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棘皮病 |
释义 | 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是以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及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发病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药物、及肿瘤等因素有关。 病理特点轻、中度角化过度及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通常发育不佳,基底层色素轻度或无增多,通常无角化不全,但累及粘膜部位可有上皮增生及角化不全,很少有假角质囊肿,部分病例可见到粘蛋白沉积,轻度血管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可见到中性粒细胞。 临床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以后发病者约50%合并肿瘤。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药物、肿瘤等因素有关。多发生于皮肤皱褶部位,如颈、腋窝、、腹股沟、乳头下脐窝等处。 灰棕色或黑色色素沉着,表面干燥、粗糙,逐渐增厚成细小乳头,如绒毛状,亦可进展成疣状或疣状赘生物,天鹅绒状改变为其特征皮损。可累及粘膜,常有甲板损害。 可分为恶性型、真性良性型、假性型、综合征型及药物型等五种类型: (1)恶性型黑棘皮病并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为腹部恶性肿瘤。恶性黑棘皮病皮损广泛的患者,尚可累及粘膜,口腔粘膜呈较细的皱摺,似天鹅绒状。 (2)真性良性型可发生于新生儿、儿童或青年,损害为单侧且较轻。 (3)假性黑棘皮病好发于成人黑皮肤肥胖者。 (4)综合症型为一些综合症中的皮损表现,如Bloom综合症,Crouzon综合症等。 (5)药物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停药后皮损可逐渐消退。 诊断要点诊断1.皮损好发于颈部、腋部、外生殖器、腹股沟、肛周、脐窝、乳晕及面部等处,严重者可能会扩散到整个腹部及腰部甚至是背部。主要损害为患处皮肤灰褐色或黑色,增厚、粗糙呈疣状和小乳头状,触之似天鹅绒状。临床因病因不同病情各异。 2.恶性型 中老年发病,皮损严重,色深,广泛,有掌跖角化,消瘦,常伴内脏恶性肿瘤。 3.良性型 (1)真性良性黑棘皮病 与遗传有关,幼年发病,皮损轻而限局,青春期后可缓解。(2)假性黑棘皮病 多伴肥胖,皮损限于皱褶处,体重恢复正常后皮损可消退。另外,某些综合征,及服用菸酸、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亦可发生此病,但皮损较轻,停药后可消退。 4.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亢进,乳头瘤样增生,基层色素增加。 鉴别诊断融合性网状乳头瘤样病 毛囊角化病 阿狄森病 治疗要点首先对因治疗,积极治疗肿瘤、内分泌疾患等原发病,肥胖者降低体重,停用可疑药物。局部外用鱼肝油软膏、维甲酸霜、氢醌霜等制剂。 对良性型的病人,如因肤色改变及皮赘有碍美容,可以做外科手术或电烧灼治疗;而恶性黑棘皮病患者,必须积极查找内脏肿瘤,进行手术切除;由药物引起者,应该及时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对综合征型,则以治疗综合征为主,而针对黑棘皮病皮损可对症治疗。小儿的假性黑棘皮病,必须纠正肥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饮食以减肥,随着体重的下降,黑棘皮病也就随之治愈了。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