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
释义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考古所、灵宝市文管所

发掘领队:陈星灿

简介

河南灵宝是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地带,目前已发现的该时期大型遗址多集中在灵宝境内。为对仰韶文化中期的社会、经济形态有更深入的认识,2000年至2006年,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6次主动科学发掘和系统钻探,发掘面积累计5000余平方米,历年发掘均有重要发现。这些发现,极大深化了学术界对仰韶文化中期社会复杂状况的认识。大型中心性聚落、特大公共性建筑和缺少奢侈品的大墓,构成了该时期复杂社会的显著特点。这些与中国其他主要史前文化区迥异的特点,可能对中原地区的文明进程、对中国第一个王朝最终在中原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古发现

西坡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西坡村西北,坐落于铸鼎原南部,北距黄河约8公里,南约3~4公里为秦岭。遗址东、西两侧分别为沙河的支流夫夫河与灵湖河,海拔456-475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

2000年10-12月、2001年3-5月、2001年11月-2002年1月、2004年4-7月,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第3次发掘中,在遗址中心部位发现外有回廊、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的特大房址F105,第4次发掘发现室内面积240余平方米的另一特大房址F106,并发现聚落的南、北壕沟及墓地。2005年4至7月,进行了第五次发掘,揭露仰韶文化中期墓葬22座,发现并确认了遗址壕沟的结构和走向。西坡墓地位于遗址南壕沟以南百米左右,这里地势高于遗址居住区。这是在仰韶文化中心的核心地带第一次发现和发掘该时期墓地。

2006年3月至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考古所、灵宝市文管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灵宝西坡遗址进行了第6次发掘,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中期晚段大型墓葬2座及其他中、小型墓10座,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品。大型墓葬M27、M29因其规模、结构和特殊的葬俗再次使西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M27为带生土二层台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长约5米,宽约3.4米,头向西偏北。墓室位于正中,宽约0.7米,其底部距墓葬开口约1.5米。墓室东部为一与墓室相通的近圆角方形脚坑。M27墓圹内全以青灰色草拌泥封填。墓室和脚坑上均发现木盖板痕迹,共有16块木板横跨墓室,搭在二层台上。盖板上发现有覆盖编织物的痕迹,大致为3幅。在东、西二层台盖板上部各一幅,经纬线较细密,类似麻布。盖板中部即墓室上部一幅,经纬粗疏,可能是粗麻布或草编物。M27墓主人为一成年男性,骨骼保存良好,身边未见任何随葬品,脚坑中放置9件陶器,包括一对大口缸、一对簋形器、一套釜灶、一壶、一钵和一杯。2件大口缸上腹部均有基本相同的彩绘图案,为红色彩带上加一周黑点。其中一件大口缸唇部有朱砂痕迹,缸内填土中有涂抹朱砂的细麻布碎块。

M29位于M27西北约6米处,与M27大体在一条东南至西北走向的直线上。该墓结构与M27相似,墓口长约4米,宽约3.3米,有生土二层台及脚坑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29中的填土为黄花土,内杂棕红色斑块。在墓室和脚坑上部及局部二层台上抹有厚约0.2米的青灰色草拌泥。墓室和脚坑上均发现有木质盖板的痕迹。墓室中部有类似细麻布的编织物痕迹。M29墓主同样为一成年男性,骨架零乱。随葬品只有6件陶器。一件陶钵倒扣在胸部上方约0.1米的填土中。其余5件被放置在脚坑中,包括一套釜灶、一对簋形器和一件陶壶。

M27和M29规模宏大,墓室和脚坑上盖板并覆盖编织物,M27整体以草拌泥封填等现象,在同时期墓葬中均属罕见,再次表明仰韶文化中期晚段的社会结构明显趋于复杂化。耐人寻味的是,墓中并无奢侈品随葬。M27中唯一显示等级的物品是在中小型墓葬中基本不见的一对大口缸。

本次发掘获得玉钺4件,均出自发掘区北部的中型墓葬中,其中M34出土玉钺2件,一件在右手边,长23.5厘米,另一件较小,在脚坑内。

考古价值

壕沟和墓地的发现,首先为了解西坡遗址的文化内涵、规模和聚落内部形态提供了新的资料。如果说考古调查钻探得出的40万平方米遗址面积,仅仅是一个模糊的规模概念,那么壕沟及墓地的确认则清晰地展现了聚落的基本布局与规模,对进一步认识西坡遗址在该地区同时期聚落群中的地位及仰韶文化中期的聚落形态具有重要价值。壕沟堆积中仰韶文化中期偏晚阶段遗存的发现表明,壕沟自兴建至废弃的时间跨度并不长。壕沟堆积中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为遗址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其次,墓地的发现为认识仰韶文化中期的埋葬习俗与社会制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墓葬规模及随葬品出现明显差异表明,中原地区的史前社会结构很可能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出现了意义深远的复杂化倾向。这对于探索中原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进程与动因,具有重大意义。

2000年至2006年,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6次主动科学发掘和系统钻探,发掘面积累计5000余平方米,历年发掘均有重要发现。这些发现,极大深化了学术界对仰韶文化中期社会复杂状况的认识。大型中心性聚落、特大公共性建筑和缺少奢侈品的大墓,构成了该时期复杂社会的显著特点。这些与中国其他主要史前文化区迥异的特点,可能对中原地区的文明进程、对中国第一个王朝最终在中原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原定研究时段为公元前2500~1500年,西坡遗址是迄今为止唯一被列入探源工程的早于公元前3300年的遗址。西坡遗址的发现,把探源时间向前推进了数百年。

专家点评:

1958年曾发现过一个这样的墓葬,但之后就再没发现。这次考古的重要意义是:发现的是一个墓地,进一步证实了我们过去的推断――这是一个 史前时代的重要变革时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