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褐头鸫 |
释义 | 褐头鸫(学名:Turdus feae)为鹟科鸫属的鸟类,俗名费氏穿草鸫。分布于缅甸、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北京等地,多生活于在海拔1500-1900米高处的阴暗、潮湿的混交林缘、特别喜在小山溪的空地上活动以及常隐匿在溪流或树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Mt.Mooleyit,Tenasserim。 基本简介褐头鸫是国际受胁物种,繁殖地仅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山地,迄今有关该物种的生态研究尚无专门报道。 雀形目 > 鹟科 > 鸫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Turdus fea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Salvadori, 1887)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鹟科 Muscicapidae 属: 鸫属 Turdus 种: 褐头鸫 T. feae 外形特征中等体型(23厘米)的浓褐色鸫。腹部及臀白色。雄雌两性各似白眉鸫的雄雌鸟但胸及两胁灰色而非黄褐色。似白腹鸫但白色的眉纹短,外侧尾羽羽端无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褐,嘴裂及下颚基部黄色;脚-棕黄。叫声比白眉鸫略显细薄,为zeee或sieee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北方,越冬至印度东部及东亚。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繁殖于河北、山西及北京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一般见于海拔1000米以上。 主要分布省份:北京、山东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庞泉沟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百花山 生活习性成群活动,冬季常与白眉鸫混群。 巢址选择巢址平均海拔1805m±86m(1730—1930m),巢树均为华北落叶松Lax xprincipis—rupprechtii,巢树高度11.3111±2.2In(8~14m)。巢距地的平均高度为5.3m±1.5m(4—7m),巢址周围隐蔽性较好,天敌很难发现。2006年6—7月,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在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一只褐头鸫的雌鸟进行了无线电遥测,采用95%调和平均数法来计算,其繁殖期的活动区面积为1.93hm2±0.76hm2。 保护状况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IUCN濒危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