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渎神·孤庙对寒潮 |
释义 | 作品名称:河渎神·孤庙对寒潮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处:花间集 文学体裁:词 作者:温庭筠 作品原文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作品注释[1].孤庙句——孤庙迎着阵阵寒冷的江涛。 [2].西陵——峡名,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又名夷陵,为长江三峡之一。《水经注》:“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山水纡曲,绝壁或千丈许,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这里是指孤庙所在地。 [3].兰桡(ráo饶)——划船的桨。《淮南子·主术》:“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楚辞·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这里是指船边。“兰桡”形容船精美芳香。 [4].玉箸(zhù助)——或写成“玉筯”。箸是筷子,这里是指眼泪,形容泪珠下流,一条条如“玉箸”。冯贽《记事珠》:“鲛人之泪,圆者成明珠,长者成玉箸。”李白《闺情诗》:“玉箸日夜流,双双落朱颜。” [5].暮天句——黄昏时,怀着愁绪,听《思归乐》。思归乐:这里指杜鹃啼声。杜鹃鸟叫声,近似“不如归去”,所以有“思归乐”之名。元稹《思归乐》诗:“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白居易《和思归乐》诗:“山中独栖鸟,夜半声嘤嘤,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又解:《思归乐》为曲调名,又称《思归引》,《文选·石季伦思归引序》:“困于人间烦黩,常思归而永叹,寻览乐篇有《思归引》,倘古人之情,有同于今,故制此曲。” [6].山郭——“郭”本为外城,即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这里是指山的边缘。《汉书·食货志下》:“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其中“郭”即边缘的意思。 [7].回首句——回想被思者和思者,由于离别,音息难通,好像情意疏淡了。萧索:缺乏生气,这里有冷淡的意思。 [8].离魂句——指所念之人离别后,不知飘泊到何处?离魂:指离别之人的魂魄,与“别魂”意相同。江淹《别赋》:“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作品评析这首词是写女子伤别的。 上片开头二句,刻画了她伤别时的特殊环境:西陵孤庙、风雨潇潇、寒流无尽,中间着一“对”字,言其地别无他物,显示出环境空旷、寂寥、冷落,渲染出一种愁苦的气氛。“谢娘”二句具体刻画女主人公倚舟怀人的伤痛之情。泪流千条,极言其凄怆。 过片二句写女子所闻、所见、所感:所闻为杜鹃思归之鸣,愈增离人日暮愁思:所见早梅已放,香满山郭,好景已不为己所留,以乐景写离愁,倍觉伤怀,且“早梅”又暗与前面“寒”字合;所感则为离恨而已。未二句双起单承,用“萧索”突出思者与被思者的情状,十分痛惜。这是她的推想:是不是因为离别后,音信难通,而使情感冷淡了呢?心上的人如今又飘泊到何处了呢?末尾以问语出现,推进一层,表现了思念之切,也突出了女主人公此刻茫然无依的心绪。 作者简介温庭筠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段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公元866年(咸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士。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有《梦江南·千万恨》、《菩萨蛮·此情谁得知》、《菩萨蛮》、《望江南》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