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贺昌群
释义

贺昌群(1903—1973),字藏云,四川乐山人, 著名历史学家,在宋元戏曲、中西交通史、敦煌学、简帛学、汉唐历史与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许多方面还是开创性的。

人物履历

1903年10月5日(农历中秋节)生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官帽舟黄桷溪(今属建设乡)一个农民家庭。

1921年在成都联合中学毕业后,考取了上海沪江大学,因家庭经济困难只上了一学期,辍学另谋出路。1922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译生涯。所里藏书丰富,又聚集着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周建人等一批进步作家,这样的工作环境对贺昌群产生了极为良好的影响。进所后不久,他就加入了文学研究会。

从1926年起开始在《文学周报》、《语丝》、《中国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文章的内容涉及文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古典戏曲等广泛的领域。从30年代初开始,贺昌群开始把西北史地、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学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1931年离开上海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33年又到北京图书馆任编纂委员会委员,继续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问题,并参加整理和考释前西北科学考察团所获居延汉简。当时敦煌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而国内学者却很少有人问津。他一面呼吁重视敦煌学的研究,一面积极投身到这一研究领域,先后发表了《汉唐间外国音乐的输入》、《敦煌佛教艺术的系统》、《近年西北考古的成绩》、《唐代女子服饰考》、《大唐西域记之译与撰》等一批重要论文。

1943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敦煌千佛洞应归国有赞议》,提出国家应筹措资金并设置专门学术机构保护敦煌文物。他认为西域文化是中国内地和印度、波斯等几种文化的融合,通过研究西域可以寻求这几种古代文化交流的线索。又认为汉唐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所以他特别重视把汉唐文化研究与西域研究结合起来,写出了《魏晋清谈思想初论》、《汉唐精神》等有影响的论著。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不久辗转入川,1940年在家乡马边县创办中学。

1942—1946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任教。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后,贺昌群任历史系主任。在1947年5月,南京学生发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期间,他为中央大学教授会起草教授宣言,积极支持学生运动,并参加游行示威。因此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为了躲避政治迫害,于南京解放前夕应邀到上海开明书店工作,解放后又返回南京。

1950年任南京图书馆馆长,后又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为这两所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他的《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运用丰富的中外史料,对法显西行的路线、西域的地理环境和汉晋间佛教东传的情况作了深刻的阐述,是一部研究中西交通史和佛教史的力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解放后贺昌群学术研究的另一个重点。他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他在这方面的论著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3年10月1日病逝于北京。

主要著作

《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论两汉土地占有形态的发展》、《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等。其他著作有《元曲概论》、《英国现代史》、《汉简释文初稿》、《西域之佛教》([日]羽溪了谛著,贺昌群译)等。其大部分著作已收录于他的女儿贺龄华所编的《贺昌群文集》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