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衣宰相 |
释义 | “黑衣”,指僧人所穿的一种黑色僧衣。 “宰相”又称“丞相”,是封建时代辅佐皇帝管理国家的高级官职,位列“三卿”之首。 故而,“黑衣宰相”就是指参与政事并且影响较大的僧人。他们大多在朝廷有官职(并不一定真的官居宰相),在寺庙也有法号。较有名的“黑衣宰相 ”有:慧琳和尚,姚广孝,太原雪斋,南光坊天海等。 慧琳和尚慧琳和尚,生卒年不详。 生平南朝刘宋僧。秦县(陕西)人,俗姓刘。道渊之弟子。学通内外,尤善老庄,好语笑俳谐,长于著作。庐江王义真荐之于文帝,甚得宠信,时与议论机密,有黑衣宰相之称。 论著所著白黑论(均善论),批评当时般若本无之说,以为(大五二·一八上):‘折毫空树,无伤垂荫之茂;堆材虚空,无损轮奂之美。’抨击宗教虚构,以为(大五二·一八中):‘效神光无径寸之明,验灵变无纤介之实。(中略)诸若此类,皆谓于事不符。’认为佛教用净土、地狱之说诱引威吓民众;揭露寺院僧侣追求豪华,结党营私;主张废鬼神之说,做修利迁善之事。师之批判佛教,为众所厌弃。然由于文帝之庇护,得免被逐出僧团,后触罪谪配交州。[弘明集卷四、梁高僧传卷七道渊传 姚广孝(1335~1418)介绍明初政治家、高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二十三年于径山从遇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明初,因其故友多被明太祖朱元璋所杀,对洪武朝政治怀有强烈不满。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经人举荐成为燕王朱棣的重要谋士,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朱棣“靖难”称兵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文元年(1399)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朱棣即位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再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其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对皇太孙(即明宣宗)有较大影响,对《永乐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 主要著作《逃虚集》、《逃虚子诗集》、《逃虚类稿》等。 太原雪斋(1496~1555年)生平太原雪斋,父亲为骏河大名今川氏亲的重臣庵原左卫门尉,母亲是同为今川家重臣的兴津氏的女儿。“雪斋”是个道号,又称“太原崇孚”,实际名字已不可考。 经历幼时即被父亲送往附近的善得寺修习学问,自那时起,雪斋已然觉悟到终生要过著禅僧的生活。直至永正六年(1509年),十四岁的雪斋进入京都建仁寺,拜常庵龙崇为师,正式出家为僧,改称“九英承菊”。大永二年(1522年)雪斋奉今川氏亲之命,到骏河善得寺,负责年幼的今川义元的教育工作。天文五年(1536年),今川氏辉死,今川义元继位后,立即招了这位既是功臣又是良师的太原雪斋,成为自己的军师;从此雪斋得以尽展所长,在他有生之年,今川家一直处于最鼎盛的状况。天文十八年(1549年)十一月,雪斋指挥七千大军攻陷三河的要冲安祥城,掳获了守将织田信广。弘治元年(1555年)十月,太原雪斋圆寂,享年六十。死后获赐“宝珠护国禅师”的谥号。 南光坊天海(?~1643)年龄的传说天海,安土桃山到江户初期的天台宗僧侣,别号随风、南光坊、智乐院,德川幕府予谥慈源大师。天海与德川家关系很深,暮年受秀忠、家光重用,而且可能是战国时代最长寿的人。他的年岁甚至有一百三十岁、一百一十六岁、一百零八岁、一百零六岁等种种超过百岁的说法,据说还曾经见过永禄四年(1561)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在川中岛的单挑。不过,天海的少年是在流浪中度过的,没有任何可资确证的记载,其年龄的可信度远不如北条幻庵。天海的出身也有很多说法,最离奇的要数“光秀后身”——这位“黑衣宰相”乃是在小栗栖逃得性命的明智光秀?从年龄上说根本不可能,除非谁认为享禄元年(1528)出生的光秀能够活到宽永二十年(1643),整整一百一十六岁,而晚年依旧精力充沛。现在通常的说法是,天海生在陆奥国大沼郡,是芦名氏一族。庆长十八年(1613),天海大僧正成为武藏国川越喜多院日光山住持。 经历元和二年(1616)四月十七日,德川家康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了。半个月前,垂死的家康将本多正纯、天海、金地院崇传叫到枕边,嘱托了一大堆遗言:“遗体暂存久能山,葬礼到增上寺举行,灵位供在三河大树寺,待一周年忌日时移往日光山,建一座小堂供奉,永为关八州镇守。”德川家康死后,幕府拟将他神格化,为了如何祭祀家康的问题,天台宗与禅宗展开争论,天海主张把家康称作“权现”,崇传则主张为“明神”。秀忠认为明神显然不吉利,死后称为丰国大明神的秀吉不就是例子吗?于是有了日光山的“东照大权现”。元和三年(1617)三月,三代将军家光当政时期,天海主持修筑的日光东照宫完成,之前家康的遗骨已经遵嘱从久能山移葬到这座山里。日光山因而空前地繁荣起来,当时有二十院八十坊、僧侣社家数百人,天海被叫做“日光中兴之祖”。宽永二年(1625),天海复兴延历寺门风,在上野创建东睿山宽永寺,成为该寺开山法祖。晚年曾隐居上野世良田长乐寺,也就是传说中德川家的发祥地世良田。宽永二十年(1643),天海终于过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