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JPLRP-07.308精准步枪 |
释义 | JP LRP-07.308 精准步枪设计特点,有关JP Enterprises公司生产的AR15系列竞技用步枪的传闻。这个系列中最高级、最新型的LRP-07系列中的卡宾枪样式,彻底精准并且易于操作的短型步枪,俗称“lacegun”。含瞄准确性镜重量仅5公斤,但是这种轻型步枪所表现出来的精准度却完全不亚于重量级战术栓式枪机步枪。JP Enterprises, Inc 由于名字过长所以下文均略为JP公司。 JP公司刚好创立30周年。在枪炮的世界里,30年足以称得上是老招牌了。如今,JP公司第二代掌门人JOHN·PAUL所领导的公司正在积极扩大势力。 JP LRP-07.308 精准步枪口径为7.62mm。为此,我制作了本期的测试专题。在美国的杂志上已关于JP公司所生产的枪械方面的报道。6、7年前,各大制造商纷纷开始推出AR15系列,其中les baer 公司所出品的.223口径AR系列其精确度突破了0.5MOA。在此之后,0.5MOA成为了一个标度,但同时也成为不能超越的尺度。之后,.308口径(7.62mm)开始取代.223口径(5.56mm)走俏起来。已经有4、5家公司以AR10为原型生产了一些.308口径的步枪,其中有一些在枪械杂志上也得到过报道。但是对于所介绍的JP Enterprises公司生产的JP LRP-07来说,虽然也能算是以AR10为原型进行改造的,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至少就目前而言,这个产品足已同同DPMS、Armlight、RockRiver、Knight's Armament等军火巨头分庭抗礼。 技术参数型号名 JP LRP-07 制造商 JP Enterprises, Inc 口径 7.62mm(.308win) 动作方式气体作用方式/旋转枪栓/导气管系统 全长 1000mm 重量(含20发空弹匣) 4.2kg, 4.7kg(含瞄准镜) 枪身长 457mm(18英寸) 膛线 右旋线6条 1-11.25” 弹匣装弹数 19发 照准线长 无 扳机压力 约2kg 简介董事长本人曾作为JP团队的一员参加过国家级别的3GUN·TACTICAL·MATCH比赛,并取得优异战绩。通过参加射击大赛,掌握了不少新式技巧,并在日后的产品研发中派上用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射击运动除了要有对武器和竞技的热情之外,还要有充沛的体能。在这个进步与发展都极为迅猛的领域里,30年就被称为老公司,其意思不言自明。 现在JP公司针对各种使用目的,分别销售各种AR15系列的衍生品种。虽然该公司最开始进行的是定制零件、定制部件、枪管、枪机之类的销售,但之后不久就开始经营成品的销售业务。但是该公司并不涉及制造、而是采用现在流行的经营模式:外包部件加工然后成品组装再销售成品。 有不少公司都将AR15系列枪械作为一个支撑点,努力追赶新时代的列车(AR10系列)。但在精准射击这个特殊的领域里,JP公司走在了最前面。该公司所生产的JP 15/V-Tac型步枪是军用及政府执法用枪的专用型号,在外观上却与其他公司所生产的AR系列步枪无显著区别。但新一代LACEGUN CTR-02型步枪却但表了JP公司的最高水准,其射击的精准度自不待言,外形也非常摩登。简直可以说是SVI的步枪版作品。如果步枪不带点军事气质就不喜欢的话,那么CTR-02绝不会是这种人所选用的枪。再闲扯一句,JP公司也是SVI手枪的批发商之一。 与LRP-07的缘份在某枪械制造公司,见到的LRP-07参加的BR比赛这种级别的单发点射步枪竞赛谁都不会陌生。能得到0.500MOA 的成绩当然是可喜可贺的,对于步枪来说,就算在战术射击比赛中能够实现这个精度,但在BR射击比赛能不能实现却仍是未知之数。 单发点射步枪与精准射击竞赛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迄今为止,我所测试过的各种原型枪(没有经过改造的量产型枪械)中,我个人认为性能最好的是HKSL-6及HK SL-7系列,其滚轮延迟反冲的作用方式与G3是一样的。SL系列枪族可以说是吸取了G3优点的纯粹型运动枪支。 这把枪与目前的AR系列枪族的不同之处就是拉机柄的形状与位置。设计得非常便于操作。但是其精度也就是在1MOA左右。 单发点射型步枪奥地利生产的Voere 步枪(5.7mm)由于采用了另类的栓式枪机及无壳弹所以首先突破了0.500MOA的限界。但是在无壳弹的时代却是昙花一现,还没来得及在军火界形成话题就消失了。笔者自己也拥有一把Voere步枪,但是却没怎么用过。毕竟子弹是珍贵的,而且再也买不到了。我只有200发无壳弹,不到万不得已我决不会浪费。据说现在每发无壳弹20美元都买不到。我也只能祈求去掉外包装的那些子弹们在长期保存后不会变质而已。 对于单发点射型步枪,有几个问题会影响射击精度。无论对于长后坐行程方式还是短后坐行程方式来说都一样。现在的自动步枪都无一例外地在枪管上打孔,利用发射时喷射出来的部分气体来带动气缸里的活塞。最会出问题的地方就是安装在枪管上的气体缸管,这个部分对精度的影响最大。M14系列枪族甚至会出现扰流等诸多问题,无论怎么调整都无法形成弹落群。 但是AR系列枪族所特有的直接气体反冲式却克服了这一难点,虽然使用了相同的气动系统,但与通常的气动系统却有很大不同。气体通过导管进入枪栓连动组内,这时连动组兼有气缸的功能,而枪栓则兼任活塞。闭锁块与枪管贴合而气体通过导气管运动,这样对枪管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尤其是近来AR系列枪族所使用的闭锁块大都为铝合金,重量一般在50克左右。严格来说,闭锁块的运动与枪管的振动有很大关系,并且由于闭锁块的位移会对枪身的重心造成影响。但只要不超过100克的重量就没必要担心,50克左右的话可以说影响的程度可以忽略。 采用活塞的问题关键在于弹头在飞出枪口制退器之前令活塞开始动作。按设计不同这个时机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虽然直接气体反冲式结构比较简单,精度较高,算得上是一种优秀的设计但缺点也同样存在。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气体是通过导管进行入枪栓连动组内,所以极易污损枪膛。为此在枪栓与枪栓连动组间增设了起净化作用的摩擦片,但这样一来,又会容易在发射较少弹丸时造成不完全闭锁。 构件详解造型重量枪身全长1000mm,不装配瞄准镜时重量仅为4.2公斤,装配Leupold VX-III4.5-14X50mm Long Range瞄准镜约为4.7公斤。不太重却也不会感觉没有份量。这把枪到底是作为何种目的而设计的也有不同说法。作为笔者当然是希望作为战术武器使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4.7公斤的重量可谓是轻量级,操作方式基本上也沿袭了AR10系列枪族。 简明的造型、便捷的操作,没有流行的那些多余的东西。前文已说过,这把枪没有一点军事的味道,可能对于军事迷们来说这不是容易接受的一把枪。虽然我自己也很喜欢军事色彩较多的枪械,但是我更倾向于能够充分实现设计意图的纯粹的东西。现在流行的枪身导轨只不过是不知所谓的好看而已,再者放在手上握紧时感觉也比较疼。对于作战人员来说枪身导轨是装配各类必要辅助器具的必要接口,但对于运动枪械来说则为多余。这就好比拿着军用枪去打猎一样。 在二战后,曾出现过将K98、38式步枪改造成猎枪的事情,现在看来是很蠢的行为在1970年代却是非常流行的时尚。JP公司做的和这种事差不多。以AR10为原型进行民用改造后,产生了两大品牌,CTR-02(5.56mm)及姐妹产品LRP-07(7.62mm)。 多年前就经营AR10系列枪族的老店而闻名的Knights, ArmLight等都没有生产象JP LRP-07这样的派生类型枪械。可见到底如何发展自己大家的看法其实并不一样。今后其他公司会不会进入军转民这一块市场还很难说,虽然武器市场出现一些新的动向,但象JP公司这样追求完美纯粹的模式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LRP-07的18英寸枪管无法进行照门射击,毕竟这是专用光学瞄准具的枪型。它与M4相类似将机匣顶直接做成导轨以便装配瞄准镜。但由于导轨位置同M4一样偏低所以要么使用专用瞄准镜座、要么就垫高瞄准镜以提高轴线。我测试的这把枪使用的是JP专用的高轴线瞄准镜所以没有这方面的烦恼。我所使用的是Leupold VX-III4.5-14X50mm Long Range瞄准镜。 枪管与战术修正钮在考虑精准度时,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BR射击比赛中首先要提及的就是枪管。但是单发点射总是要与方方面面的因素纠缠在一起,单纯地说出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答案可能没那么容易得出。 根据JP枪管的说明书所示,枪管为不锈钢(有可能是416R),并通过模头挤压工艺制作膛线。通过枪管顶部的CryroTreated可以知道,枪管制造完成后进行过超低温处理。这种工艺被相当一部分制造商所采用。JP公司声称,这样做是为了在战术射击比赛时,能够让第一发竞赛子弹(不经过试射而击发的第一发子弹)与第二发之间即使存在温度差也不影响精度。现在LRP-07已有两种口径可供选择,即7.62mm与.260Rem。枪管方面则有18英寸轻量级、22英寸中量级及24英寸重量级三种。 JP公司常常根据独特的创意来制造产品。其中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是枪管散热片。围红着枪管有无数片6061铝合金叶片用以冷却发热的枪管。这与摩托车的发动机冷却片在原理上是一样的。据说这种冷却片可以将冷却面积提高700%。但可惜我手上的这把却没有这种装置。 口径已在前文说过,为7.62mm。枪膛内有6条右旋膛线,膛线比为1:11.25英寸。枪管长18英寸,免不了初速度会受影响,但设计目的是方便持枪者转身回射,也让人无话可说。有效射程为600码。 在枪管的端部设置了JP公司所产的战术修正钮。其原创者叫巴尼·库利,所以这款配件就以“巴尼·库利签名系列战术修正钮”的名字来发售。这个人还是JP公司的专业射手。战术修正钮有好几种尺寸但结构都基本相同。都是过CNC及线切割放电机(EDM)加工成的。 拉机柄从枪身的右侧来看,JP LRP-07与CTR-02完全是一模一样,但机匣的左侧面可就大不一样了。AR系列拉机柄的位置都是位于机匣顶面上后部。当持枪时如欲拉动拉机柄,拉机柄会向脸部延长。7.62mm口径的拉机柄线程比5.56mm要长一些,如果按同样方式操作的话会碰到脸上。原始的AR10系列枪族是将拉机柄置于carrying 拉柄内。而JP公司的解决办法是在机匣的左侧面设置拉机柄(JP公司将之命名为侧面操作拉机系统)。一般来说,拉机柄在被拉动后会停在一个固定位置。由此枪栓与连动组就形成单向可动的连接,只有在连动组与枪栓锁住时才能动作。原理上与AR系列是一样的。 枪栓连动组只能靠枪机的后坐力完成前进闭锁。最开始并没有设置为防止污物造成不完全闭锁的加速前进装置。在原始的AR10上也没有这种装置。毕竟AR10的时代太短暂,设置了也来不及得到验证是否有效。换句话说,AR10是种还没来得及得到时间验证就过早从第一线消失的机型。 枪托所装配的枪托也是轻量级的ACE战术万能枪托。在比赛场上这种枪托很受欢迎,人们通常称之为Boom tube stock。缓冲管上加装了垫子,算得上是种后托与框架相组合的枪托。 另外,橡胶垫、后托、面板都是可以取下的。考虑到本枪在某些场合下也要兼作狙击枪使用,在依托射击,支脚射击及携运枪身时,可以安装枪带等附件所需的铰接环。 防尘罩及前向加速器最开始是没有加装在枪身上。 枪托材料为经过热加工处理的铝合金6061,表面有经过烤蓝处理。 枪托可以根据用户喜好进行多样化选择。主要有Magpul precision Rifle枪托,CTR各型枪托,Vltor butt stock 系统等品牌。当然也包括JP品牌的JP战术枪托和JP多功能thumbhole枪托。 排气·闭锁块JP的排气闭锁块与其他公司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排气导管可以调节排气流量。即排气调节器。 AR系列枪族的排气孔径有两种。按长行程或短行程不同闭锁位置及排气孔径各不相同。离膛室越远排气孔径就必须越大。考虑到这时各部件间的污损所导致的磨擦增加,制造商们应从整体范围进行考虑尽可能排出多余的气体,因此就需要设定较大的孔径。市场上供应着几十种子弹、每种子弹对枪膛与膛室的压力也各不相同。军用枪支的子弹虽然有相关的限定,但对于一般商业市场而言限定的效力基本为零。通常都是将排气孔径设得过高一些来解决污染物增加磨擦的问题。 但排气量越大,枪栓连动组的后退速度就会越快。即便是设置了气缓冲装置也不能改变缓冲器与排气管底部的激烈冲撞。这可以称为由枪栓连动组所引起的二次后坐。如果能调节排气流量,就可以缓和枪栓连动组的后退速度与冲击力。按照一般市场的使用方法,击发数百发子弹后不清理枪膛是不可想象的。将枪栓连动组的后退速度调节到一个基本理想的程度,这种机能对于射击比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想法。 扳机JP的扳机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JP标准扳机组,另一种是JP可调扳机。所谓可调扳机就是在机身框架上组装部件单元的形式。JP板机系统的特征是撞针等部件穿过机匣来保持螺距。 这把枪使用的是JP标准扳机组。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节扳机压力,每一级压力值约为2Kg,虽然不能算是轻松但是操作非常圆滑感觉很好。我使用的是出厂设定的扳机压力基本上感觉不出有什么不适。出厂设置一向对安全标准控制得很严格,如果将此设定值调得过份那恐怕自己就要负担责任了。 1 分解枪体的步骤与其他AR系列步枪基本相同,首先要按下弹匣卡笋再拔除弹匣。 2 按去分解闩的锁栓(实际上由于非常紧实,不用子弹头等尖锐物体辅助的话根本按不动)。 3 向后方拉动拉机柄。 4 取下枪栓及枪栓连动组。 5 这就是枪栓及枪栓连动组,同AR15系列枪族相比有一定的区别,并不只是尺寸稍大一些。 6 枪栓及枪栓连动组的分解动作基本与AR系列枪族一致。只是要卸下撞针护套之后才能卸下撞针。然后可以直接从枪栓连动组上拔下闭锁导柱。而AR15系列枪族的枪栓闭锁导柱则要向任一方向转动90度后才能卸下。 上机匣及下机匣从外观上来看感觉不出这是AR系列枪族的衍生种类,从基本设计来看更应该算作原创作品。 机匣所使用的原料是航空器材上常用的7075 T6铝合金。虽说机匣最适合使用铝合金,但市面上的AR系列枪族大多以6061铝合金作为原料。就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原料、作工精度、还是热处理工艺,JP公司无愧于业界顶级水平的评价。 所要测试的枪上级装配的是JP标准扳机组。虽说是标准扳机组却也能够调节扳机压力。为了确保刚性,下机匣做得非实厚实。 另外,上机匣内枪管的固定系统也有改良,可以说是为保准精准度而煞费苦心。简单解释的话就是枪管的轴线与前护木的中线不再重合,枪管轴线更偏向下方一些。这样设计的理由有两点,一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后座力而降低枪膛轴线。由于口径7.62mm的子弹比5.56mm的子弹只是粗一些,并没有长度上的变化,所以上机匣当然也就宽一些。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市场上AR系列各种枪支的拥有量已有五万多支,为了兼容各类配件、辅助器件,枪管的安装位置就不得不下移一点,尺寸上来说只是下移了5mm。这样一来,就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上机匣的顶部直接做成了1913 Picatinny导轨,AR系列枪族专用配件完全可以兼容。除JP公司外,其他也有几家制造商在竞赛用枪的上机匣里,省去了前向加速器。 为了保证下机匣侧面的强度,将一个侧面做得较厚重一些,这在美国来说称为slub sided(单面装甲)。为了能够迅速并且圆滑地更换弹匣,弹匣接口做成了一个漏斗形。 枪栓及枪栓连动组JP公司按使用目的将枪机的动作系统分成两个类型。JP战术动作系统为其中之一。枪栓连动组以416不锈钢制成,出于军用目的所以安全可靠性作为优先考虑。另一种则是竞赛专用型,主要特点就是改良了后坐系统,以方便射击操作作为优先考虑。这个系统按官方术语称为JP Low Mass Operating System(LMOS)。按字面理解,就是小质量动作方式系统。 其核心机密在于枪栓连动组的材质,机件由7075铝合金经CNC(计算机数控车床)加工而成,之后在工件表面进行了硬质涂层加工以解决机件在运动时与上机匣的摩耗问题。通过降低枪栓连动组的质量来减小往复运动时的所产生的冲击量(冲量)。JP公司将7075枪栓连动组称为Ultra light low mass carrier(终极轻量小质量连动座),但7075枪栓连动组只作为竞赛用,不推荐作为军用。 然而最近,军用枪械也出现了彻底轻量化的需求,于是尽最大可能去除枪栓连动组无用部分的不锈钢制产品出现了。LMOS系统按材质划分由此也产生了两种型号。我所测试的这把枪正是不锈钢制的LMOS,其表面经过最新的表面硬化处理工艺—QPQ(氮、碳、氧盐浴复合热化学处理工艺)处理。 由此可以认为,LMOS是一种配合枪口制退器的效果,减少后坐现象提高瞄准精度的支援系统。LMOS系统在发射7.62mm子弹时的后坐力,基本会同AR15在不装配补偿器条件下发射77克子弹的后坐力大小相同。 弹匣出品弹匣的供应商是DPMS公司。可与DPMS的黑豹系列共用。也可以使用Knights SR-25的专用弹匣。只不过号称是20发的弹匣,只能装入19发。 前护木AR系列7.62mm口径步枪的管状护木大多都是2.25英寸(57mm)内径的尺寸。AR15系列5.56mm口径的步枪所用管状前护木的内径则为2英寸(51mm)。JP公司的7.62mm口径LRP-07与CTR-02选用同AR15相同内径的管状护木。结果达到了同AR15系列枪族一样的操作便利的效果。从枪身前部来观察,可以明显看出枪管的中心轴线位于管状护木中心轴线的下部。 实射案例十年以来,工业生产的竞赛用子弹性能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工厂所使用的铣床的尺寸都是针对竞赛型子弹的生产而设计的。子弹制造商们看来对市面上主流的枪械口径尺寸也是下大工夫进行了研究,工厂子弹形成弹着群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提高。而重新装填子弹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操作工艺的话,还不如使用工厂子弹。 各位类型射击比赛中使用工厂子弹的理由是出于经济考虑,而并非是单纯地想得到更密集的弹着群。而且,工厂子弹也的确是性能大有改良。 这一次总共有6种子弹,但实际上测试弹着群时,只用了其中4种。 在3X3的着群射击中表现比较好的子弹主要有两种,即Hornady Match 168gr BTHP、Hornady TAP这两种子弹。 Hornady Match 168gr BTHP在100码距离的射击结果中平均达到了11mm(0.430MOA),稍低于0.500MOA的标准。而TAP在最初的着群射击中有一发脱靶,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成绩。没有再重来就直接采用了全部弹着数据。实际上这两种子弹是难分伯仲的。 附加条件下射击外加上轻量型枪支,这种状况下无论子弹的弹着群成群性有多么好还是容易产生失误。理由如下。当击发子弹后,弹头在枪膛内的移动开始形成第一轮后座进程。当枪管长度为20英寸时,子弹通过枪管的时间约为千分之一秒。弹头越接近于枪口,速度就越快,而产生的后座力就会越大。枪膛内的后座进程就算是加装加速器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于对于轻量型枪支来说,这段时间内就容易产生位移。瞄准后拉动扳机时,击锤会被释放并击打于撞针上从而击发子弹。这个过程至少要千分之三秒才能完成。 由于栓式枪机对主动撞针进行了轻量化改进,使得锁定时间现在已可以达到千分之二秒。 不管怎样,火力方面不会有比半自动枪支更有效率了。毕竟能否有效地完成闭锁动作是最关键的。 根据推测,从阻铁释放开始到弹头飞离枪口总共需要千分之四秒左右。这段时间内,后坐力要如何利用对子弹的着群点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以上的这些理论能否成立是建立在完美情况下设想的,由于枪自身各方面的问题,很难达到理论上设想的各种结果。这里面也包含着瞄准镜的机能。当然枪身所产生的振动、噪音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而离开枪口子弹也会受到条件多变的自然的影响。 想要说明的是,看起来正确的测试结果实际上是在各种不完全因素之上形成的。当然也可以建立一种模型来辅助分析判断。对于半自动武器,对于栓式枪机步枪,在不太复杂的要素之下追求精准度就成为非常艰苦的挑战。 在100码以上距离射击时,加装在测试枪上的瞄准镜是Leupold VX-III 4.5-14X50mm Long Range。光电瞄准线的使用方法请参见图片说明。 在100码距离归零后,将秒焦平的变焦指标设定为14倍。在此倍率下,该瞄准镜的瞄准线能够实现正确测距。不去动高低调准钮直接使用十字线进行200、300、500码的射击。没有进行预热射击直接进行了3发单射。所击发弹头的弹道与瞄具中显示结果很匹配。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计算尺,但弹道计算就是利用类似计算尺原理算出的。然后再利用弹道软件算出各种距离上的修正量。 枪口初速为2520fps,弹道系数为0.475,换算结果200码为2.3MOA,300码为5.5MOA,500码为13MOA。200码瞄第一条线的结果是2MOA。那时从右面刮起风速3米的微风,在无风修(续上页)正下进行射击。3发子弹都基本落在中央处,弹着群尺寸为1.75英寸。 之后的300码达到了5.5MOA,我瞄的是第二条线与第三条线之间距第三条线三分之一处。但实际着弹点要偏下一些,未进行风速修正。弹着群尺寸为4英寸。 500码的修正量从100码处算起来已达到13MOA。但就算瞄最下一条线也只有10MOA。但是剩下的3MOA是必须要有的,在500码距离上3MOA就意味着3X5=15英寸的高度,标靶直径只有16英寸,从中心处向上15英寸的话基本上什么都碰不到了。 最近切身感受到,效果良好的枪口制退器越来越多了。可以说到了凭个人喜好挑选的时代了。 想发挥轻枪的潜能是很困难的。即使是依托射击也非常容易射偏。所以这下子该明白为什么枪管的位置没有放在前护木的中间了吧。 结果就瞄准靶标上端向下8英寸处。虽然风不太大,但由于500码的射距还是调节了风偏修正。按修正数据稍稍瞄高了一些,结果弹着点也很高。3发的弹群点为5.3英寸。枪身的潜力根本看不出来,轻枪的难点果然如此。 500码只能算是中距,算不上长距。500码以不调节高低修正钮直接利用瞄线进行射击还是比较可靠且方便的。但比较欠缺准确性。使用不等距瞄线的确比较难用。 然后,又根据各距离上的修正量进行了单发塔楼射击。200、300、400、500码各一发。塔楼高度约为8米,两点的目标差根本不用考虑。 看起来很结实的塔楼居然在晃动,说目标在瞄准镜内跳跃也不为过。200、300码偏低,400码偏高、500码又偏低。这和依托射击的结果没法比。这把枪并没有固定脚架,估计如能装配脚架的话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过幸运的是也算是中靶了。 附100码的测试结果在塔楼向四个距离的目标各射一发。 200码3发,44mm。 300码3发,100mm。 500码3发,134mm。 200码 300码 400码 500码。 7.62mm口径后座却并不太大,JP的宣传看来也是没有多少水份的。 射击后,把枪栓及枪栓连动组进行了分解。果然里面被弄得很脏,这是AR系列步枪气动系动的通病,却也是它们的长处。 最里面为自制的6.5mm-284/Macmillan HTR枪托/March5-32X52瞄准镜,中间为M722/AI枪托/Leu Mark4m1瞄准镜。 基本上栓式枪机战术步枪的重量都超过了15磅(6.8公斤)。笔者所自有的战术步枪更是超过了这个数字。战术步枪在参加比赛所必需的精准度,在这一次测试的JP枪上体现得格处突出。另外,能够使用20发弹匣也有利于速射。比如这次测试的枪身如果再长一些,再粗一些的话也不会超过6公斤。在炎热的天气里,背着一把7公斤的枪来回走动可是相当不舒服的。这一点,轻巧的JP枪非常受人欢迎。 战术步枪比赛中AR系列步枪早就占有相当的份额,但在排名前十的兵器谱上来看却没有AR的份儿。但是,JP LRP-07有可能推翻AR系列给人一贯的印象,“火力虽然足够,但精度还是差一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