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龙元帅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第2版 (2007年1月1日) 丛书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 平装: 435页 开本: 16开 ISBN: 7503319984 商品描述内容简介建军七十五周年之际,解放军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其中包括朱德卷《红军之父》、彭德怀卷《雄关漫道》、刘伯承卷《新孙吴》、贺龙卷《洪湖曲》、陈毅卷《旌旗十万》、罗荣桓卷《庄严典型》、徐向前卷《高山魂》、聂荣臻卷《大漠长空》、叶剑英卷《每临大事》。九卷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元帅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丛书熟练运用了叙述语言、描述语言以及人物的生活化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本书为其中的贺龙卷。 本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了贺龙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他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贺龙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本书熟练运用了叙述语言、描述语言以及人物的生活化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编辑推荐建军七十五周年之际,解放军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其中包括朱德卷《红军之父》、彭德怀卷《雄关漫道》、刘伯承卷《新孙吴》、贺龙卷《洪湖曲》、陈毅卷《旌旗十万》、罗荣桓卷《庄严典型》、徐向前卷《高山魂》、聂荣臻卷《大漠长空》、叶剑英卷《每临大事》。九卷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元帅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丛书熟练运用了叙述语言、描述语言以及人物的生活化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本书为其中的贺龙卷。 本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了贺龙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他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贺龙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本书熟练运用了叙述语言、描述语言以及人物的生活化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目录前言 第一章 北伐前后 少年时光 两把菜刀闹革命 出任澧州镇守使 挥师北伐 第二章 从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 南昌起义军的总指挥 开辟湘鄂西苏区 开辟黔东根据地 创建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坚持江南斗争 长征之初的神来之笔 转战乌蒙山区 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第三章 在一二○师 出任第一二○师师长 开辟晋西北 坚持游击战争 东进冀中 冀中四战四捷 齐会战斗 陈庄战斗 回师晋西北 建设西北与华北的战略枢纽 保卫晋绥抗日根据地 出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 领导大练兵运动 奋战在财经战线上 终身的伴侣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组织南下支队 第四章 转战西北、西南 文水战斗 绥远战役 停战令下达之后 晋北战役 一生中最真挚的战侣 统一领导陕甘宁、晋绥两地区工作 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接管和治理西安 进军四川 改造起义部队 领导西南剿匪斗争 指挥进军西藏 加强西南军区全面建设 第五章 人民体育事业的奠基人 出任国家体委主任 兴建北京体育馆和创办《体育报》 不拘一格揽人才 建设国际一流的体育队伍 普及群众性体育运动 勇攀高峰 小小“银球”震五洲 努力提高“三大球”的水平 开展体育外交 第六章 致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出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质量第一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 中苏关系破裂之后的国防工业建设 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前后 开展大比武 第七章 国务活动家 赴朝慰问 出任国家编制审查委员会主任 外事往来 投身经济建设 新疆行 第八章 生活中的贺龙 严于律己 相濡以沫 第九章 最后的时光 “文革”蒙难 含冤去世 平反昭雪 文摘第一章北伐前后 少年时代 1896年3月22日,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村一户贫农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孩的降生,他是这个家庭的第四个孩子,也是第一个男孩,被取名为贺文常,字云卿,20年后,他改名为贺龙的父亲贺士道以裁缝为生,母亲王金姑在家务农。贺龙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再加上祖父母,一家三代11口人,仅靠三亩薄田和父亲做裁缝所得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加之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生活极其困苦。为了谋生,贺龙全家曾经逃荒至1130多公里外的地方,给地主家当了三年的佃户。尽管生活困难,武举人出身的祖父仍然坚持教贺龙练武识字,并想办法把他送进私塾读书。 稍稍长大,十二三岁的贺龙就成为家里唯一能够下田干活的劳动力。他不仅要整天忙于挖土犁田、栽秧割谷等农活,还要上山砍柴、下窑挖煤,换些盐米来供养全家,并被迫离家到外地给地主当长工。当时,贺龙的亲友中有人靠赶骡马运货谋生。贺龙认为赶马帮虽然很辛苦,但是能够到外面闯码头、见世面,赚钱不多总比当长工好一些。于是,便向大姐贺英、大姐夫谷绩廷借了一匹花脚麻骡子,跟着亲友去赶马帮。年仅14岁的贺龙跟随马帮队伍,从家乡出发往来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的边界地区,驮运盐巴、土产、药材,兼顾贩卖骡马,开始了一段艰苦而又崭新的生活。 赶马帮的生活是辛苦的,然而比苦累更令人难忍的是,赶骡马运货,要向沿途数不清的官府税卡交钱赔笑,被不法的商人层层盘剥,遭受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的刁难勒索,并始终面临着土匪抢劫的危险。这些使得一向正直仗义、敢作敢为的贺龙心中充满了愤恨与不平。一晃三年过去了,闯码头的经历不仅使贺龙目睹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平,萌发了反抗思想,而且也锻炼了他判断事物的能力。这期问,贺龙在湖北省恩施县结识了当地哥老会的首领,并加入了该组织。 1914年秋,一位名叫陈图南的教师找到了贺龙。虽然贺龙读书不多,但是他对于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却很尊重。陈图南的到访受到了贺龙的欢迎。陈图南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贺龙介绍孙中山的学说,原来陈图南曾经留学日本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此时他是作为中华革命党委派的川黔湘鄂联络使,在家乡秘密开展反袁斗争的。中华革命党是孙中山于1914年7月在日本成立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组成该党,继续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在陈图南的影响下,两天之后年仅18岁的贺龙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后来贺龙回忆说:“我不仅是(在誓约上)签上了名字,而且还按了手印。”参加中华革命党之后,贺龙立即投入反袁斗争,从此开始了革命的生涯。 两把菜刀闹革命 提起贺龙早年的革命生涯,人们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但是关于这一故事的说法却历来不一。 一种说法是指1916年1月,贺龙奉命到湖南省石门县泥沙镇策动兵变的故事。泥沙是一个拥有近千人口的集镇,镇上设有团防局,有80余支枪。当时,贺龙与大姐夫谷绩廷等几十位乡友赶着骡马前往泥沙,在途中遇见了大庸县革命党人派往泥沙夺枪的吴佩卿等人。于是,贺龙与吴佩卿便一起商定了一个夺枪的计划:首先由吴佩卿等人开设赌摊引诱团丁们聚赌,由贺龙等人在饭馆摆下酒席请相识的团丁们吃饭,然后趁团防局空虚,寻机夺枪。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就这样贺龙拉起了一支队伍,并乘胜攻人附近的南北镇和皂市,夺取了那里团防队的40余支枪。没过几天,贺龙的队伍发展到了300多人,取名为“湘西讨袁独立军”。 一种说法是指1916年3月,贺龙在桑植县芭茅溪盐局税卡夺枪除害的故事。设在芭茅溪的那个盐局税卡恶名昭著,贺龙赶马帮时每次路过这里都要遭到盘剥,因此对它早已是恨之入骨。1916年2月,贺龙在湘西讨袁独立军解散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洪家关,计划着再拉起一支队伍,于是便选中了芭茅溪盐局税卡作为下手的目标。3月的一天,贺龙率领21个人,带着一支火枪、三把马刀和三把菜刀,连夜赶往芭茅溪,会合早先派去侦察的人员,于深夜摸进税卡,打死头目,缴获了12支枪,接着打开了税卡的仓库,把里面的盐巴和财物分给了大家。于是,贺龙又拉起了一支队伍,并带领这支队伍先后打下了分水岭团防分局和上溪河盐局。不久,贺龙被推选为桑植讨袁军总指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