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漆弩·村居遣兴 |
释义 | 作品概况【名称】黑漆弩·村居遣兴 【作者】刘敏中 【年代】元朝 【体裁】散曲·小令 【曲牌】黑漆弩 作品原文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 掩百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 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 便宜教画却凌烟,甚是功名了处? 作品注释长巾阔领:巾为古代平民戴的便帽。阔领,指阔领的上衣。这里指古代隐士的衣著。 伧父:指鄙野的村民,当时南方人讥骂北方人的话。 便宜教:即便、即使。 画却凌烟:被画到凌烟阁。凌烟,即凌烟阁,唐太宗建国后,为表彰功臣建高阁,阁中绘24位功臣图像。 作品译文穿起平民的衣裳居住在僻远的乡村,不认识我的人称我是粗鄙的村民。关起柴门,不再看远处的白沙清江、翠绿疏竹,听见夜来的绵绵秋雨敲在耳鼓,打在心头。闲暇时将平生的得与失思量一遍,往事像那东逝的流水般一去不回。即便是把影像画到了凌烟阁上,那里就果真是功名了却之处吗? 写作背景据《元史》本传,刘敏中曾两次辞官家居,一是任监察御史时,因“权臣桑哥秉政,敏中劾其奸邪,不报,遂辞职归其乡。”一是至大末年作翰林承旨时, “以疾还乡里”,时已年近七十。从此曲的忧愤牢骚看,不像晚年致仕后作,因武宗对他一直颇重用;又因另一首中有“尽疏狂”一句,也不似七十老人口吻。故此曲当为首次辞官居家时作。考桑哥任相在公元1287年2月(至元二十四年)至公元1291年1月(二十八年)之间,公元1289年3月(至元二十六年),桑哥为控制言路,竟“笞监察御史四人”。敏中恰为御史,其劾桑哥当在本年。按此篇约作于公元1289年至1290年(至元二十六、二十七两年)之间,时作者四十七、八岁。 作者简介刘敏中(1243-1318),字端甫,济南章丘人。至元中任监察御史时,因弹劾奸臣未被受理,辞职归家。后再起,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著有《中庵集》。散曲仅存小令二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