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颏果鸠 |
释义 | 黑颏果鸠体长28~29厘米。雄鸟的头部、颈部和胸上部为灰白色。头后部至颈后部为绿色,颏部呈黑色。背部为绿色,并具有浅黄色光泽。尾羽末端呈灰橄榄绿色。下胸部有一条紫褐色的横带,腹部为淡灰绿色,尾下覆羽呈羽栗色。雌鸟的头部、颈部及胸部略带绿色,额部至头前部为灰绿色。 中文学名:黑颏果鸠 拉丁学名:Ptilinopus leclancheri 别称:黑颏绿鸠、小绿鸠、迷鸟(台湾) 界:动物界 目:鸽形目 科:鸠鸽科 属:果鸠属 分布区域:菲律宾,中国台湾 英文俗名:Black-chinned Fruit Dove 形态黑颏果鸠是小型鸟类,体长27一28厘米。雄鸟的前额、头顶、眼先、头侧、下喉和胸部为淡灰色。额部栗色,上喉黑色。枕部、后颈和上背为淡灰绿色,其余上体翠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与绿鸠类的橄榄绿色体羽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而且也没有绿鸠类翅膀上通常所具有的黄色斑。飞羽黑色。尾羽的颜色与背部相同,具淡绿色的尖端。下胸部有二条紫栗色横带。腹部为淡灰绿色,两胁绿色,尾下覆羽栗色。雌鸟的羽色大致上和雄鸟相似,但头顶、颈部和胸部为灰绿色。嘴为鲜黄色,下嘴的基部红色。脚暗红色。分布黑颏果鸠在国外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等地,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有台湾亚种(P.L.taiwanus),分布于台湾南部的屏东以及兰屿等地,是罕见留鸟。 习性黑颏果鸠是留鸟,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常单独活动,很少集群。主要以树木和植物果实为食。 繁殖在森林中的树上营巢。巢呈平盘状,主要由枯枝构成,甚为简陋,每窝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31一35×23一25毫米。 濒危等级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