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赫克托耳与安德洛玛刻
释义

【名称】赫克托耳与安德洛玛刻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作于1917年

【作者】契里柯

【规格】90×60厘米

【属地】现归米兰一私人Gianni Matfioli收藏)

简介

意大利

1911~1920年间,意大利画家契里柯、卡洛·卡拉、乔尔乔·莫朗蒂等人,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弗拉拉(一译费拉拉Ferrara)共同创立了"形而上"绘画流派。 这个画派,确切地说,是一种观察方法,不是一种形式风格。当时,卡拉已接受契里柯的画法影响。1917年1月,两人都因神经失常而被送入弗拉拉军队医院,于是成了一对知交。加上常来医院探望的契里柯的弟弟、诗人与音乐家阿尔贝托·萨维尼奥,三人谈得十分投机。他们便设想了一个形而上画派(Scuola metafisica) 的纲领。他们的目的,约略而言,是描绘一些被哲学的幻想所强化的形,通过物体在"非现实"的背景上并置,以传达一种引人深究的神秘感。作品的表现十分丰富,但荒诞离奇,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焦虑和不安。它对本世纪20年代产生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以强烈的影响。

乔尔乔·德·契里柯(1888~ ?)出生于希腊。父母亲是意大利人。父亲是铁路上施工的工程师。契里柯早年在雅典学素描,后又在雅典工艺学院学了四年绘画。父亲去世后,全家迁居慕尼黑。契里柯还有一个弟弟,阿尔贝托·萨维尼奥是学音乐的。到慕尼黑后,契里柯继续就读于美术学院。他的造型训练时间较长,功底扎实。在德国接触了勃克林的绘画,故他的早期作品有明显的勃克林的影响。契里柯还热衷于克里姆特、克林格尔、阿尔弗雷德·库宾等画家的风格。 第二个重要影响,是他在德国阅读了尼采的哲学,对叔本华的著作也发生过兴趣。尼采对表象以外的事物涵义的探究以及他在文学上描写意大利城市都灵--那些拱形建筑所构成的空荡的广场--的散文,给契里柯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有一幅《都灵的沉寂》,就取材于尼采的文字:极不正常的明暗对比,给人以神秘的预感。

契里柯

1917年,契里柯的画题从户外转入户内,由宽阔的广场变为狭窄的房间。他开始放弃"形而上"绘画,转向对文艺复兴晚期绘画的模仿。事实上,形而上画派1919年已分解了它的凝聚力。契里柯只画些静物。画上出现了许多有规定性的线形交织,直线规矩用得更密。画家在弗拉拉散步时,看到商店橱窗再联系他在医院内的生活,他的作画素材变成一些三角板、棍棒、甲胄之类物体的杂凑,形成他所谓"静物戏剧化"的效果。这幅《赫克托耳与安德洛玛刻》(作于1917年,有90×60厘米大,现归米兰一私人Gianni Matfioli收藏)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很象立体主义作品。画上是两个舞台人物,除了有他以前惯用的时装模特儿架子外,还多了三角板、木棍、直角划线尺等等东西。他把这些东西构成机械装置,以象征希腊神话中一对传为美谈的恩爱情侣。

荷马史诗在《伊利亚特》中提到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刻与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两人忠于爱情的事迹,后来成了典故,凡指忠贞不渝的爱情即借用这两个神话人名。契里柯把这对"恋人"固定在由三角板、数学仪器等组成的构件上,并加固了所有关节,以表明他对真实物体的关注。

历史

赫克托尔

赫克托尔在构成史诗般的英雄世界的所有人格当中,只有一个纯粹的英雄,永远的英雄——赫 克托尔(Hector),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Priam)的儿子,特洛伊城对抗由希腊人发动的种族灭 绝大屠杀之潮的最后防御。赫克托尔既是爱国者,又是一个父亲(father) ;爱国者(Patriot) 和父亲(Pater)这两个词有着相似的发音,而且正如我们很快将揭示的,几乎有着相同的 意义。 阿喀琉斯(Achilles)和他的丰功伟绩是伊利亚特的统治力量,但他的统治带着一种嗜 杀成性的暴怒,这一暴怒无边无际,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鉴别能力。他的勇气与力量无与伦 比,却被狂傲自大腐蚀。他英雄的荣耀也纠缠着一种病态,直到故事的结尾,他才在痛苦这 剂良药的帮助下得以痊愈。 《奥德赛》 (Odyssey)讲叙尤利西斯(Ulysses)冒险的故事。 但尤里西斯的冒险充满了狡诈, 而且他的目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上天赐予的天分——英雄必须毫无保留地付出的天分—— 隐藏了他自身才能的发挥,他事实上是自身才能的发明者。在这里,英雄被功利主义玷污。 尤里西斯充当了自由市场法则的先驱, 他的准则根本不是绝对奉献: 他朝着现代世界的方向 投下了惊鸿一瞥。他还受到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尽管其方式是新奇而有意识的。 赫克托尔与他们不同。当然,他并不是对诱惑毫不动心,但他能对抗愤怒,像那些奴 役阿喀琉斯的愤怒;他也能抵御新异事物的诱惑,像那些勾引尤利西斯的诱惑。他被女人的 温情与理智深深吸引。 他所面临的诱惑绝对不是丑恶可耻的, 而是以一种真正考虑了所有人 需要的精神而奉献出来的。然而,这些诱惑与他的职责世界背道而驰。赫克托尔听到了爱与 关怀的召唤,提议协商和谈。他理解了女人们的动机并承认了她们的理智。但他也拒绝了她 们,为了一些不带任何道德偏见的理由。 我们在《伊利亚特》(Illiad)中发现的赫克托尔,被神奇的力量指引,但他并不是一个非 理性的人物。

安德洛马刻

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让·拉辛(1639—1699)创作了《安德洛玛刻》(1667)以女主人公为保全儿子生命所作的努力,展示了为满足情欲而置国家利益和义务于不顾的人物,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情欲横流。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玛刻在城邦被攻陷后,成了希腊爱庇尔王庇吕斯的女奴。庇吕斯爱上了她,以处死她的儿子为要挟,迫使她屈服,并居然拖延斯巴达公主的婚期。公主指使自己的追求者希腊使节杀死庇吕斯,又因后悔而自杀。剧中的国王为了满足情欲不顾民族利益,公主为了泄恨超越报复界限,希腊使节为了迎合意中人的愿望而违拗使命,甚至成了弑君凶手,他们都缺乏理性。唯有安德洛玛刻一心要保存复仇根苗,机智勇敢,富有高度理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