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若 |
释义 | 词语信息词语·贺若 【拼音】:hè ruò 【注音】:ㄏㄜˋ ㄖㄨㄛˋ 详细释义(1).琴曲名。相传出于 唐 代琴师 贺若夷 ,或云出于 隋 代 贺若弼 ,故名。亦借指 弼 或 夷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琴曲有《贺若》,最古淡。 东坡 云:‘琴里若能知 贺若 ,诗中定合爱 陶潜 。’以 贺若 比 潜 ,必高人。或谓 贺若弼 也。考 弼 之为人,殊不类 潜 ……余考之,盖 贺若夷 也。 夷 善鼓琴, 王涯 居别墅,常使琴娱宾,见 涯 传。” (2).复姓。 北周 有 贺若敦 。见《北史》本传。 贺若姓贺若[贺岳]姓:: 贺若(贺岳)[贺若、贺岳,读音作hè ruò(ㄏㄜˋ ㄖㄨㄛˋ),亦可读作hè yuè(ㄏㄜˋ ㄩㄝˋ)]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鲜卑,出自古鲜卑族贺若部,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 贺若氏,亦称贺岳氏。为汉、唐之际中国北方东胡北支鲜卑族贺若部的部族称谓,亦为其族人的姓氏。 据现代姓氏学家姚薇元在其所著的《北朝胡姓考》中考证: “……<官氏志>:‘贺若氏依旧贺若氏’。按<姓解>二若氏下引后魏书云:‘北俗谓忠正为贺若。孝文帝以其先祖有忠正之德,遂以为氏。’<广韵>三十八个同,惟忠正作忠贞。据此,则贺若命氏,始自孝文,与志文‘依旧’之说,似不合。 <姓纂>之误:按<元和姓纂>三十八贺兰氏条下云:‘代居元朔,随魏南迁河洛。魏以忠贞为贺兰,因命以氏。孝文时代人咸改单姓,唯贺兰氏不改。’此贺兰氏当为贺若氏之误。盖<官氏志>明载贺兰氏改为贺氏,何言不改?<姓纂>所叙世系中统、敦、谊、弼等,皆当姓贺若,周隋诸书已有传。<姓纂>无贺若氏。据以上三点,知此贺兰为贺若之刊误。 宋章定氏<族类稿>卷五十九引<姓纂>正作贺若氏可证。邓氏<姓氏辨证>卷三十三贺若氏条下云:‘北俗谓忠正为贺若,后魏孝文时代人皆改单姓。唯贺若氏以先祖有忠正之称不改,仍为贺若氏。’ 邓说盖参合姓纂、姓解而定。可知贺若命氏,不始孝文;惟太和改姓,此族以旌德未改耳。 <魏书>卷十二孝静纪云:后魏贺若统:‘天平四年冬十月,颍州长史贺若微执刺史田迅西叛。’按此贺若微卽<周书>贺若统也。<周书>卷二十八贺若敦传云:‘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二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至长安,魏文帝拜为右卫将军兖州钊史。’ 合纪传观之,知微卽统。隋书贺若谊传卷三十九及贺若谊碑开皇十六年皆云‘父统,右卫将军。’谊乃敦之弟,故谊父卽敦父,亦魏纪之贺若微也。据周书隋书及石刻,字皆作统,知魏纪贺若微,‘微’为‘统’之讹。<周书·敦传>称代人,而<隋书·谊传>及弼传卷五十二皆称河南洛阳人,是此族由代北迁洛之证。<姓纂>谓‘代居元朔,随魏南迁河洛。’正符。参合二书,录贺若氏世系如下: ┌→贺若隆 ┌贺若敦┼→贺若弼 │ └→贺若东 贺若伏连─→贺若统(微)─→┤ ┌→贺若协 │ ├→贺若祥 └贺若谊┼→贺若与 └→贺若举 ……” 据史书记载,贺若氏族的远祖为传说中的达罗安乐王。达罗在安乐一带建部,称达罗安乐王。安乐,就是贺若氏部族早先的游牧地区(今宁夏中宁),后迁居于元朔地区,再后又随北魏政权南迁至中原地区。在北魏鲜卑族语言中,做人“志正”称为“贺若”,意为人忠诚正直端稳,因此,该部族酋长以“贺若”命为自己部族称谓,族人们因以为姓氏,称贺若氏。 元朔,就是如今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北部的老爷山一带地区。老爷山在秦、汉时期又叫元朔山,后称北武当山。在古代汉朝时期,北方匈奴族人在当地建有祭祀祖先的龙城(本书注:非今江苏常州龙城),因此“元朔”非常有名。龙城,后为汉武帝刘彻廷下大将军卫青在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率汉朝大军攻破摧毁。为纪念那次战役的胜利,汉武帝还在公元前128年将其年号改为“元朔”。 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推行汉化政策的时候,鲜卑族各部族人大多数的二字、三字、四字复姓都被改为汉字单姓,唯有贺若氏、尉迟氏不改。不过,从当时贺若氏的孙辈起,亦有自发改为汉字单姓贺氏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