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会馆 |
释义 | 河南会馆亦称中州会馆,位于樊城大码头北(雾巷东)与郑公祠毗邻。 河南会馆建于清代,建筑形式多为硬山式,驼峰状封火山墙,现保留有戏楼的殿、厢房等。戏楼四柱三间,宽15?62米,进深8.51米,通高7米,抬梁及穿斗构架。楼下是通道,楼上是戏楼。后殿四柱三间,宽15.62米,进深14.5米,高8.5米,四根粗壮,方形石柱上有楹联两副。两厢房各宽5.6米,长7.34米,高7.52米,硬山顶。 1935年改为盐业局仓库,解放后,改用作“中央公粮湖北襄阳区第二库”。抗战前,河南累遭天灾匪患,大部难民流入樊城。大多以出卖劳动力为生。河南会馆冷冷清清,与其他会馆比相形见绌。自抗日战争爆发后,襄河运输中断,市场萧条,大商号或迁或停。而河南籍人多能吃苦耐劳,经河南漯河、界首等地,到沦陷区寻找货源,肩挑车运,经营范围逐步扩大,到樊城开设纸烟栈,继之开设烟厂,如豫襄、复兴、华东、多友等烟厂,其经济实力,日趋壮大。后来的樊城商会会长多由河南人担任。一时间,河南帮人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多数人富了,也迫切希望其子弟上学,对捐资兴学也热心起来。曾由河南帮人办过一所私立中山小学。对其他私立学校,河南帮人也乐于捐助,如富商刘某将其地产九十亩捐赠给私立中小学作校产,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在经济上也勇于投资兴办企业。如织布厂,开始只有几部手工木机,惨淡经营,但为后来的襄樊棉织厂奠定了基础。就连现在的襄樊烟厂,也是在河南人的私营小烟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