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亨利克·蓬托皮丹
释义

人物生平

亨利克·蓬托皮丹Henrik Pontoppidan,1857年7月24日-1943年8月21日),丹麦现实主义作家。他和同胞卡尔·阿道夫·盖勒鲁普一起获得了1917年诺贝尔文学奖。

蓬托皮丹曾说:“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穷人的生活境况;我主要关切的是这世上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形;我憎恨的是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弊端的抨击,成了蓬托皮丹的创作主题。除此之外,他也是北欧文坛创作三部曲小说的鼻祖,著名的小说“希望之乡”三部曲、“幸运的彼得”三部曲,以及〈死人之国〉,具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希望之乡”与“幸运的彼得”三部曲的主人翁都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但在环境和精神的压迫下,垮了;而《死人之国》则指斥当时的丹麦人沉醉于物质享乐,过著麻木、虚假的生活,整个国家像是“死人之国”。蓬托皮丹的小说,选词简洁考究,没有闲字;人物个性鲜明,行文不直露作者的评论。

主要作品

相当著名的小说作品有“希望之乡”三部曲、“幸运的彼得”三部曲,以及〈死人之国〉。此外,还有〈男人的天国〉、〈走向自我〉等长篇小说。 除了小说,还有回忆录、散文、诗歌等多部作品。

作品的中译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庞陶普丹(1917)/盖莱罗普(1917)/韩德斯坦(1917)》,台北市:九华文化出版,1981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