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龙同志革命活动旧址 |
释义 | 简介位于凉城县厢黄地井沟教堂院内,占地面积约2亩的贺龙革命活动旧址,整体建筑古色古香,院内花草茂盛,松柏苍翠,环境优雅怡人。 贺龙元帅塑像矗立在院落中央,瞻仰他威风凛凛的塑像,我们就会想到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红色传奇,不禁使人肃然起敬。贺龙革命活动旧址正厅掩映在两株高约11米的暴马丁香树中,这是我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暴马丁香树,系20世纪初荷兰神父所植,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贺龙革命活动旧址1987年开馆,从开馆到现在一直向社会免费开放,已经成为凉城县乃至乌兰察布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景区,每年接待参观者达万余人(次)。 贺龙革命活动旧址1991年10月列入凉城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确定为乌兰察布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翻开历史的画卷,1937年 8月,党中央派贺龙部队一二零师宋时轮支队、李井泉支队创建了马头山、蛮汉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45年 8月,贺龙部队晋绥独立二旅在许光达、孙志超同志的领导下,攻克凉城(原县府驻地田家镇现永兴乡政府所在地)及新堂(现凉城县政府所在地)。9月中旬,国民党军队抢占了我军已解放的凉城、新堂。10月19日,人民解放军为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的进攻,彻底摧毁他们在绥远地区的黑暗统治,展开了绥包战役。 人民解放军晋察冀、晋绥两军区在聂荣臻、贺龙的统一指挥下,兵分两路向西挺进,夹击敌人。其中一路为贺龙司令员、李井泉政委、张经武参谋长指挥的晋绥野战军,先后解放了凉城、天成及新堂。在新堂战斗中,歼敌 800余人。之后,贺龙、李井泉同志率部向卓资山发起进攻,一举解放了卓资山。 12月中旬,贺龙司令员率部重返凉城,司令部设在凉城土台子教堂,贺龙就住在北侧的正房里,政治部设有井沟教堂。为保卫绥(东)南解放区,部队在井沟村进行了整训,并在井沟教堂举行了集会。1946年 1月,贺龙部队离开凉城,到达丰镇,以巩固绥东地区。1946年元月中旬,在离开井沟子村前,贺龙同志请当地群众同吃“八大碗”,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如今在井沟教堂柱上还留有当年贺龙部队集会时贴写的10条标语,其中清晰可见的有“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等。 在发现当年留下的革命标语后,凉城县政府以及上级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对教堂进行了维修和保护,并将其辟为“贺龙革命活动旧址”,其中分设贺龙革命活动历程、凉城革命斗争史和历史文物陈列三部分,在陈列中复原了当年贺龙同志的居室与办公室。展览主要通过历史照片和有关资料以及征集到的文物,简要介绍贺龙同志的革命事迹。 文物陈列旧址分为3个陈列室,其中分设贺龙革命活动历程、凉城革命斗争史和历史文物陈列三部分,在陈列中复原了当年贺龙同志的居室与办公室。 陈列室里,重点陈列了贺龙当年使用过的办公用具、生活用品和革命活动图片、资料等革命文物,此外还有布赫、高克林、杨植霖、白成铭、成枫涛、鲁平等20多位党和国家及省部领导的题词,展示了当年贺龙同志的丰功伟绩。 展览形式展览主要通过历史照片和有关资料以及征集到的文物,介绍了贺龙同志的革命事迹。 现状贺龙革命活动旧址是凉城县的一个综合性文化设施,它真实的记录了凉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了近代凉城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人们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场所。近年来,县政府提出了“以老区精神为依托、以贺龙革命活动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构想,纪念馆正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这一红色旅游景区。 每年接待参观者逾万人,并经常邀请一些当年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同志,开展重温革命历程活动,同时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为了加强贺龙旧址的保护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精神,县文化主管部门配备了专人进行管理,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每年对旧址进行粉刷和维修,对文物和照片进行科学保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制定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预案,有效地杜绝了文物被盗现象的发生。 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凉城县设想在旧址的基础上,建设贺龙公园,将贺龙革命活动旧址建设为研究贺龙同志在华北地区革命活动的基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陈列方法,增加声、光、电现代化高科技陈列技术,使其真实地体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陈列特点,以满足广大参观者的需求。 每年“五一”旅游黄金周第一天,在贺龙革命活动旧址大门,来自各地的旅客排成长龙。全国少工委、中国记协、全国小记者指导培训中心联合组织的80余名小记者来到这里参观采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