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阴镇 |
释义 | 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贵德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黄河南岸。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土等少数民族。面积41.2平方千米。辖城东、城西、城北、城关、郭拉、邓家、童家、西家嘴、大史家、张家沟、红柳滩11个村委会和城东、城关、城西、城南 4个居委会。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大南乡,1938年设河阴镇。1949年设河阴市,1953年改为河阴镇,1958年为贵德公社河阴管理区,1959年分设河阴公社,1984年改为河阴镇。 河阴历史概况: 在走进河阴镇之前,有必要用粗线条勾勒一下这个素有“梨花之乡”和“青海小江南”之称名镇的历史轮廓: 公元前60年,西汉在此设河关县;唐仪凤年间,设积石军,此后曾几度为吐蕃属地。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贵德为归德,明洪武八年,改归德州为归德守御干户所,隶属临洮府河州卫;清乾隆三年(1738年),归德改隶属西宁府管辖;乾隆二十六年,复改归德为贵德;乾隆五十七年,置贵德厅。民国2年,改厅为县。1949年9月18日,贵德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府设在河阴。 在六百多年前,河阴已有了“城”的规模和气度。明洪武八年,河阴就已开始筑城;乾隆十三年,在城外设关厢;民国19年,设义君、诚正、协和三镇,民国27年,三镇合并,易名河阴镇。1959年,改为河阴公社,25年之后的1984年,撤社建镇。 河阴镇有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社火是群众性的大型娱乐活动,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开路灯、龙灯、杨林、狮子、旱般、拉花姐、八大光棍、眉户戏等。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是民间演社火的日子,为春节增添热闹的气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