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井镇 |
释义 |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 中文名称:黑井镇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中国云南 下辖地区:辖10个村委会,96个村 地理位置: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 人口:19718人 简介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玉碧山下,东经101°41′——101°51′,北纬25°20′——25°28′, 黑井镇自从发现了盐,黑井便成了一个遐迩闻名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千百年来,黑井盐养育着一方百姓,使黑井成为“富甲两迤”的“财赋奥区”,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古镇殊荣黑井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千年盐都喜添金字招牌,这是禄丰县继2004年恐龙化石产地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黑井古镇被评为国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家AA级旅游区之后获得的第三张国家级文化旅游名片。 一个“盐”字,连接黑井千年沧自从发现了盐,黑井便成了一个遐迩闻名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盐业的发展,使黑井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云南的财政税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富可敌省"的滇中经济重镇,从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千百年来,黑井盐养育着一方百姓,使黑井成为“富甲两迤”的“财赋奥区”,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黑井镇具备了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 基本概况黑井镇是云南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位于禄丰县西北部玉碧山下,地处“曲径高山险,山峦欲接天,万山相对峙,一水送溪烟”的龙川江两侧。1957年以前,黑井镇曾是盐兴县的县城所在地,以后划归广通县,后来又和广通县一同并入禄丰县。 在古代,黑井是云南几大盐产地之一,所产的盐质高味正、渗透力极强,有“两迤名高第一泉”的美誉。黑井的盐税在明清时期“课甲两迤”来不得,是云南省的纳税大户。畅销各地的黑井盐,给黑井的发展乃至辉煌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当时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清康熙到光绪年间,就有8人中进。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如今的黑井虽成为禄丰县管辖下的一个小镇,但镇上还有文庙、节孝总坊、诸天寺、飞来寺、五马桥、黑井文笔塔、摆衣汉文笔塔等古建筑;还有一块万春山真觉禅寺记碑、六尊古墓翁仲,几条青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和几幢古色古香的走马转角楼;以及一座日产20吨食盐的现代化盐厂。 历史文化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从黑井村委会石龙后山坡出土的青铜工具得知,早在2500年前,居住在此地的彝族先民就用青铜工具开凿了盐井。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中,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黑牛的功绩,遂称为“黑牛井”,现简称“黑井”。 依据石龙后山、七局一带战国墓葬遗址中发掘的大量青铜剑、矛、戈等兵器考证和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黑井就以其“鹾卤之利”而成为人们争夺、攻守的重要地区。汉代曾在今安宁和姚安两地设过“盐官”到黑井办盐。唐代黑井属姚州盐督府,有“盐泉”之称,奉有“产盐洁白味美览赕城”之美誉。元代属威楚路定远县辖,明代隶属楚雄府定远县,清亦同,均称之为“黑盐井”,文人遐迩称烟溪,元、明、清三代均设专管盐务的“提举司”行政机构。民国2年(1913年)将产盐的黑、猴、琅、阿四井合并成立盐兴县,辖3乡4镇。1958年撤盐兴县并广通县,后遂广通县并入禄丰县,改称黑井公社,辖18个管理区;1961年改称黑井区,辖10个小公社;1966年复称黑井公社,辖11个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复称黑井区,辖1镇9乡;1987年撤区恢复黑井镇至今,现辖10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128个村民小组,1995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人口概况全镇有总人口4788户,19718人,其中农业人口18141人,占92%,非农业人口1572人,占7.97%,少数民族7698人,其中:彝族5087人,占66.1%、回族2447人,占31.8%,苗族139人,占1.8%。 地理位置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玉碧山下,东经101°41′——101°51′,北纬25°20′——25°28′,东邻县内高峰乡,南与妥安乡相连,西与牟定县新桥镇、安乐乡接壤,北与元谋县花桐乡隔箐相望。地势东西窄,宽7.8公里,南北稍长约18公里,国土总面积133.6平方公里。最高点石坡坡山,海拔2498米,最低点迤碧河河口,海拔1323米,立体气候明显,镇政府所在地平均气温18.7℃,海拔1540米,年平均降雨量857毫米,年均最低温9℃、最高月平均气温27.6℃,全年无霜期325天,年日照数1848小时,积温7774.8℃。1995年8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评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 盐业开采黑井盐业的开采、运销始于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明代起就是吸引商贾马邦的古城。当时,黑井盐的纳税额一直占云南省税收的一半以上。“富可敌省,课甲两迤”。民国以后,随着省内外盐业的发展,黑井盐的地位受到挑战,日渐衰落,成了“失落的盐都”。但是,它的历史价值都日益显现出来。遗存的古建筑遍布全镇,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是驰名省内外的“千年盐都古镇”、“明清活化石”。黑井镇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元、明、清石塔5座,现存3座;碑刻现存32块;石牌坊5座,现存2座;寺庙原有56座,现存11座。 黑井镇有两条平行于龙川江的小街;两条街由横跨江面的五孔桥——五马桥隔开。一街在江左,二街在江右。远远能看到连接峡谷隧道的成昆线铁路大桥。 2005年11月13日,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公布第二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共3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24个。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榜上有名,这是云南省惟一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古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是对一个区域历史久远度、文化价值、名人影响度、历史建筑规模、历史性风貌完整性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定。由建设部组织的有关专家组,在依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的基础上,一致认定黑井镇达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标准。 黑井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千年盐都喜添金字招牌,这是禄丰县继2004年恐龙化石产地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黑井古镇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之后获得的第三张国家级文化旅游名片。 一个“盐”字,连接黑井千年沧桑 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 自从发现了盐,黑井便成了一个遐迩闻名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盐业的发展,使黑井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云南的财政税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富可敌省"的滇中经济重镇,从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千百年来,黑井盐养育着一方百姓,使黑井成为“富甲两迤”的“财赋奥区”,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黑井镇的盐过去在云南是出了名的。全国著名的云南宣威火腿,就非得用此盐才能腌制出正宗的宣威火腿味来。云南人吃的盐和中原和沿海地区不一样,那里吃的是海盐,云南人吃的是矿盐。 老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里,特务用来藏匿武器和电台的,那圆柱形,白色,捆在马帮马驮上的,就是黑井产的盐。黑井盐的生产工艺,也由过去的简单人工方式,变成了蒸汽工艺。过去云南少数民族或汉族的穷人,用盐是要线拴住,放进汤内,一过水就提出来。过去云南人要形容这家人穷的不能再穷时,就会说:他家连盐巴都买不起! 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黑井镇具备了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保护与开发并举黑井再兴 黑井镇是云南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历史文化名镇基础是文化传承,立足点在保护、挖掘,支撑点在开发,如何以文化为依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镇?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出以资源换资金技术,以存量换增量,“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保护开发古镇理念,以“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市场推进,居民参与,旅游兴镇”为开发思路,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色旅游业,使黑井旅游文化开发基本定位为“商儒雅士寄寓之镇,明清产业贸易之镇,多教并存共处之镇,榴园红墙休闲之镇”,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旅游开发中,历史文化名镇真正显现出独特的迷人魅力,“千年盐都、黑井古镇”成为禄丰县、楚雄州的知名旅游品牌,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黑井,这个树老花红、历经沧桑的古镇一路坚实走来,发展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成为极具魅力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黑井,这个承载千年历史的古镇,正在用开拓进取、只争朝夕的精神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 旅游景点贞孝总坊在一街街尾靠五马桥头处,有一牌坊,是著名的“贞孝总坊”。建于清光绪27年(公元1901年)。据说是慈禧太后下旨建的。不是为某一女子所立,而是为几十个女所共立。是一座牌楼式全红砂石质牌坊。为四柱三间结构。额枋上镶嵌的大理石板上,正中镌刻着“节孝总坊”,右边刻“霜筠”二字,左边刻“雪操”二字。这座古建筑,做工精巧,造型庄重,雕刻精美,堪称精品。牌坊周身均布满浮雕,正中为“四龙戏珠”图案。三道门楣上用三层龙头、象鼻组成斗拱,构成12座石阙,高高托起牌坊顶部。共有龙头68个,象鼻54条。斗拱之间雕刻着“唐僧取经”、“牛郎织女”、“八仙过海”、“二十四孝”、“荷和二仙”等故事和各式花鸟虫鱼。整个牌坊装饰得玲珑剔透,光彩照人。 武家大院武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占地2187.85平方米,在咸丰年间扩建竣工。大院坐西向东,大门开向北方,正对武庙南角上元代修建的风水塔。站在大院南厢房三楼,可鸟瞰黑井镇全貌。其平面格局取“六位高升、四通八达、九九通久、王隐其中”四个意境来设计。六位高升——上院和下院分别建在一级和二级台地上,其正堂屋均高于天井一台;花园建在三级台地上,宅和上、下两院共形成六个台阶,符合了房主人“高升”的愿望;为力求 视觉平衡,上院建成二层楼房,下院建成三层楼房,尽管有三台地势,这种下三层上两层的结构刚好把上、下两院的屋顶统一在同一水平上。四通八达——上、下两院大门之间有一条十四级石阶通道;南、中和北厢房均有转角楼梯,既连通各厢房的楼层,又连通上、下两院。这四条通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布局,满足了房主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心理。九九通久——上、下两院共有99间房屋,其中下院66间,上院32间,大门楼1间,房间的数量有可能表达房主人“九九通久”寄托。王隐其中——上院的两个四合院与下院的两个三方一照壁院落组成一个“王”字型,上、下两院的南、中、北三幢横厢房,填充了“王”字中的四个空白点,大院因此而得名。这一平面布置也体现出房主人期盼为“王”、为“首”的心理企求。大院的装饰颇具特色,其大门为龙头、凤、象单一斗拱组成的三重檐,橹四柱三门门楼,总宽7米,高6米;砖柱上绘有水墨山水和花鸟,木柱由蹲于雕有图案的须弥座上的石狮驮撑;檐瓦上绘有花鸟人物和山水。正门进去3米处有一中门,宽2.2米,高2.4米,再进去3米还有一圆形门;在中门的两侧各有一道门,东边为侧门,西边为与上院沟通的二进门。大院的屋檐和瓦上都绘有山水、花鸟、戏曲等图画和诗词,这些字画又组成福禄寿喜字图案,檐柱梁和柱上都刻有图画。加二十四孝图,唐僧取经图和寓意书香门弟、鱼跃龙门、繁荣昌盛的连升三级图案。正厅、对厅和厢房都装有格子门,门的上部用花格装饰,以利采光,下部由木雕装饰或素面,窗户都有雕花装饰,或为小六边、或为小四边,图案各不相同,整个装饰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传统风格。 大龙祠黑井镇两百米的万春山麓,有大龙祠。始建于明代,座西向东,雄距于七星台上。由山门、大殿、南北厢房和大戏台等组成。大殿面阔五间,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殿内原塑有一组雕像,中为龙王像,左为女性龙王像,右为神明大士像。塑像创作于清康熙元年,“文革”时被毁。塑像上方高悬一块匾额。书“灵源普泽”四个大字,为清雍正皇帝亲笔。山门上层内侧为戏台,面积约100平方米,曾有近三百年的演戏历史,是当年黑井镇的公共娱乐场所。 诸天寺始建于明崇祯10年(公元1537年),占地面积二千多平方米,有大雄宝殿、玉皇阁、地藏殿、观音阁及厢房等。楼宇飞檐翘角,异常夺目,寺内花草繁盛。 黑井文庙始建于明万历45年(公元1617年),占地近6千平方米,座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建有太平坊、沣池、大成门、大成殿。东侧建有名宦祠、先贤祠,西侧有乡贤祠。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檐下由六层象鼻、凤头斗拱装饰。东西石壁的须弥座上刻有精美浮雕6幅。其中东侧的“九狮戏珠图”,特引人好奇。 庆安堤修建在文庙后面的庆安堤,则是黑井人为了生存与产盐战胜自然的结晶。据查,由元代至今,共发生特大洪灾十七次,为防洪、防泥石流,清光绪年间,朝廷拔巨款重修建了庆安堤,堤坝施工精细,极其牢固,粘合材料由糯米、石灰、豆浆、胶泥土混合而成,并用铁铆扣接红砂石垒砌起来,堪称一道百年的“小长城”。 石龙火葬墓群位于黑井镇石龙村西侧山坡上,墓群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墓葬400余冢,均无封土。以数十冢为一群,群一墓距—米左右。据考证这一墓群始菲干元初并延续至明初,墓地今仍看到100余侏刻有元大德至泰定、宣光等年号的墓幢和墓碑。幢—般高0.5米,幢墓为正力·形,幢体力圆形,圆顶或尖顶,直径0.3米至0.5米。1968年曾在这里出土近千个火葬罐,分为黑陶、绿釉、青花瓷:种,罐外表多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图画。1973十:已将此火葬墓群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春山寺僧人墓在大园子村南,时间为清代至民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有清代至1948年万春山寺僧人墓9座。其中宽宏法师墓规模最大,墓前立有六尊石翁仲及石龛等,颇具观赏价值。宽宏法师出家前曾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历任连、营、团长及讲武堂第一分校校长,参加过护国战争,出家时,其官阶已为少将,故黑井人又称之为“将军墓”。 黑牛盐井五马桥 黑井镇内,现尚存有大井盐井遗址,即“黑牛盐井”。为斜井,深80米,井口有石砌券门,高2.2米,宽1.2米。 五马桥位于黑井镇德政坊北端,横跨龙川江。始建于元大德元年(1292年)。固龙川汇波涛汹涌,元、明时期的木暾、木梁、木面桥几经江水卷走,历史上曾重修过“次。清康熙四卜三年(1705年)重修时改为石墩、木梁、石面拱桥,1972年再重修.在石桥墩基础上,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桥。桥高10米,宽8米,长60米,可载重30吨。 五马桥的名称来源于—个历史传说:元明时期此处多次被洪水连墩带桥…—并冲走,两岸交通多次受阻,为修桥多次改址建造但无成效。清康熙年间—次来下三个“叫化子”在现桥址处立了五个“木马”作桥墩,修了—座木桥,解决了两岸过江之苦。后来义遭多次洪水冲击,但只冲走了桥面,而木马桥墩依然屹立,清康熙四十三年重修石桥时,遂取名五马桥。 禄丰恐龙化石遗址禄丰恐龙化石遗址位于禄丰县城45公里处,主要分布在恐龙山内,整座山均为中生代侏罗纪地层,由于这里出土了大量恐龙化石,所以名为恐龙山。 禄丰恐龙化石于1938年被发现的,是当今世界恐龙化石保存数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当时在禄丰一带发现了24属30多种,分别属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三大类,统称为“禄丰蜥龙动物群”。其中尤其以许氏禄丰龙的发现震惊全球,这种恐龙的体积不大,距今已有1亿8千万年,属于最古老的种类,但保存得却十分完整,对于人类对恐龙早期进化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旅游贴士交通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禄丰县。乘坐昆明到攀枝花7:40分的普客列车,中午12:40到达黑井车站。下了火车,才知道离黑井镇还有5公里。与拉人去镇上的马车讨价还价:如果我们随他的车去住宿,7个人3元钱(如果不随他住店,就是1个人1元钱)。 住宿家庭旅馆比较多,一般是5-15元/床位。镇上最高档的旅馆是武家大院,30-180元/床位。 特色饮食黑井的小街上,连有小拇指粗的瓜尖都那么嫩,实在好吃;韭菜炒石榴花,石榴花香干香干香的;*肉干巴,做得也不错,不很咸,但是很香,十分爽口;干巴菌也是不可错过的美味,盐锅肉和灰豆腐同样有名。 特产:黑井盐是这里的特产,还有很便宜的鸡棕、青头菌等野山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