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阴县 |
释义 | 唐置河阴县唐开元二十二年(734),为便利东南漕运,在古汴河口修筑河阴仓,并析汜水、武涉、荥泽地而河阴县。以县置于黄河之南而得名。在今荥阳市东北。五代、宋属河南府。 治所屡有迁移,皆在今荥阳市东北一带。 明洪武二年(1369)由广武山北大峪口徙治广武山南黄店街(今广武镇),属郑州。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省入荥泽县。 1913年复置,属豫东道(次年豫东道改称开封道)。 1931年与荥泽县合并为广武县。 河阴县治所曾经三迁:始建治所在黄河、汴渠分水处,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迁于输场之东渠口,元至正四年(1344)迁大峪口,明洪武三年(1370)迁黄店街。 辽置河阴县因在桑干河之阴,故名之。辽代设置,金大定七年(1167)改为山阴县。故治在今山西山阴县城南7.5公里处的故驿村。《辽史·地理志》应州:“河阴县,本汉阴馆县地,初隶朔州,清宁中来属。”《金史·地理志》应州:“山阴,本名河阴,大定七年因与郑州属县同,故更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