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山镇 |
释义 | 1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镇黑山镇,乡镇名。有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镇、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山镇、黑龙江省巴彦县黑山镇和重庆市万盛区黑山镇。 ◎ 基本概况黑山镇位于县城中心,地处沈阳、锦州、阜新、鞍山、盘锦、辽阳6个大中城市群的中心地带,全镇所辖11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14501亩,总人口110079人,其中城市人口95105人。 ◎ 基础设施黑山镇地处关内交通要道,交通四通八达。镇政府距沈山铁路大虎山二等枢纽车站9公里,客运列车五十多班次,可以直达北京,上海,杭州,郑州,石家庄,济南,武汉,青岛,包头,太原,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特大城市。国道102线、北通沈阳,南连锦州。鞍羊线、小小线两条省级公路及大郑线铁路均由镇内通过。镇内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有充分的供电、供水、供气条件。邮电通讯全部实现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信息网络化,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为3万门。信息网络化,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为3万。 ◎ 经济发展黑山镇工业经济发展速猛,全镇民营企业53家,并涌现出辽宁跃进实业集团、锦州市福山木业有限责任公司、锦州市福森木业有限责任公司、锦州市宏伟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投资5.4亿元的国能黑山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即将在这里兴建。辽宁跃进实业集团、福山木业年产值均超过亿元。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木制品、化工、建材为主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2005年GDP实现166854万元,财政税收连续四年超千万元。现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2家,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服装和工艺品产品远销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交货值3981万元。 黑山镇农业正在向规模化发展,蔬菜、花卉、林果、畜禽生产初具规模。东北无公害蒜苗生产为纯天然绿色食品,年产量150万公斤,产品销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 2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山镇黑山镇地处流岭南麓,商州城区正南方。距市区35公里。东邻山阳县园子街镇,西邻砚池河乡,南邻山阳县二峪河乡,北邻闫村乡,商砚公路穿镇而过。下辖13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3658户,14544 人。全镇土地面积90 平方公里,耕地 8273 亩。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6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220万元。 黑山镇有耕地面积约10万亩,油松天然林面积约10万亩,耕地覆盖率达89%。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药材、核桃、柿子、板栗为主;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境内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铜、铁、萤石、石膏。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力争明年二峪河、白庙村铜矿产值达50万元。抓产业,建基地,抓好铜厂村、西川村、黑山村的“千百万”工程重点村。全面抓好劳务输出产业。全年全镇劳务输出达到5000人。共争取资金1160多万元,全面加强了基础实施。一是完成了6个村的扶贫重点村建设,投资150多万元;二是投资40多万元,完成12个村、82个组、2610户、8900人的供水问题,三是完成了张湾村、药王坪村工赈移民搬迁,总投资130多万元。四是争取粮源资金40多万元,修排洪渠2400多米。 3 黑龙江省巴彦县黑山镇◎ 简介黑山镇位于巴彦县东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余脉的老黑山林区,距县城45公里,2001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时,原东胜乡并入。全镇辖6个行政村,74个自然屯,84个行政屯,全镇人口19233人。总面积277.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8264公顷。2005年全镇人均收入3100元。国营黑山林场、黑山石灰矿建于本镇内,自然景观有“黑山云海”、“神龟山”、“老爷岭”等。土特产品主有山野菜和山药菜两类。山野菜有“蘑菇、刺老芽、蕨菜等;山药材有:刺五加、地龙、山豆根等达百种。 ◎ 历史沿革黑山镇,以境内老黑山得名。清末,隶属巴彦州第七区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1月,改隶巴彦县管辖。东北沦陷后,属山前保。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划归洼兴区管辖,1950年改隶第七区,1955年6月复隶洼兴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复兴乡。1958年9月,改称复兴人民公社,同年11月并入洼兴公社。1959年4月,从洼兴公社划出成立复兴公社,同年底又并人洼兴公社。1961年4月,再次从洼兴公社划出成立复兴公社。1984年2月,改为复兴乡。1986年7月,改设黑山镇。黑山镇辖境地处山区,境内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及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全镇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及白瓜籽、大麻等经济作物。 4 重庆市万盛区黑山镇◎ 基本概况黑山镇位于万盛区东南部,距万盛城区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东与贵州接壤,南与石林相连,西与万东邻近,北与南川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幅员面积98.6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32个村民组,10105人。境内气候宜人,森林覆盖面达65%,极其适合人居。境内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以森林、大峡谷、河流、飞泉、瀑布、草坪为特色的黑山和黑山谷生态旅游风景区、白云石、萤石、高岭土为主的矿产资源和以猕猴桃、方竹笋为主的特色农业资源。景星乡民风纯朴,人民热情好客,是商家投资和休闲旅游的绝好之地。 ◎ 人才培养老黑山镇和光村的科技女能手黄凤莲潜心食用菌菌种研究,先后研制出抗腐烂、抗杂菌的“凤莲1号”、“凤莲8号”、“中熟9号”、“晚熟10号”和秋耳、冻蘑等菌种。2005年,她还成功地研制了柳松茸菌种。黄凤莲是远近闻名的创新型农民,前来向她询问技术难题的人几乎踏破了她家的门槛,为帮助众乡亲系统地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她把多年摸索的经验,编成科普读物,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几年来,在她的带动下,全镇有1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东宁县老黑山镇认准了“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这个理儿,制定了《“创新型农民”五年培养规划》,以培养“创新型农民”为切入点,通过资金扶持与奖励、政策引导与培训、典型宣传与带动等方式,培养新技术示范人、新产业带头人、新品种试验人、新行业领路人、新观念倡导人,以此带动全镇农民使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发展新产业,涉足新行业。据统计,现在符合老黑山镇“创新型”农民标准的已有60多人,现在创新型农民成了老黑山镇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带动了许多农民走上致富路。在这些“创新型农民”的带领下,老黑山镇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6亿元,农业经济总收入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9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10%和16%。 ◎ 乡镇项目黑山镇与投资方共同投资3000万元,企业总占地面积35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该项目于2008年8月4日正式落地,整个工程计划分二期完成,2008年主要完成生产车间和其他的辅助设备建设,并投入生产。到2009年完成菌剂项目建设。该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主要原料为国能黑山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产后所排出的灰渣,2007年11月该公司已经和该电厂签订了灰渣供需合同,该公司计划年产微生物菌剂1万吨,生产微生物有机复合肥8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利润2500万元,税金825万元,将安排下岗职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150人。 另一个项目是黑山县万程膨润土有限责任公司同国家地质学院、冶金设计研究院、辽河油田总公司建立膨润土深加工的科研项目课题,共同开发新产品,项目总投资4700万元,企业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该项目于2008年4月正式落地,预计2008年11月底全部工程竣工投产。该公司主要是提高现有膨润土资源的经济效益,把现有储量近6500万吨的钙基土开发加工成钠基土,减少资源的浪费,该项目投产后估算年产20万吨湿法钠基土粉,销售收入达亿元,利税2900万元。 ◎ 经济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是黑山镇农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2008年,该镇农业发展将立足于“五个一”,即:“一个果”(猕猴桃)、“一根笋”(方竹笋)、“一片茶”(黑山雪芽)、“一块肉”(黑山老腊肉)、“一只鸡”(山地鸡),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三大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为全镇的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全力组织实施土地治理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改善水利配套设施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首要前提。今年,黑山镇将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治项目,力争实现土地整治1000亩,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建设产业基地,推进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重庆新西南猕猴桃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北门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奠定基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果农积极调整结构,逐步扩大优质猕猴桃基地规模;着力抓好方竹笋基地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单位产量;鼓励和支持山地鸡、蛋鸡养殖,力争将养殖户扩大到30户,形成6万只的规模。 三是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引导和支持重庆新西南猕猴桃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黑山绿珍旅游开发公司等公司,大力开发黑山猕猴桃系列产品,抓好“黑山雪芽”品牌的市场推广,搞好黑山方竹笋加工,扩大“黑山老腊肉”生产规模,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党政建设围绕党风廉政建设目标,黑山镇采取五项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抓好经常性教育。以警示教育为重点,突出教育的经常性和延续性。通过观看党风廉政教育警示片、廉政学习等方式,以鲜活的反面事例,分析事例中人物违法违纪的原因,警示大家引以为戒,不断增强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二是抓好廉政管理。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制定了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并与机关各部门、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考核、责任追究。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围绕本镇的工作特点,进一步规范了镇机关的作息、学习、会议、用车、接待、财务等管理制度;按照《黑山镇村社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社级财务的管理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审批、监管等程序。 四是抓好财务公开。对惠民政策、济贫救困、重大资金使用等情况及时进行公开;并对镇、村的各项财务收支情况定期进行公开,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实现了群众督廉、促廉。 五是抓好监督检查。设立了专门的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聘用了廉政义务监督员进行廉政监督。同时镇纪委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随时进行督查。 ◎ 旅游景点集渝黔山水幽、秀、险、奇于一体的黑山谷,沿大娄山北麓蜿蜒南行,在莽莽丛林中把重庆市和贵州省截开,河东是贵州桐梓柏箐自然保护区,河西是万盛黑山山脉。这一条风景带,荟萃了渝黔喀斯特地貌风光之精华,黑山谷则是其中一颗熠熠闪烁的“明珠”。黑山谷峰险峡秀,水碧潭幽,林深树古,有国家保护动物黑叶猴、金丝猴等出没,实乃一旅游、探险和避暑胜地。 黑山一绝:两岸相“吻”的峡谷位于黑山谷景区腹地的鲤鱼河,由于受地质结构的影响,河谷呈典型的“V”型深切峡谷形态,风景主要集中在长达1180米的峡谷中,当地人称“上猪喉”、“中猪喉”和“下猪喉”,意为峡谷像猪的喉管那样逼仄。 峡谷河床落差甚大,滩多水急,訇然有声;两岸钟乳石密布,古藤倒挂,瀑泉悬垂,让人几疑走进仙景。鲤鱼峡(即当地人称的中猪喉)是鲤鱼河最为险峻狭窄处,也是最奇最美的一段峡谷。两岸山峰笔立,高700米至1000多米,崖壁急剧倾斜,最陡处逆倾为110度角,左右岸似已“吻”在一起,唯余一缝容河水通过。河床最窄一段名“一线天”,长100米,宽不足两米,水深数米,阳光终日不到,水雾腾腾,凉意袭人,人只有游水或乘皮筏漂过。在水中,人伸开两臂,一只手可摸到重庆的山,另一只手则可摸到贵州的山。 黑山谷二绝:黑叶猴和“猴积” 在黑山谷两岸崖壁上,有时可望见一群群黑色的猴子在蹦跳嬉戏,它们一见游人,便倏尔钻进密林深处,显得神秘不已。这种黑猴子名叫“遗体黑叶猴”,又名“乌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十分珍稀,目前只有我国西南和越南北碚有极量分布。黑叶猴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长,群栖树上,很少下地。黑山谷原始森林分布较密,为黑叶猴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从70年代发现第一只黑叶猴以来,如今这里已有上百只左右。 峡谷中有一道十分险峻的悬崖,叫“猴血岩”,每年,黑叶猴群中的母猴都要在这儿留下经血。天长日久,经血层层淤积,将岩壁染成了赭红色。淤积的母猴经血是一种名贵中药,可治疗诸多妇科疾病,当地人称“猴积”。由于悬崖太险,采集猴积相当困难。据说,要想采猴积,必须抱有济世救人的诚心,如果想发财,得先准备棺材。千百年来,从猴血岩成功采集猴积的人廖廖无几。 黑山谷三绝:“景星碧绿”花 在黑山谷第一高峰——海拨1973米的狮子槽鸡公岭中,有一块平地,叫“景星台”,可俯瞰整个峡谷风光。景星台终年云雾缭绕,其土质、温度、湿度等特别适宜茶叶生长,这里盛产一种优质绿花——“景星碧绿”。该茶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爽宜人,滋味醇和,品后回甘,带有独特的地域花香。品一口“景星碧绿”,满口生津,唇齿留香。据地方志记载,“景星碧绿”曾为贡花,供御用。1958年该茶被评为当时四川三大名茶之一,后载入中国名茶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