近年市民的祭祖的新风。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裹粽,煲五色豆塘粥,锡晚餐即备鸡鸭、鱼肉等欢度节日,南头人习惯请外地龙舟到河巡游,住在河涌两岸的人家放鞭炮欢迎,大人、小孩都争着到河涌边洗洗龙舟水,谓之行好运,保平安。

乞巧节(七夕)

乞巧节是妇女(特别是未婚少女们)特别的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南头人称为拜七姐,俗称“七夕”。相传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驾鹊相会的日子。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故称为“七姐”。

七月初六晚,少女们集中在庭院或户外广阔地方架设临时帐幕,用木台盛上各种水果、饼食、衣纸、胭脂、水粉以及节前育好的各种秧苗等。子夜,少女们便点燃香烛拜七姐,拜祭后分享食物,彻夜不眠,谈笑风生,尽情欢乐。

民间家家户户用瓦碟播好谷秧苗一、二碟,谓之“七夕秧”,旦粉一合,水果等物,在七夕晚上一齐摆在木台上放在露天处。“七夕秧”晒干作为药用。传说,能治脚气、水土不服等症,也是医治婴儿夏季热病的良药,旦粉用来擦面擦身,可治儿童长的痱子。有的人于初六深夜(即初七子时)起到河边用水桶挑水,回家后用瓦埕子密封储存,终年不腐。谓这些水是天上七姐在天河里洗澡后流来的,所以称“圣水”。传说用此“圣水”调药可治疱疥等病。

盂兰节

农历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又名盂兰节,俗称鬼打节,又俗称为“烧衣节”。横栏人兴在农历七月初二至十四日内选择吉日,杀鸭、备好各色各样的衣纸、香烛、生果、酒菜、白饭,先在家拜祭祖先,傍晚在路边或塘边进行烧衣拜祭。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祭拜月之俗,宋代时最据史料记载,是夕,人们登楼上月,或中庭拜月,各有新期,男子愿早步蟾宫,高攀鲜桂;女子则愿貌似嫦娥,心如魄月。明月以来,民间更看重中秋节,流行品赏月饼,祝愿团圆。 中秋节是最有诗意的传统节日,无关于中秋的传统、诗歌、都把这个佳节渲染得分外热闹。不过中秋节最诱人的其实还是吃,虽然吃是最有中国传统节日中重要的环节,但又有哪个节日比中秋吃得更淋漓尽致呢?不仅有顿类似团年饭的晚宴,还有晚上赏月的美点。

说起中秋食品,也不乃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中秋的传统食品原来已经蕴藏了健康饮食,均衡搭配的智慧在当中。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以广东中山为例,除了饼,还有田螺、柿子、菱角、和竽头等等,每样背后都有美好的祝愿,也各有其营养价值。

竽头是田间的粗粮,向来只是农民用于果腹的口粮,但每逢中秋节,竽头就堂而皇之地成为了除月饼外最不可缺少的食品,而从汉朝开始,竽头也是皇宫的中秋指定食品之一,至今中秋节吃竽头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吃田螺也是广东中山过中秋的旧习俗,至今非常流行。老一辈人在中秋吃田螺的时候,都是拿着一只田螺,对月举一下,再送到咀边一啜,快意得很!对月啜螺肉,越啜越眼目,是一种传统的说法,老人们都相信通过这样简单的动作,可以保佑自已明目。《本草纲目》中也记载,田螺肉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

在众多的的秋令水果中,柚子可算是个头最大,它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成熟,皮厚耐藏,外形圆象征团圆之意,而且柚子同样固“柚”与“佑”偕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而成了人们必选的中秋应节水果。

中秋的时令水果是柿子,橘红色外表看上去水盈欲滴的是红柿,酸酸甜甜的果肉,吃了让人胃口大开。

中秋节大部分食品都是圆的,取其团圆之意,但象牛角一样两端尖尖的菱角却是例外。据说是取其“菱”与“伶”偕音,中秋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

横栏人在中秋节晚餐必备佳肴,合家共聚团圆。晚上明月当照,全家围坐于庭院或楼顶,共赏明月,分享各种各样的美点。孩子们拿着点燃小蜡烛的灯笼巡游庆祝中秋,只会让冷清地住在月宫中的嫦娥更加羡幕人间的欢乐、温暖。

重阳节

九为阳,农历九月初九,故名重阳,俗称“重阳节”。秋高气爽冷暖远宜,正是登高旅行的好时光,有的少年儿童放风筝,有的人登山或扫墓。

冬至

每年公历12月22日,恰好是24节中的冬至,俗称为“过冬”,传说“冬大过年”。但横栏人不兴过冬而重过年。这天一般人家蒸糕点、杀鸡或鸭等拜祖先,晚餐多购菜肴,合家欢叙过节日。

团年

除夕称“年三十晚”俗称“团年”。家家户户都在室内大门、墙壁贴上吉祥语句和春联、年画,购买各色各样的鲜花,盘桔,把居室布置一新。傍晚拜神,祖先后,把备好的丰富酒菜,合家欢聚一堂,俗称“吃团圆饭”除旧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6: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