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淮山 |
释义 | 定义:产于今天河南,焦作的怀山药,也称河南淮山 地理分布淮山主产区河南,目前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南方的广西、福建、广东、台湾都有广泛种植,日本和韩国也有种植。但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所产山药最为地道,被称为怀山药或怀山。过去受交通和信息传递限制,以讹传讹,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误以为“怀”是淮河之“淮”,称之为“淮山”。至今在广东、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区,除极少数行家外,一般卖家在推销山药时,仍都称自己货是地道“淮山”、来自河南,甚至还有人补充说是河南的淮河流域(其实河南境内的淮河一带,基本不产山药)。如果按南方人普遍接受的好山药应称为“淮山”的说法,真正的“怀山药”应该叫做最顶级淮山了 天时地利焦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孟路”,明清为“怀庆府”。这里的气候环境被专家总结为“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别适合山药的生长。由于此地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被山河怀抱,得名为“怀”,又称“三百里怀川”。此处土壤的形成以黄河冲积为主,并吸纳了太行山岩溶地貌经雨水冲刷渗透而来的成分,形成了疏松肥沃、与众不同的黄土地,特别适合山药、地黄、牛膝等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独一无二的天时、地利,是河南淮山能够冠绝天下的基本条件。 道地所在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古代名医如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用药都必以产地区分药性。就如阿胶以山东东阿、人参以长白山为正宗一样,山药公认以河南省怀庆府所产的才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图经本草》和《本草纲目》均特别标明所讲的山药,产地为“怀”。《本草蒙全》提到山药时说“南北州郡俱产,惟怀庆者良”。《神农本草经》另有明文,“山药各地均产,以河南怀庆各地产者良”。中国医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药方是六味地黄丸,号称中药第一方(成方不晚于汉朝)。老中医都知道,正宗六味地黄丸的最重要成分,即山药和地黄,应该用怀庆府所产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包罗万象、细节惊人著称,该书第十回中写道,张太医为秦可卿诊治之后,开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药方,其中写明“怀山药二钱炒”;而此书在其它地方提到食品,如山药糕时,则只写“山药”,并无“怀”字。 相关历史抗战期间,日本人曾派本国的专家将今焦作市武陟县辖区内的土壤运回日本,分析研究并尝试调配土壤进行山药等中药材的种植实验,结果是药力大大下降。上世纪20年代,今焦作市温县的几位药农从山西太古引进部分高产的山药品种,结果引种几年后,引进的产品味道与药力都逐步趋同于本地品种。上世纪70年代,政府为缓解怀山药供应紧张,曾组织18省区到焦作市武陟县引种,结果本地品种在其他地区种植后,很快就出现品种退化、药力大减的现象。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了怀山药之所以药力显著,本地的天时和土壤条件是决定性的因素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