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派心意拳 |
释义 | 河南派心意拳是心意拳三大主要流派之一,心意六合拳,是古传内家拳。并以功法奇崛,简单实用,技击威力强大,劲力雄厚而著称。自河南洛阳人氏马学礼得其真传后,数百年来一直在回族中秘密流传,外人很难得见。 简介河南派心意拳也有二支:洛阳马兴一支,其拳艺有定身拳36路、玄妙拳36路、轻身术一套(已失传)。马兴将36式定身拳中精华汇集成“百花点将”。而南阳张志诚一系则有十大真形、四把捶、内功功法等等。 发展演变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 岳飞刚毅多谋,勇冠三军。自幼随名师周侗习文练武,随陈广习刀术、枪术,尤精大枪术。在长期抗金战斗中,化枪为拳,训练将士。此拳刚猛狠毒,奇快无比。意到拳到,变化无穷。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则用拳。后岳飞被害,此拳随之销声匿迹,鲜有所传。 一、山西人姬龙峰创造了六合拳 姬龙峰生于明末。按明朝的征丁制度“三丁抽一”(即兄弟三人必须有一人去当兵),姬家也不列外,姬龙峰年轻时即被抽去当兵,在明军中当一名枪手,学习枪术。他的教官姓李名敬德。姬龙峰跟李敬德学习“六合大枪”。军队的教官并不是民间的教师,他们是整体教授,整体作战。多年军旅锻炼,姬龙峰练成一身好武艺,一手好枪法,被同行称为神枪手。可时间不久,清兵入关,明军溃败,清军很快占领中原,建立大清帝国。明军虽然溃散,但各地抗清义士纷纷转入地下,有的占山为王,有的组成义军,有的隐入寺庙,秘密集会结社,暗下联络仁人志士,聚集抗清力量,欲推翻满清,恢复大明。如当时的河南登封少林寺、福建南少林寺、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万国寺等等,都隐有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所以,姬龙峰曾两次到少林寺寻找抗清力量。这就是后来人们杜撰的“姬龙峰在少林寺见金鸡相斗,悟而造拳”的由来。姬龙峰也像其他汉族人一样,具有抗清复明思想,为了寻找抗清同仁,过黄河入终南山,当姬龙峰路过终南山时遇一道长曰:“来者莫非神枪姬龙峰?”姬龙峰先是一愣,继尔答道:“在下正是,但不知道长何以知姬某之名?”道长笑曰:“江湖人称神枪姬龙峰,谁人不知。”于是二人进庙叙礼坐下说话。道人曰:“现今太平盛世,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先生动辄以大枪招摇过市,如被清兵碰见岂不碍人耳目,招来麻烦?”姬龙峰曰:“斯术乃先师所授,岂敢忘之。”道人曰:“何不以枪化捶?”姬师大悟,于是默识揣摩,后乃大悟,以枪化捶,按照六合大枪的原理和架式创造了六合捶。其拳式则以“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宗旨,并取意“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六法合一,成其身法,将六合大枪套路中的适合拳法的架式创造出龙、虎、鹰、鹞、熊、鸡、马、燕、猴、蛇十大真形,这就高度的概括总结了六合大枪的精髓。为不忘其先师所授六合大枪这个根本,故称其术为“六合捶”。 姬龙峰创拳以后,将拳练给道长看,道长看了以后高兴地说:“真好,正好!”并要求跟姬龙峰学习这套拳法,姬龙峰将这套六合拳教给了道长,道长练了这套拳法,别人看了问道:“是否为神枪姬龙峰所传?”道长说:“正是,正是。”姬龙峰又同道长研究,拳术已经有了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就将自创其术六合拳指山为派,曰终南派,又曰“忠派”。是忠于明朝,反对满清,意在反清复明也!为纪念这门拳术的创始人,尊姬龙峰为一世,姬先师实为六合拳开山鼻祖。而道长能够忠实地、谦虚地向姬龙峰学习六合拳,所以后人称道长为郑师(“正”的谐音),并尊郑师为六合拳二世。 二、河南派心意拳的由来 姬龙峰除了将此拳传给郑师以外,还传给了河南马学礼。河南洛阳马学礼原是习查拳的,学满以后外出访拳,继续深造,过了黄河后听讲神枪姬龙峰独创一套拳法,与常人拳法不同,马学礼知斯术奥妙,恐不能得其真传,乃乔装苦役,为佣于姬龙峰家一年(旧说三年),姬龙峰认为马学礼是哑巴不会武功,早晚练功并不避马,马因查拳已学满,本来造就就高,所以,姬龙峰所练六合拳被马学礼遂得尽窥其密旨要义,偷偷学去。一次姬龙峰因事没早起,马学礼就在姬家后花园中偷练,因功深气盈,内气鼓荡,神灵透顶,收式时禁不住将雷声发出,这是一种功深的表现。姬龙峰听了大吃一惊,这是谁?内功这么好?(心意内功高低可以从雷声中听出),到后园中一看,只有哑巴马学礼,追问之下,马学礼双膝跪地,口喊师父,求老师饶恕弟子(旧社会偷拳是要被追回的,也就是将偷拳者打残废),然后自陈来历。姬龙峰老先生因嘉其志,悉以其所长而授之。故学六合心意拳得其神髓者,马学礼先生而已。马归河南,举其所知,以诲学者。称其所学为心意拳。 心意拳要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它每招每式除要求作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并作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除六合外,还要求“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六法具备,并以此作为身法。 心意拳拳式刚柔既济,动作剽悍雄浑,技击性强,为独有的一门古典实战派传统拳法之一。 马学礼在河南授拳,一时贽者盈门。而最称高足者,止河南洛阳马兴(马三元),南阳张志诚二人而已。自后张志诚传鲁山李政,李政传鲁山张聚,张聚传买壮图,买壮图传袁风仪,袁风仪传周口尚学礼、卢嵩高、杨殿青、宋国宾。宋国宾传褚衍玉。褚衍玉老师传。 此六合心意拳河南、安徽之一脉也。现在六合心意拳盛行皖沪一带,传出并流行国外,实乃卢嵩高、宋国宾二位大师之功绩也。 河南派心意拳也有二支:洛阳马兴一支,其拳艺有定身拳36路、玄妙拳36路、轻身术一套(已失传)。马兴将36式定身拳中精华汇集成“百花点将”。而南阳张志诚一系则有十大真形、四把捶、内功功法等等。 三、河南派心意拳流传情况 马学礼,约生于1775年,卒于1790年,洛阳马坡村人,其身世不详。师南山郑氏,艺成后返乡,设官执教,所传仅限回族,外界难窥其门。传人有马三元、张志诚、马兴等。马三元,清道光年间繁城县人,精拳技,人称“神拳”。据传当时远近与之较技者,死伤不下数十人。因性情暴烈,后患精神病致死。其技艺四把捶(二十八式),目前在河南中部仍有流传。张志诚,南阳县人。得马学礼之传,一生严守门墙,极重体面。所传学子中,得其真传者仅外甥李政一人。李政,鲁山县人。幼从张志诚,艺成后曾长期任镖运护卫之职,其技艺刚柔相济,出神入化。其友张聚,营斋馆业,与李政交往甚密,后李政遂将技艺秘授与之。张从李学艺后,传于其子小名老格儿。老格儿15岁技已有成,与之比试者多败北,惜弱冠之年不幸早逝,今河南周口武术界忧谈其轶事。张聚艺业后由其外甥买壮图与之继承。买壮图,鲁山县西关黑虎桥人。生于1829年,卒于1892年,幼从舅父张聚学艺,悉得其真,晚年艺臻化境。创“买式四把捶”,将原有二十八式精减,仅留四手,今广为流传。尝以鸡形步与人试技,发人丈余。因经营皮货业,往来于鲁山,周口等地。一生收授弟子众多,诸如安大庆、袁凤仪、丁兆祥、李海森等。李海森,郏县人,买壮图之表弟,其生平履历不详,技艺下传袁长青—袁洪亮—于化龙。丁兆祥,河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清真寺阿訇。因买壮图经商途径舞阳,入寺礼拜得以相识,慕买公技艺精纯拜为师者,其技后传外甥吕瑞芳(兼得尚学礼所授)先生曾示范整理有《买壮图式心意四把捶》文稿发表,其间图文并茂,可视其风采。袁凤仪,周口人。除师承买式心意拳外,亦精汤瓶七式。传人有尚学礼、卢蒿高、杨殿青、宋国宾等。卢嵩高(1874—1962),河南周口人。26岁任得胜镖局武师,中年曾往蚌埠,与师弟宋国宾同理镖业,后经南京留居上海,三十年代迫于生计,以授徒为业,一时间颇负盛名。所传拳艺与早期相比,多有增益。从其学者有解兴邦、孙少甫、凌汉兴、张兆元、罗时茂、于化龙等数十人。安大庆,字善卿、陕西西安人,回教阿訇,师买壮图学拳,买亦从安习教义。一生足迹所涉陕、豫、川、鄂、从其学艺者众,得真传者只宝鼎一人。宝鼎,字显廷,生于1865年,卒于1942年,古城西安市小毗园人。自幼勤于读书,才华出众,青年时,即拜师十余人,学武艺大庆嘉其志收为门徒,技甚精。壮年从戒,民国元年(1921)驻军顺庆府(今四川南充)1921年冬,于四川三台县,创办“潼川积健武术社”至1934年期间,曾免费收授会员五百余众。1936年前后,分别著有《内功十三段图说》、《心意拳谱》在陕西出版,惜非卖品,流传不广。自此,河南心意六合拳南阳张志诚一脉拳技,在卢嵩高,宝鼎二公的大力宏扬下,蜚声海外,发扬光大。另有河南心意六合拳洛阳一枝,经由马学礼的外甥马兴(1755—1845),字鸣佩,与以继承。先生曾任四品军职,所习之技为定身拳、玄妙拳各三十二套(后者似已失传),马兴生前曾将定身拳精华摘出,集成拳路,名为“百花点将”,一生收徒甚众,尤以马梅虎技优。马梅虎(1805—1924),幼承父艺,广传拳技,传有刘万义、权天才、金乐等人,其中刘万义下传马梦洛—孙顺福—孙永恒、黄新铭等。惜此术目前仅见流传于洛阳东关、北窑、马坡、塔湾等地。 内容特点河南派心意拳:1、龙形:龙吊膀、小龙形、大龙形、龙形横、大劈、刃劲等;2、虎形:虎扑把、虎抱头、虎蹲山、双把;3、鸡形:踩鸡步、闪膀、刮地风、捧拳等;4、蛇形:出洞、吐信、拨草、追风赶月等;5、马形:夜马奔槽、串道、闯槽等;6、猴形:猴竖蹲、小裹、掏心、挂印等;7、鹞形:束身、钻天、入林;8、燕形:入巢、展翅、抄水;9、鹰形:鹰捉、双缕;10、熊形:单把、双把、出洞、小踏等;单练套路有四拳八式(头拳、挑领、鹰捉、粘手)、龙虎斗、上中下四把、十形合一。 步法分:虎步、鸡步、蛇行步、龙形步、车轮步、坐盘步、进退连环步、人字步、纵步、箭步、串步、快步等。 单式拳法分: 五行拳(劈拳-----起为掌,落为拳;崩拳-----拳法;钻拳----掌法;炮拳-----先拳后掌;横拳-----拳掌相合)、十大形拳(龙、虎、蛇、猴、马、鹰、鹞、燕、鸡、熊)、七小形(螳螂形、鹤形、猫形、鼍形、鸟台形、喜鹊蹬梅、蜻蜓点水)、戴家三拳(钻、裹、剪)及点穴法。 套路练法的一趟“四把拳”,五趟“闸式捶”。所谓四把,即:一把横拳、二把挑领,三把鹰捉,四把斩手炮。具体动作名称是:一、起势;二、六合势;三、按头式;四、头手;五、箭步;六、横拳;七、转身鹞子入林;八、挑领;九、鹰抓;十、斩手炮;十一、单点;十二、通天炮。反复两遍。 训练方法河南派心意拳自河南洛阳人氏马学礼先师得其真传后,数百年来一直在回族中秘密流传,外人很难得见,从而形成河南一支,有桩功、大拧中节、鸡形步等功法。 1、桩: 自然站立,左脚前伸,脚跟着地,脚尖上跷。两腿下蹲,重心在右腿。左手五指自然分开,屈肘上抬于面部前方,掌心向内,指尖与鼻尖同高。右手下按于右腿外侧,掌心向下五指自然分开。这样,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做到了外三合。左右变换,量力而行。站桩时要沉肩坠肘,谷道上提,舌顶上腭,自然呼吸。心意六合拳十分重视内功修炼,而内功就是从桩功中求得的。通过站桩,可使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内外合一,丹田有气,底盘稳固,足腿坚实,从外三合过渡到内三合,身成六势,整齐划一。 2、大拧中节: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下蹲,右膝与左腿弯相抵。两腿不动上体向左拧转,右手放于左膝外侧,左手放于左臀外,使右肩与左膝、左脚尖上下相照。然后,上体向右转180度,两手同时由下向上抡,经头上方抡下至右膝外侧,两腿随上体拧转,脚下拧出两圆点。如此一反一正反复练习。但要注意拧转时的肩、膝,脚尖相照。 身有八法,“起落、进退、反侧、收纵。”大拧中节是盘,练心意拳的阴劲和身法的“反侧”之功,使身体各关节拧转似弹簧。全身关节滚动而起,起于根,主于中,行于梢,发于脊背。使身形灵活矫捷,轻灵不滞,有蓄劲之弦,随时都有弹射之劲。中节为人体重要劲力的来源,技击中的威力取决于中节盘练的是否灵、快,整、短。大拧中节是盘功练艺的重要功法之一。练大拧中节强调五个字:蹲、涮、摇、拧、插。 3、鸡形步:(1)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膝下屈,身向右转,两拇指相扣,置于腹前,十指自然分开。(2)进左步,双掌由下向上、向前推出,与腹同高。上右步过左脚的同时双掌收回放于右胯旁,身向右转。(3)进左步,两掌随步落下向上推出,与腹同高。如此大步行走。鸡形步乃心意门基本步法,应连续不断行走,练时左右相同。 习心意拳必须先练鸡形步,它为心意拳下盘(意)功法的基础,是一种独特的功法训练(一种内功盘意法),对提高下盘技艺,增进功力,敏捷、稳健有显著的效果。谱云:“误(无)腿不打人”,一语道破了下盘(意)的重要性。鸡形步盘练心意拳的踩劲,使脚如踩毒物(劲意法),练出脚的稳、准、狠、起、随、追之法。谱云:“前腿起则后腿随,前腿不到后腿追。两腿虽说有前后,不如两腿并一腿”。只有在鸡形步上苦下功夫才能在实战中做到近身靠打,过步夺人的威猛气势。 心意六合拳功法深奥,技击性强,每一细微动作都包含着杀机,充分体现出心意拳的凶猛、狠毒、刚爆猛烈的独特劲法。练者用心体会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四把锤法自心意拳问世以来, 孕育出无数名家好手,以河南买壮图较为突出。然而,买氏所传的同根数脉中,各自风采依旧,招法、势法却已千变万化。有道是“真法不在势中求”,这也可能是它独特的风格吧。此套四把锤招法盘练与劲意破解,是上海孙少甫之心意秘抄本所载。孙少甫先生乃河南尚学礼之徒,后又在上海投师卢嵩高,演练者岛学斌系孙少甫内侄,自幼得姑夫真传,在上海同孙少甫之侄孙胜道盘练多年,体会颇深。 心意拳之所以能引起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兴趣,其原因是招法独特,实用技击性强,涌现出较多的武术名家。但它刻薄保守的一面,也确实令许多朋友只明其理,难得其意,将传统的心意把打成了心意长拳,其盘功练艺之目的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准。从心意老拳师练拳的体会当中,总结出练好心意拳的四个步骤,即:第一阶段的认识心意拳,对于初学者来讲,一定要规规矩矩地将拳把式形体学到位,心意拳有角、有度、有尺、有寸,手放在什么地方,脚怎么站,身法如何裹合,臂能抬多高等,都有相当严格的标准。 第一阶段只需要将手型身法做到位,就算完成了任务,先不要管内三合与外三合配合到位不到位,先按招法走。到了第二阶段,自己会感觉内外衔接不上,也就是拳书上常提的内三合与外三合脱节,手脚身体配合不默契。第二阶段较为重要,这就需要有老师在一旁指点,也就是“得人一张口”,其目的是由老师教你衔接内外动作的一体性。到了第三阶段,就着手研究如何带上中节、根节,身体三节在拳术上的应用,以及劲道的整壮,如何带劲。第四阶段,要理解招法的应用,总不能光练不会使唤,失去心意拳的价值。孙少甫老先生之心意秘抄本,对于每招每式,讲解得十分详细,演练起来上功较快,同时,该套拳法又是流行于河南的传统拳路,上篇先将招法讲解,下篇再叙劲意及破解使用方法。 一、轻步站盘法: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前虚后实,左足尖微跷离地,足跟着地,全身重心在右腿上。同时,两臂从容下垂,手指向下,两肘微弯护肋,两臂内扣,舌顶上腭,胸门含劲,心守气沉,肛门上提,浑身自然,两眼向前方平视。二、虎扑盘法:承上势,左足向前进一步,成左弓右箭步,同时两手由小腹向前钻出,有自下向前上扑之意,左肘靠住左肋腰际,左手置于膝盖上方,手指张开前顶,掌心内含,右手在后垂于裆际,有向下捺水中之瓢意,头向前顶,下颏内收,肩、膝、足尖要三尖照,两眼珠上翻,注视前方。三、猴缩蹲盘法:承上势,身体向后下蹲,有后撞之意,坐于右腿之上,左腿屈膝悬提于右腿前,足尖上跷,两膝向里裹劲,两大腿合住劲,两肩下垂,两肘裹收护肋,手指柔软,左肩前领,下颏内收,目光前视。 四、过步箭穿盘法:承上势,右手回抽再向前撩掌,左脚向前垫步,右腿在后蹬直,左脚落实,右脚毫不停滞,急速越过左足竭力向前箭出一大步,屈膝下蹬,右手后缩至右胯旁贴住,左手前臂前伸,肘贴住腰肋际,手掌置于左膝上方,指如虎抓。过步箭穿时身手宜稳固,动作着实,脚步跳跃不能漂浮,以防身体摇摆而失过步箭穿之精神。五、横拳盘法:承上势,左足向前一步成左弓右箭步,同时右手掌变拳,与肩胯合劲,从右胯处自下而上,循弧形向前提击,高与胸齐。当右拳提前至小腹时,左掌与之会合抱住右拳,虎口扣住右臂腕弯,手指向上,掌根前顶和右拳一股劲儿向前抬去,两肩里扣,两肘下垂裹劲,伸拳不过肩,手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头向前顶(图5)。六、鹞子入林盘法:承上势,身体向后转动,右拳变掌向身后劈去,右臂斜横于胸前,手背靠于右胯际,左手屈肘上扬,手背朝着右前方,指尖上顶,两臂相反交错,两肘裹劲,两臂交向裹于胸前,如绳索捆住一般;同时,头向右转,用眼角射人,待身腰随着右转、右肩领前、左脚站与右脚齐、身子站定时,前胸与正前方成45°斜角,即胸前面对左前方(图6)。 七、丹凤朝阳盘法: 承上势,上身右拧,上左腿,腿有“刮地风”之意向前扫踢,右手上撩,掌心向右前方,左手自脸旁下撩,撩至胸前,则掌心向下以掌根击出下撩止于裆际,肘向里裹劲,手背朝外,手心朝里,左足前虚,右足后实,胸腹切勿向前挺,保持内含劲,双目注视前方(图7)。八、沉劈盘法:承上势,左腿屈膝下蹲,身子下沉,全身重心落左足上,同时,左手自下而上,经过胸前上托右脸颊,右手自上而下,以中节肘部带动手,指尖前顶,竭力向下砍劈,左右两手一沉一托和身法一起动作,不可先后,右手劈罢,紧贴膝里侧,臂要垂直,指尖向下,右肩前领,腰要直,胸内含,两膝里裹,裆劲扣住,身子不可前俯,不可左右歪斜,目光前视(图8)。九、挑领盘法:承上势,右手自下而上挑,手指张开前顶,手腕要直,左手自右腮沿胸前下捺,手指张开向前,掌心向下捺实,置于裆际;同时,悬提右足顺势向前一步,屈膝坐实,左腿在后蹬直成右弓左箭步,头向上顶,手与足在一条直线上,目光前视(图9)。十、鹰捉盘法:承上势,右脚向前进半步,左脚在后顺势上一步,左手自小腹沿前胸经右肘弯上托提,再由右掌虎口吐出停住,掌根向前,指尖上顶,两肘相向裹劲,左眼角从右小臂处前视,用眼角射人(图10)。 十一、虎扑盘法:承上势,左肩下塌前拧,右肩后抽微掀,双手并力下捉,捉毕左手落于左膝上方,屈肘贴肋,右手后抽,落于裆际,掌根向下捺劲,两掌张开,指尖前顶,形同虎爪;同时左足随着两手下捉,向前一步屈膝前弓,右足在后蹬直成右箭步,头向前顶,下颏里收,整个上身顺着捉劲朝前倾斜,目视前方,头与足在一条线上。形成虎扑之式(同图2)。十二、猴缩蹲同图3,略。十三、过步箭穿同图4,略。十五、横拳同图5,略。十六、迎门铁臂盘法:承上势,左腿后退一大步,转身;右拳从右膝上起向前上方端去,高与眉齐;头肩领前,左手随右拳上提,虎口扶着右肘弯里侧,垂肘贴肋;同时右足随势起立,全身重心在左腿上,右腿膝上提,以大腿面平为度,足尖上勾(图11)。接上势,右拳向前下方击磕,低与膝齐,拳之端面向下,手臂挺直,左手扶着右肘弯,随同右手下落;同时身子下蹲,右足着地弯膝,向前稍带挺伸之意,左腿蹬直,两腿成夹马之势,身子棱直,不可前俯,不可左歪右斜,臂勿外突,目光注视前下方(图12)。 十八、怀抱顽石盘法:承上势,左足插过右足前面进半步,全身重心移坐在右腿之上,身子依然蹲踞,仍以右肩领前形成夹马步;同时,右拳变掌,双手掌心向上,屈肘贴肋,手臂略成弧形,一同向左胯间落下,上身左转拧动,目视双手(图13)。接上势,起身上右步,双手平伸向左方抄,两肘屈靠肋际,收腕如抄起千斤顽石,面向右方,全力向上推起(图14)。掌心向前,左掌自右掌虎口吐出,十指张开,左肩领前成鹰捉之势,双肘下垂,相同裹劲,两手双臂交叉,目视前方(图15)。十九、鹰捉同图10,略。二十、虎扑同图2,略。收势、雷声盘法:四把之收势,为鹰捉下落而成虎扑之势,盘练至此,趁鹰捉下落之势,丹田后咬,横膈膜上开,压缩肺气,全部外呼,发声曰“噫”,如雷声响动。发声时,头顶项竖,舌尖上顶,手指前顶,谓之三顶。拳经云:肺动震雷声,须要声随手发、手随声落为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