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贺兰山兰色石砚
释义

基本简介

贺兰山兰色石砚是宁夏特产“五色宝”之一,贺兰石名满天下,被誉为宁夏的“蓝宝”。

贺兰山石产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小口子沟沟源。该石天生丽质,自然形成深紫、浅绿两种颜色,称作"紫底"、"绿彩"。紫色的占绝大部分谓之底,约占80%以上;绿色的部分较少作为点缀用,约占10%~20%。紫中嵌绿是贺兰山石砚的特点。紫、绿两色相辉映,如同晶莹的翡翠放在紫色的丝绒上一般,格外高雅清秀。贺兰山石中偶尔也会出现石眼、玉带、银线、眉子、云纹等,则是名贵之品。

产品特点

产于宁夏贺兰山的贺兰石,质地细密,清雅莹润,坚而可雕,刚柔相宜,呈天然深紫色和豆绿两色,该石天生丽质,自然形成深紫、浅绿两种颜色,称作"紫底"、"绿彩"。紫色的占绝大部分谓之底,约占80%以上;绿色的部分较少作为点缀用,约占10%~20%。紫中嵌绿是贺兰山石砚的特点。紫、绿两色相辉映,如同晶莹的翡翠放在紫色的丝绒上一般,格外高雅清秀。贺兰山石中偶尔也会出现石眼、玉带、银线、眉子、云纹等,则是名贵之品。有的还有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等,雕成石砚不吸水,易发墨,不损耗,加盖后砚内余墨可保持数日不干、不臭,是雕刻石砚的上好材料。清末宁夏知府赵惟熙曾为贺兰石砚提诗说:“贺兰富研材,堆砌成小山;夙有临池兴,薄书傥余间。”

文化氛围

植根于宁夏乡土文化的贺兰山石砚,是我国古老深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早在13亿年前,贺兰石就已经形成了。它天赋异彩,自然形成“深紫”、“碧绿”两色,古雅清逸,丰姿俊美。贺兰砚的雅称为“碧紫砚”,自古便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老作家许淇先生有文赞曰:“观此砚之心情如登贺兰山阙,胸襟为之廓然。”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来宁视察时,曾赋诗盛誉:“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

名人故事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一生酷爱石砚,在他的收藏品中,名类繁多的石砚就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贺兰山石砚也是被他倍加赞誉的上等用品。1979年,他曾写下这样两首诗来赞美贺兰山石砚。其一曰:“中华民族交融久,万里舆图一版收;砚是贺兰山上石,班超有笔莫轻投。”其二曰:“千辛采得高山石,众智成为巧匠心;寄语临池挥笔客,要知一砚重兼金。”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幅启功先生的原作,就收藏于宁夏复朴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里。由此两首诗作我们也不难看出,启功先生对贺兰石砚的钟爱。现在,启功先生的这首诗作,已被镌刻在宁夏复朴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复朴砚”包装盒中,成为我们承续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

评价

1963年12月,董必武视察宁夏时,也曾为贺兰石砚提诗:“色为端石微紫深,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

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就是用贺兰石制作的石砚“牧归”。

宁夏的贺兰石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中,艺人们不断总结提高,使雕刻技艺日臻完善,常见的石砚图案已有一百多种,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动物,都选料精妙,图案新颖、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堪与广东端砚、安徽砚及甘肃砚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贺兰”之说。而且贺兰石砚利用它的天然双色,交相掩映,更显得美观、大方,绝妙非常,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贺兰石还可雕刻成精美的印章,小巧玲珑的茶具、镇纸、笔架、台灯和其他案头陈设,为人们增加不少情趣。

贺兰石是雕刻石砚的上好材料,不吸水,易发墨,不损耗,加盖后砚内余墨可保持数日不干、不臭,而且深绿、豆绿两色天然交错,雅趣天成。贺兰石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堪与端砚、徽砚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贺兰”之说。

发展历程

著名的贺兰石砚,是宁夏的传统工艺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浩瀚长达200卷的《当代中国》丛书中,其中《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收录了端砚、歙砚、洮砚、贺兰砚等八大名砚,贺兰砚名列第四。

贺兰石开采于清朝康熙年间。贺兰砚,因其石料产于宁夏贺兰山而得名。其料分为前山石和后山石两种:前山石分布于笔架山一带,质地稍粗,彩色石不多;在小滚钟口后山的大寺沟的山峰背后所产石料,被称为后山石,石料较前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易于制砚。

《乾隆宁夏府志》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贺兰石,古朴典雅,造型优美,石质细腻。且天然紫绿双色,紫中嵌绿,绿中镶紫,交相掩映,别具特色,制作成砚,堪与中外驰名的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相媲美,深受文人墨客的珍视和推崇,素享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美誉。

贺兰石是一种水成岩,其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坚实嫩滑,刚柔相济。紫、绿两色天然交错,斑斓秀丽。有的石质镶嵌“玉带、云纹、眉子、石眼”等特殊结构,有的石质色泽与纹理犹如山涧流水、花草鸟禽、人体形物、小虫河鱼等奇形怪状图案,天然成趣,文雅美观,是用于制作砚台等工艺美术品的上等原料。

用贺兰石制成的砚台,图案清新,造型奇特。叩之有声,呵之见水。贮水不耗,发墨光润,磨墨无声,不拔笔毫。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贺兰石尤以紫端为最佳,次为羊肝色和豆绿色。

清朝末年宁夏府(今银川市),制砚艺人只有三四家,工具简陋,制作简单,其砚粗糙。后从江南聘请制砚匠人传授技艺,方法有所改进,工艺日渐精湛,使得贺兰砚既显塞北粗犷豪放的风格,又具江南细腻灵巧的神韵。

民国期间,制砚艺人渐多,其中阎万庆、阎万年兄弟善雕刻,是当时宁夏较为著名的制砚艺人,他们制作的砚台,被称为阎家砚,售价在十几个现大洋左右,若雕工加镌人物、山水、花鸟则更为昂贵。

贺兰砚讲究“相石”和“俏彩”。相石,就是观看石料的质地、走向和纹理,以及石料的大小,厚薄和自然形状;俏彩,是匠人根据石料紫、绿两色的多少,大小和分布位置,设计图案与层次,酝酿雕刻几层色彩、计划哪种图案。成品要使整个砚面紫绿分明、含蓄典雅、突出主题,价格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