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横经席 |
释义 | 1 中草药◎ 摘录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名:横经席 【别名】篦子王、梳篦王、薄叶红厚壳、独角风、铁将军、跌打将军、碎骨莲、皮子黄 【来源】藤黄科胡桐属植物薄叶胡桐Calophyllum membranaceum Gardn. et Champ.,以根、叶入药。全年或秋冬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止痛。 根、叶: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痛经。 叶: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根、叶0.5~1两;叶外用适量,研粉撒患处。 ◎ 摘录二摘录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药名:横经席 【异名】跌打将军、碎骨莲、皮子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梳篦木、独角风(《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薄叶胡桐的根。 【植物形态】薄叶胡桐 灌木至小乔木,高1~5米。幼枝四棱形,有狭翅。叶对生,薄革质,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略反卷,中脉上面凸起,侧脉细密,平行排列成篦子形。花两性,白色略带微红,通常3朵,有时1~5朵排成聚伞花序;小苞片线形,早落;萼片4,外面2片较小,圆形,内面2片较大,倒卵形;花瓣通常4,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成4束;子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钻状。核果卵状长圆形,长1.6~2厘米,宽1~1.2厘米,顶端有短尖头。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于山地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本植物的叶(横经席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冬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平。" 【功用主治】 ①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瘀止痛,补肾强腰。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肾虚腰痛。" ②《广西中草药》:"治月经不调,痛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2 草席的一种从织席世家到“非遗”传承人 曾经风光一时的郁南横经席手艺,如今只剩下大湾镇小部分农户在坚守 在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今年61岁的朱伯祥至今仍在用他的巧手,以席草为纬、以麻绳为经,将数以千计的草绳,利用木织机编织成为一张张质地平滑幼细、夏凉冬温、厚软适度、结实耐用的横经席。朱伯祥说,这织席技艺是爷爷传下来的。时至今日,朱伯祥的儿孙也仍在自产自销横经席。凭着这一独特的祖传手艺,朱家祖祖辈辈以织席为业,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织席世家。据云浮(明日:中雨)日报报道,如今,横经席作为郁南的传统手工技艺,已被列入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像朱伯祥一家这样,好几代人都在从事织席行业的农民,还有朱国新、朱广全、黄兆邦、黄国源等家族,并成为了该项目的传承人。 ◎ 传统工艺 19道工序据郁南文化部门介绍,横经席作为当地传统手工席的典型代表,最为独特之处,在于该县所产之草席以在水田种植的“三角草”(方草)和在旱地种植的“石草”(圆草)为原料。这种席草种植一年两造,每年农历“立春”时节种植,“五月五”和“中秋”前后各收割一次。编织横经席的另一原料黄麻,在连滩、河口、大湾等镇都有种植。 据传承人介绍,制作横经席,虽然只要席草(圆草、方草)、麻线等简单原料,但制作起来还要有木织机、纺线机、草叉等设备和工具。从种草、收割,到破草、晒干、分拣、割麻、撕条、晒干,再到纺线、穿栲、布纲、送草、打栲、成型,还要修边、结线、整理、晒干,完成一件产品,至少要经过19道的基本生产工序。 ◎ 二人配合 织出靓席用来编织横经席的木制机械也很独特,当地人将其称为木机,也叫“席床”。木机由席订和席栲两部分构成,均选用坚硬重实的木料制造。另一辅助工具就是用竹片做成的草叉,长度比草席的宽度稍长,约四尺五寸,头部有一叉口,用以叉住席草往席床麻线开口的中间穿过编织,此工序俗称送草。 据传承人说,在编织横经席过程中,其操作要领是两人配合默契,送草位置要准确,抽回草叉要快捷,扛栲压草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般熟练的工人一天可编织横经席两至三张。普通的横经席每张用料约需细草2000多条,粗草1000多条。若编织有图案花色的草席,就要将席草晒干后分别粗细,加染所要颜色,由师傅设计图案,再交给工人依样织成草席就行了。郁南县草席生产历史上有过花席这种产品,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再生产,以致失传了。现在所生产的草席产品基本上都是横经席。该县生产的横经席通常都是采用原草原色编织,不添加任何染料着色。 ◎ 清末民初 大量出口据记载,清朝中期,郁南县草席已小有名气。由于当地产的床席以席草为纬,麻绳为经,又被称为横经席。其质地远胜沿海地区所产的。至清末民初,东莞(明日:大雨转中雨)商人借助郁南草席名气,相继在该县连滩设庄生产,产品除床席外,还有挂席、地席,缀以山水、鸟兽、花草、图案,用于铺床、垫地和挂壁,长丈余、十数丈不等,出口外洋,号称洋席。年出口值银数万元,时为该县最大宗出口产品。 1965年郁南县政府动员发展农村副业,全县有16个公社种植席草。1966年席草总面积3264亩,全县草席产量47万张。延续至上世纪70年代,农业生产强调以粮为纲,席草种植减缩,床席生产一落千丈。至1988年,全县席草种植面积减至643亩,床席产量只有2000多张。 如今,郁南县仅剩大湾镇朱、黄两姓人家为主的部分农户,仍保留着席草种植习惯和编织横经席这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了。 编辑:张中江 (来源:羊城晚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