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犬 |
释义 | 基本信息黑犬(Black dog),亦称黑妖犬,为一种传说中之魔犬,出没于欧洲各地。其身形如犊,双眼会放射出刺眼的红光。 衍生作品柯南·道尔《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同名作品作者:(英)麦克尤恩 译者:郭国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1 页数:235 定价:29.00元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丛书:麦克尤恩作品 ISBN:9787532751952 内容介绍你可知道丘吉尔将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忧郁症唤作“黑犬”?他曾坦言“我有一条陪伴我一生的黑犬”。胸中的阴郁、内心的折磨就像伺机发起进攻的黑狗一样,一有机会就咬住心口不放。而“恐怖伊恩”这一次狠狠揭开的却是整个时代的沮丧,唤起的是文明的心魔,揪住了人性的缺口——“如果一条狗代表了个人的抑郁,那么两条狗就是一种文化的抑郁,对文明而言,这是最为可怕的心态”。出没在长篇小说《黑犬》中的凶狠而神秘的动物,比黑夜还要黑,目露红光,像正在燃烧的煤块,觊觎着奄奄一息的欧洲文明的残骸,吞噬着改革与信仰的道德底限,叼住了文明的死穴,企图颠倒善与恶的本质——典型的麦氏黑色,在幽灵黑犬作祟的舞台,暴力,真爱,邪恶,救赎,演绎了一则有关我们时代的惊悚寓言。 “饱含怜悯而不多愁善感,行文睿智而丝毫不减诚挚,一部坦诚的小说,也是伊恩·麦克尤恩最富人性的作品。” ——M. 约翰·哈里森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文风朴实而富有感染力……小说敏锐生动地呈现了欧洲景象,并鲜活地展示了其错综复杂的道德风貌。” ——《纽约时报书评》 “《黑犬》精彩地讲述了二战刚刚结束时,一对蜜月中的英国夫妇在法国山地一座小村庄和两条可怕的黑狗的惊险遭遇。” ——《标准晚报》 “在我看来,这是他目前最好的作品,而且我要明确地说,这本书的内涵很深厚。” ——安德鲁·毕伦 《观察家报》 “这是一本精彩之书。” ——《纽约客》杂志 “《黑犬》具有电影画面般的特质……麦克尤恩的洞察力宛如历史的火山口中升腾的蒸汽。” ——《泰晤士报》 “这本书以其对视角转换技法的熟练运用,以及在叙事时间回放中进行的多层重构而闻名,生动地刻画了麦克尤恩的主题:我们固有的观念改变着我们看待、感受和铭记事物的方式。在本书中,作者深入人物角色内心进行挖掘的创作手法起到了一贯的良好效果。本书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倾向于纯粹的堕落与绝对的邪恶,以及一种危险的幸福的可能性;那两条如‘昏暗晨光中的黑色斑点’般的恶狗,能以任何形式重新出现。” ——《旁观者》杂志 “几乎是以超直觉般的机敏去轻触人类会被伤害的不同方式,《黑犬》是伊恩·麦克尤恩在其长久以来拓展形成的独特文学领域内的熟练之作……他敏锐地看到了社会对无助者的伤害,并全身心地移情书中,与受到威胁的受害者一起对抗气势汹汹的掠食者……证明当代小说最受人瞩目的复兴的又一力作……标志着麦克尤恩已转型为……一位因其人性的机敏和责任感而无比卓越的小说家。” ——《星期日泰晤士报》 “一则关于我们时代的惊悚寓言。” ——《苏格兰人报》 “一本充满张力、令人难忘的书……关于邪恶的存在,以及邪恶是否能被理性的行动所击败。” ——《星期日电讯报》 “对善与恶的本质,政治改革和宗教信仰的道德底限,暴力的迷醉和真爱的救赎力量所进行的从容开阔的沉思——在不到150页的篇幅里,不留一丝矫揉造作的痕迹或单调乏味的感觉。这是一本精彩之书。” ——《纽约客》杂志 作者介绍伊恩·麦克尤恩(1948- ),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萨塞克斯大学,于东安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1974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大奖,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膺2008年金球奖最佳影片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 图书目录前言 第一部 威尔特郡 第二部 柏林 第三部 马伊达内克,列-萨勒赛,圣莫里斯-纳瓦塞勒,1989年 第四部 圣莫里斯-纳瓦塞勒,1946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