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南中医药大学
释义

学校简介

河南中医药大学是河南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1953年建于开封市,办学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培训中医临床医师。1958年8月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南中医学院,迁入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半个世纪以来,学校为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医药行业培养输送业务技术骨干、各级管理干部和专门人才2.4万余人,是河南省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的龙头和中心,中医药人才的摇篮。

办学规模

学校创建初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切接见了学校副院长彭延泰,郭沫若先生亲笔为我校题写了校名。成立至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学校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厚德博学、承古拓新”的校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品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大省的优势,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以本科教育为主导,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面向国内29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招生,面向世界办学,是一所综合型、开放型高等中医药学府。截至2006年6月,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9437人,其中,本科生8216人,硕士研究生623人,专科生150人,成人教育学生396人,留学生52人。同时还承担执业药师和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中医药教育培训体系。

贴近中医药发展实际,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人文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直属二级学院。现有医、管、工、文等4个学科门类,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设点。近三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实施了“千万投入”学科建设工程。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骨伤科学等7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其中中药学为河南省重中之重学科。形成了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适应社会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着力造就“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和教学水平,拓宽就业途径。重视基础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推行并不断完善医教合一的教学管理体制,增加附属医院对教学的投入,强化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学校现有校内外稳定的医、药学实习基地83个,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牢固确立“人才兴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人才建设工程,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和青年教师培训,构建学校发展的人才平台。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512人,其中校本部1043人,一附院911人,二附院558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18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资助对象1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10人。先后有10人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63人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坚持“科技强校”,鼓励教师以科学研究促进本科教学。设立了艾滋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儿科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和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早在“七五”期间,学校就承担了脾胃病方面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十五”期间教师发表论文363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3项;出版各类专著192部;各类科研立项307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9项,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2项,科研总经费4700万元。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2003年以来教学研究课题立项202项,其中省级15项,厅局级37项;获得教学成果奖87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49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88篇。

学校主办有《河南中医》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两种省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河南中医》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获得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997年起相继与北京、上海、黑龙江、天津、辽宁等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6年,一附院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1994年8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至今已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医药技术人员来我校学习,已毕业的各类学历教育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百余人。近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浜松医科大学、东京国立感染症研究中心、韩国大邱韩医大学、东义科学大学、加拿大安省中医学院、新西兰东方医学院、巴西若茵维莱大学、意大利东方大学等20多个海外教育、科研、医疗机构开展了联合办学和技术合作。

逐年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27.25亩,其中老校区占地面积417.49亩,新校区占地面积1309.76亩。目前新校区建设已完成投资3.63亿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11.49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829498册,电子图书12.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室、宿舍、食堂和运动场地均能较好地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了100%,2003年为134%、2004年为102%、2005年为123%;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毕业生流向合理,年底就业率分别为95.83%、91.56%和91.36%,名列河南省普通高校前列。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和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报道,总体社会评价良好。

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行教育教学、学科建设、职称评审、财务管理等改革,努力使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科学化,提高了全体教职工支持教学、服务教学、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校正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向“十一五”,全校上下正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发展规划,全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院校,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突出、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

学校地址

郑州市金水路1号邮政编码:45000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