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金城 |
释义 | 黑金城简介黑金城是巴西东南部以矿产丰富著称的米纳斯吉拉斯州过去的州政府所在地,由于金矿的开发而于1698年建立。据说因为黄金是从黑沙中筛选的,因此得名黑金城。方圆约1平方公里的山城海拔约1100米,城中建筑多为巴洛克风格。窄小的街道随城市的地形高低起伏,虽经200多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古老的建筑和高大的教堂错落有致,在周围青山绿树的衬托下,呈现出一片古朴优美的风景。1980年,黑金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17世纪末,来自葡萄牙的远征队伍正在巴西的米纳斯州掠夺印第安人,有人在小河中取水时捡到一些黑色小石块,令人惊喜的是这黑色的石头中竟蕴藏着闪闪发光的黄金,于是淘金者蜂拥而至,一个个金矿被发现,1698年,一个新的城镇诞生了,这就是黑金城(OuroPreto)。 短短几年时间,黑金城迅速崛起,大量的人口向此汇聚,大量黄金向外流出。在18世纪上半叶,巴西黄金至少引发了三大洲的人口迁徙:在美洲,殖民者从圣保罗、从热带雨林的各个角落赶来,投奔金矿;在欧洲,葡萄牙人从大西洋另一边飘洋过海涌入巴西,投奔金矿;采矿急需大量劳力,于是又有大量的黑奴从非洲海运至巴西。殖民者同样带来了欧洲的文化、习俗、宗教,于是一个个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被建立,一座欧式的城市在南美大陆上诞生。 来自黑金城大量的黄金、宝石……经里约海运至葡萄牙,当时这里的开采量十分惊人,一度使巴西黄金产量占了世界的70%。黑金城至里约的500多公里的山路全靠骡车队搬运,要走好几个星期,有历史记载中有这样的描述:“黄金运输量是如此之大,现在已很难想象,光靠捡沿途牲口掉落下来的蹄铁,在当时就足以养活一批人。”黑金城的人口也一度超过里约热内卢、纽约,成为当时整个美洲大陆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然而18世纪末,这里的黄金被采尽,人口也锐减,黑金城因发现黄金而崛起也因黄金枯竭而没落,于是黑金城几乎停止了运转,凝固在了18世纪繁华的瞬间。 现在的黑金城宁静而安详,石块铺建的街道随地形的高低起伏,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各种工艺品店、宝石店,各种肤色的人们穿梭其间,一座座古老辉煌的教堂或坐落在山头或隐密于山谷,壁画雕塑保存完好,借着几百年前的故事,如今黑金城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以保存完好的十八世纪欧式建筑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旅游攻略来到黑金城,犹如一瞬间跌入历史隧道,回到300年前,那是欧洲白人踏上南美大陆的第二个百年,是电视剧《女奴》发生的年代:油亮的黑色的卵石铺就了起伏回旋的狭窄的小路,浅黄、天蓝的殖民风格小楼,优雅地矗立在路边。 我闭上眼睛,仿佛聆听到马车驶过的辘辘声,车里坐着优雅的白人小姐,她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裙,头戴非洲来的羽毛配饰,手里拿着东方的精致竹扇;而驾驭马车的,是表情严肃、皮肤如碳的黑人奴隶。 不同我们的水乡、古镇,黑金城市是一座凝固在殖民时期的小镇。自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欧洲一直就盛传着“南美黄金国”的传说,白人组成的探险队深入新大陆的腹地寻找财富。1690年左右,一只从巴西海岸进入内陆丘陵地带动幸运者终于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黄金,他们在金矿所在地建立了城市,引入大量的奴隶劳工。 这片小小的山区,迅速成为当时南美洲最繁华的城镇——漂亮的社区、豪华的教堂、壮观的行政官署……这里当时的名字叫“富裕之乡”,因为出产的金子表面颜色发黑,所以也被人称为“黑金城”。在黑金城的鼎盛时期,这里出产的黄金占了当时全世界黄金年产量的70%,大量的金子涌入欧洲,加之秘鲁等地的银矿,这些财富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进程。 18世纪末黄金开采殆尽,采矿劳工转向附近其他矿区,但是小镇并没有走向破败,而是更加宁静怡然。现在黑金城是巴西中部米纳斯吉拉斯省最著名的旅行地,是体验新大陆殖民时代风貌最佳地点。这里还有数座精美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教堂,犹如一朵朵盛开在南美大陆上的巴洛克之花。 黑金城的中心广场,中间树立着拔牙者的雕像,后面是过去的总督府,现在是起义博物馆。 传教士们是最早一批进入新大陆的人,十七、十八世纪,天主教的势力强盛,当时的观念认为,教堂就是天堂的缩影,所以那时修建的教堂华丽异常,而且充满神秘、庄重的气氛,让置身其中的人,不由得产生一种敬畏之感。黑金城里的教堂兴建于小镇的鼎盛时期,每一座都精美豪华,每一座都是一个艺术馆。 走入城中的圣母主教堂中,里面光线昏暗,但是各个角落里都闪烁着点点金光——这里用了将近半吨的黄金做装饰。除了黄金制作的圣母、基督、圣徒的塑像,墙壁上的花饰、顶部的壁画都用金粉、金箔妆点。我猜测,建造者可能可这样想:如果天堂是用黄金打造的,那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 这里有几座教堂是由南美最出色的古典建筑师、艺术家阿赖雅迪尼奥参与设计和建造的。这位艺术家本人的故事非常传奇,他的父亲是来自葡萄牙的白人建筑师,而母亲则是一位黑人女奴。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殖民地非常普遍,因为到达南美洲的白人女性非常少,所以很多白人男子都混血的后代。 现实不是浪漫的电视剧,混血的孩子处于尴尬的位置,他们母亲通常不能取得“合法的”妻子的地位,他们处于黑人和白人阶层之间。从阿赖雅迪尼奥的画像上看,他是一个瘦小的男子,脸上有种不自然的紧张。他命运多舛,虽然才华过人,但是壮年时期却染上重病,手脚蜷曲,不能伸展,完全残疾。 但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是,这位超人的艺术家依然坚持创作,他的很多雕刻作品都是在残疾后完成的,据说是他把斧凿绑在残肢上工作。城中一座教堂的门廊上他的雕刻作品,看着那些蜷曲柔和的曲线、面容饱满的天使,不知道艺术家在制作它们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他雕刻的天使的表情都不是笑的,也不是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天真可爱的样子。天使表情严肃,看不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制作的基督塑像、先知塑像,人物表情也都没有喜悦,也许是艺术家把现实中的痛苦与不幸,全部蕴藏于那些精美的艺术品之中了。 黑金城的“黑”还有另一层含义,这里的主流是源于南欧的文化,但是财富的实际创造者是数十万的黑人奴隶。 走进奴隶们居住的地下室,丝丝凉意席卷而来,一改地上建筑的豪华壮美,地下室的只有粗糙的石头墙壁,摸一下,石头上沁着冰凉的水珠。所谓“地面”只是一个倾斜的土坡儿,完全没有整饬过。外墙的高处有几个带铁栏杆的小窗,透射进不多光线,淙淙水声让人知道,墙外是条小河。 “黑奴”这个词以前只在书本和电视里见过,今天亲身走进奴隶们居住的陋室,突然对奴隶制度有了一种切身的痛感。一个在自己的故乡生活或幸福或不幸福的自由人,突然就被异族抓走,像牲口一样被贩运、买卖,来到与家乡非洲远隔万里的新大陆,强迫劳动,骨肉分隔…… 黑金城在鼎盛时期曾超过10万人,其中黑人占了绝大多数。镇上漂亮的建筑、豪华的教堂,所有的财务都源于这些黑色皮肤的苦难者之手。黑人奴隶在这里也创造出了自己的传奇,这里流传着“夏古王”从酋长到奴隶、获得自由后,救赎出自己族人的故事。 在黑金城的一角,我们来到夏古王的矿坑。矿坑的大门上,绘着夏古的像——一个头戴黄金王冠的高大黑人酋长。奴隶贩子在非洲劫掠了他的部落,他与族人一起被卖到黑金城当奴隶。金矿矿主为了激励奴隶工作,使用一些奖励手段,奴隶们在上缴一定数额的黄金后,多余的部分可以自己保留。 夏古的智慧和运气让他积累了足够的金钱,先赎回自己的自由后,他继续在金矿工作,用赚来的钱救助族人,最终“买”回自己所有同胞,他也传奇地成为南美洲大陆上,拥有自己臣民的非洲王者。如今,夏古工作过的金矿已经被命名为“夏古王的金矿”,没有人记得真正矿主的名字。 带上安全帽,一位肤色如墨的黑人小伙子带我们走入矿坑。昏黄的灯黄打湿漉漉的的岩石上,坑道曲折,不时有一些深入大山深处的岔路。狭窄低矮的坑道让我不得不时常弯腰低头才能通过。这可苦了那些同行的高个子,他们一路都没有几处能站直的地方。 我因为拍照,落在人群的最后。前面的坑道转了个弯,我发现视野之内没有其他人。后面是幽深的坑道通向远处,前面的坑道的高度只有 1米出头,视野全被挡住。四周很安静,只有不明出处的滴水声。300年这里是什么样的情景?衣衫褴褛的黑人奴隶,搬运着沉重的矿石,在坑道中蹒跚而行…… 穿过十来米长的低矮坑道,导游小伙子和前面的同伴等在前方。但是前面并没有路,黑人小伙子指一指左上方,我才发现,在1米多高处,有一个倾斜向上的洞口。这个洞并没有经过太多的人工雕琢,陡峭的岩脉清晰可见。 要从这里爬上去?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手脚并用,外加导游的拉拽,我们的金矿之旅变成有点洞穴探险的味道。爬过十几米上的坡洞,来到一个稍宽一些的洞窟中,站在这个“大厅”里,终于可以伸直腰。洞窟深处还有一个更小而且漆黑的洞口,导游小伙子说,这个洞通向另一个金矿,途径3个地下湖泊,这些坑道都是奴隶们一锤一斧凿出来的,繁重的劳动、恶劣的条件以及经常发生的塌方事故,让无数生命再没能离开这里。环顾四周,矿坑四壁粗砺岩石,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让人错觉它们依然蕴含着金子,或者是死难亡灵的眼神。 从金矿中出来,重建天日,留意到出口出有一尊小小的圣母像,圣母的面孔是黑色的,向导小伙子在圣母前画了一个十字,我也跟着他画了一个,希望圣母保佑人间,不论是黑皮肤、白皮肤,还是我们这些黄皮肤的人,都能平等、幸福地生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