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乡 |
释义 | 1 黑龙江省克山县河南乡河南乡位于黑龙江省克山县东南部,南靠润津河畔同拜泉建国乡相依,北隔乌裕尔河同河北乡相望。东与克东金城乡接壤,西与双河乡相邻。地势为中部高,南北两端为丘陵地带。全乡辖学习、华安、兴利、仁发、永兴、公政、大河、二河、联合9个行政村83个自然屯,9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820户,总人口 30126人。其中乡直300户,人口950人。同名的还有四川省汉源县河南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 ◎ 乡镇概况河南乡位于黑龙江省克山县东南部,南靠润津河畔同拜泉建国乡相依,北隔乌裕尔河同河北乡相望。东与克东金城乡接壤,西与双河乡相邻。地势为中部高,南北两端为丘陵地带。 全乡面积211439公顷,南北长19.21公里,东西宽11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3400公顷,70%以上为肥沃的黑土地,30%为破皮黄,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4337公顷,占总面积的21%,村屯建设面积1254公顷,占总面积的6%,水利占地面积50公顷,占总面积的0.2%,道路面积1530公顷,占总面积的7%;草原、牧地面积165公顷,占总面积的0.8%; 水域面积447公顷(含水库一座),占总面积的2.1%。全乡辖学习、华安、兴利、仁发、永兴、公政、大河、二河、联合9个行政村83个自然屯,9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820户,总人口30126人。其中乡直300户,人口950人。 ◎ 乡镇面积全乡面积211439公顷,南北长19.21公里,东西宽11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3400公顷,70%以上为肥沃的黑土地,30%为破皮黄,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4337公顷,占总面积的21%,村屯建设面积1254公顷,占总面积的6%,水利占地面积50公顷,占总面积的0.2%,道路面积1530公顷,占总面积的7%;草原、牧地面积165公顷,占总面积的0.8%;水域面积447公顷(含水库一座),占总面积的2.1%。 ◎ 行政沿革河南乡一带,中华民国时期隶属克山县第一区管辖。东北沦陷后期,归曲秉村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曲秉区,1949年改为河南区,后改为第二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设置河南乡。1958年8月,将润河、双河(部分)乡并入河南乡。同年9月,改称河南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开,改为河南乡。 ◎ 社会事业乡属单位派出所、银行、农机、复合肥厂、幼儿园、敬老院、百货商店4家、建材4家、医药4家、书店2家、兴达农副产品收购站、粮店4家、饭店7家、理发5家、照相2家、综合服务部6家、浴池1家、服装1家、医院、中学、小学、中心校、电业邮政、移动电话、乡政府等55个乡直单位和个体户。乡直主要道路、中心校路、通集路3条、环城路1条、南1路、中心路南北东西各1条,北一路、保民路1条、北二路、凡和路1条等12条主要道路。城镇建设用地29公顷。 ◎ 经济发展2006年末15650万元以上,年增加516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9598万元,种植业6851万元,牧业274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218元。2006年乡级财政收入350407元,其中,国地税15万元。 该乡在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在科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被克山县委授予“五个好”先进乡镇党委和党风廉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创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干部编制河南乡现有编制43个,其中行政编制18个、机关事业编制22个、工勤编制3个。现有乡干部46人(含计生、畜牧人员),其中行政编制14人,事业编制30人,工勤编制2人。 ◎ 新农村建设2005年末,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河南乡党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把新农村建设与乡村“五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于2006年初在全乡开展了“六进农家”活动,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六进农家”活动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素质,融洽了干群关系,拉近了党群距离。而且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使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扎实推进、收到了实效。一、突出主体地位,确定活动内容2006年初,河南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通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分析乡村两级组织的作用,以及政府和农民群众的关系,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更不能缺少农民的主体作用,如果过多地包办代替,就会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共识。基于此,河南乡党委做出了在全乡适时开展“六进农家”活动的决定。“六进农家”,即情进农家、富进农家、学进农家、美进农家、乐进农家、比进农家。 二、锁定发展目标,强化活动措施河南乡党委依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作为发展目标,并结合本地乡风民情,制定了“六进农家”活动具体措施,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提升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体系建设,摆正和理顺“两委”关系,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妇女、青年、民兵、协会等组织作用,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二是完善战斗建设,延伸活动触角。建立健全村屯党员群众综合活动站点,配齐配强站点责任人,架起党员群众相互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使活动站点成为“六进农家”活动的主阵地。三是发挥“双带”作用,引领群众致富。通过调动“两委”成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双带”(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切实使村组干部和党员成为农户的头雁,引导农民步入发家致富的快车道。四是注重选树典型,培育新型农民。总结和培育一批以在职党员为主的农民典型,发挥能人的引领作用,不断壮大新型农民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支持。五是严格考评制度,形成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六进农家”活动考评制度,严格评比标准,并把该项考核作为硬性指标,纳入村级考核之中,并作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评比的重要内容,确保“六进农家”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三、坚持因村制宜,力求活动实效河南乡党委在“六进农家”活动中,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因村制宜,力求实效的原则,不仅发挥了乡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乡村干部的带头引导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也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六进农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该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一是情进农家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通过实施“先锋工程”,健全了村级领导班子、加强了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完善了党员群众综合活动站点、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夯实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热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二是富进农家拓宽了农民致富门路。在“富进农家”活动中他们通过发掘资源优势、引导规模经营、拓宽劳转渠道、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做活了企业发展、土地流转、劳务经济、畜牧发展、能人队伍建设等无篇文章。年初以来,全乡五小加工企业已达到150家;土地流转15万亩,劳动力转移11000多人次,年末可实现劳务收入4500万元;“两牛”生产稳中有升,保持了畜牧大乡的整体优势;培育以党员为主体的各类经济能人300余人,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树立了典型,打牢了基础。三是学进农家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以乡党校、农民大学和党员群众综合活动站点为阵地,通过开展技术、文化、政策、法律等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党员和农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四是美进农家增强了农民文明程度。在美进农家活动中,河南乡既继承了“五讲四美”的美的内涵,又拓展了美的外延,他们把环境美和行为美有机结合,大力加强了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规范了村民的日常行为,营 、造了“村容整洁、村风纯正、举止文雅、邻里和睦”的和谐美好氛围。五是乐进农家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乡党委一方面教育引导党员和农民要以发展农村经济、创建安居环境、参与民主管理为乐,另一方面通过落实村民组织法、加强村民代表队伍建设、开展综合治理活动,实现了让农民参与村级管理、发挥主体作用的目标,使党员和村民更加明确了乐进农家的宗旨,不仅推进了“一事一议”制度的实施,而且推进了民主化进程,同时也维护了农村稳定,开创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六是比进农家激活了农民创建热情。在比进农家活动中,河南乡围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把比道德修养、比致富门路、比人居环境、比硬件建设等项内容具体化,为农民争做“高尚、富裕、文明、新型”村民铺平了道路。截止目前,全乡已涌现“十星级文明户”4000个,摆脱贫困寻求致富深入人心,生产生活环境大有改观,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7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以上,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以上,试点村“四率”(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程控电话入户率、农村家庭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到100%。 2 四川省汉源县河南乡◎ 乡镇概况位于汉源县最南端,为大渡河中游南岸支流宰骡河的高山河谷地带。地理位置在北纬29°14′,东经102°35′。东南与甘洛县交界,西靠石棉县,西北在西山连小堡乡,东北以东山麓的上游堰同晒经乡接壤。面积147.1平方公里,辖河南、盐井、竹山、顺平、平等、大湾、柏树7个村民委员会,59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村,1625户,5795人,属汉、彝、藏杂居地。海拔1140——3000米。乡政府驻河南站,海拔1140米。古为建昌道和灵关道的主要驿站,素有“要吃饭,河南站”之称。境内大湾村火草坪为汉源县的最南端。 ◎ 历史遗迹河南历史上兵事多,有许多飨人趣谈。 “民族交隔,哑泉可解”——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南征至此,军士渴饮盐井水,口不能言,后理服孟获,其弟孟节指圣泉水方解。后建圣泉寺以记,因此,“圣泉镇哑泉”传为佳话。 “深沟阻兵,遗恨千古”——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西征,先锋赖裕新,受阻于深沟,在大湾为“夷兵”滚木擂石所害。余军直出小堡,强渡大渡河成功,石达开继后再渡失败,全军覆没,成为憾事。 “北上抗日,火种千里”——1935年旧历年5月22日,左权将军率部经此雄据大树堡,佯攻富林,牵制国民党军王泽睿部,使中央红军在安顺场强渡成功。境内写有红军标语“红军是弟兄,反对官长脱落伍士兵的衣服!红军是乾人自己的军队!”至今仍存。 3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河南乡位于乌审旗西南部,无定河南岸,南临陕西省靖边县,西、北隔无定河与鄂前旗城川镇、乌审旗沙尔利格镇相望,东与乌审旗纳林河镇毗邻接壤。总面积62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1万亩,草原16万亩,林地54万亩。全乡下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6783人,其中蒙古族946人,占5.4%。乡政府距旗政府所在地达布察克镇104公里。境内资源富集,地肥水美,物产丰富。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河南乡是鄂尔多斯市三大产粮区之一,也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小杂粮;经济作物有水果、西瓜、蔬菜、麻黄、葵花、辣椒;主要牲畜有猪、牛、羊、兔;水产品以巴图湾鲤鱼、鲫鱼、甲鱼驰名。近年来,河南乡紧密结合本乡实际,已发展为主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抓住区位、资源两大优势,不断扩大乡镇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集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壮大三产服务业的比重;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3年,全乡财政收入达到30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283万公斤,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1.4万头(只)。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河南乡先后两次荣获“鄂尔多斯市十佳苏木乡镇党委”,“鄂尔多斯市财政建设先进乡”,“小城镇建设先进乡”等荣誉称号。 这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河套文化”从这里闻名,大夏国都可从这里领略,神秘的转兵洞仿佛讲述着当年的金戈铁马,老一辈革命家乌兰夫、宁任穷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全国治沙模范殷玉珍就出生在这里。 河南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资源富集,水、电路、讯设施齐全,交通四通八达。得天独厚的天然气资源优势著称区内外,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古老而又年轻的河南乡人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全乡人民衷心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河南乡建设的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热情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开发,创建伟业,大展宏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