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
释义 |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始建于1923年,2006年11月更名为物理与电子学院。学院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和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2个重点学科。学院下设4个系,1个重点实验室,4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2个学院科研机构。 师资力量(物理学系 物理学系 测控工程系 网络与通信工程系 电子科学系 创新实践与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信息光子技术实验室 电子陶瓷与器件实验室 继续教育办公室 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概况The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物理与电子学院的前身为物理系,始建于1923年,重建于1959年,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2002年4月重组为物理与信息光电子学院,2006年11月更名为物理与电子学院。 4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5000名本科生和近200名硕士生,著名物理学家朱自强、胡南琦教授等先后在本院任教。学院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凝聚态物理),2个一级学科(物理学与光学工程)和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本科专业(物理学、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4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院下设4个系,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光伏材料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室),1个校级实验室(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实验室),3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计算材料科学研究所、微系统物理研究所、光生物物理研究所),3个学院科研机构(理论物理研究所、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光学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教授11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5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黄河学者2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6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555”人才3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8人,学院设有“凝聚态物理学科省特聘教授岗”和”光学学科省特聘教授岗”。 目前,在校本科生1601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89人。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研究课题60余项,总经费近千万元。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前期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纳米研究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课题1项,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1项,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2项,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它类别的地厅级项目21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0余篇,专利11项,各类科研奖励48项。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FlemmingBesenbacher教授,美国田心棣教授、欧特瓦教授,日本北川教授,香港杨志宇教授和中科院何作庥院士、干福熹院士、邹广田院士、徐大雄外籍院士等著名专家曾应邀先后来院讲学。毕业生考研率为50%,一次性就业率为95%,均位居学校前列。 物理学系物理学系主 任:赵高峰 副主任:张 杨(兼) 近代物理实验室主任:张杨 基础物理教研室主任:李新营 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杜明荣 成员: 丁玲红 刁春丽 王吉山 王渊旭 王科范 王 蓓 尹国胜 李 卓 李银丽 李若平 向 阳 杜明荣 李国强 刁大生 李夕金 李胜军 陈 增 任喜军 白 莹 李新营 刘向阳 刘广生 刘 波 任凤竹 孙建敏 苏作鹏 郑海务 张伟风 张 婷 张华荣 张新安 张光彪 罗有才 周呈方 赵高峰 党玉敬 顾玉宗 夏晓智 高慧平 康 渺 黄明举 莫育俊 彭成晓 蒋智强 曹富涵 韩俊鹤 测控工程系主 任:张 镭 副主任:王秋国(兼) 测控工程实验室主任:王秋国 成 员:张忠锁 郭 虹 闫战强 朱纪春 杨 铼 张东明 高 伟 网络与通信工程系主 任:陈立家 副主任:张锦龙(兼) 网络与通信工程实验室主任:张锦龙 成 员:王庆国 王斯晗 王清林 邓 浩 代 震 陈新建 陈 竞 陈 莹 李勇军 张 琨 张锦龙 曹 雪 梁 勇 魏 凌 赵敏华 时燕妮 张彦波 电子科学系主任:张新安 电子科学系实验室主任:张新安 成员:王 姗 王 超 尹延锋 向兵 谷 城 张奇惠 贺 明 杨 毅 敖天勇 侯卫周 蒋俊华 倪 瑾 创新实践与开放实验室主 任:张 镭 副主任:王清林 邓 浩 高 伟 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伟风 副 主 任:毛艳丽 信息光子技术实验室名誉主任:侯 洵(院士) 主 任:张伟风 副 主 任:黄明举 顾玉宗 行政秘书:彭成晓 业务秘书:王科范 电子陶瓷与器件实验室主 任:顾玉宗 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王孟禄 器材室 主任:邢 前 成员:张 放 图书资料室 成员:张大蔚 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主 任: 黄明举(兼) 副主任: 郭虹 王清林 刘向阳 人 员: 马兴平 刘红 刘军辉 蒋智强 科研就业学院共承担研究课题56项,总经费为847万元。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前期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纳米研究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课题1项,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1项,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2项,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它类别的地厅级项目21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8篇,专利11项,各类科研奖励48项。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FlemmingBesenbacher教授,美国田心棣教授、欧特瓦教授,日本北川教授,香港杨志宇教授和中科院何作庥院士、干福熹院士、邹广田院士、徐大雄外籍院士等著名专家曾应邀先后来院讲学。毕业生考研率为50%,一次性就业率为95%,均位居学校前列。 专业设置物理学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高、中等学校进行物理教学与科研以及能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培养掌握检测系统与仪器设计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质量管理与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电子、通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产品应用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网络工程1、网络工程(网络通信技术方向) 培养系统掌握数据通信基本原理、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网络工程应用技术,了解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熟悉主流网络设备的构成原理及网路互联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适宜在通信与信息领域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维护、网络设备的生产与制造、网络系统软件开发等。基本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网络工程(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方向) 培养系统掌握数据通信基本原理、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网络工程应用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系统与无线网络系统规划、管理的方法,熟悉无线网络系统组建和设备配置调试的高级专门人才。适宜在通信与信息领域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维护、网络设备的生产与制造、网络系统软件开发等。基本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院士风采王占国 1938年12月生,河南镇平县人,著名半导体材料物理学家。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到中科院半导体所工作。1980-1983年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1986年任半导体所研究员,材料室主任;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0-1994任半导体所副所长;1991-2001年,先后曾任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委、功能材料专家组组长,国家S-863计划纲要建议软课题研究新材料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从1990年起先后任国际半导体和半绝缘材料、第7届国际化学束外延、国际缺陷识别与成象物理会议等6个顾问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科学实验室主任,北大、清华等多个国家、部门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中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半导体学报、人工晶体学报、材料导报等编委。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现任技术学部常委。“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信息功能材料相关基础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 二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奖多项, 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被他人引用数百次。 侯洵 1936牟12月出生,著名的光电子学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一直从事光电阴极、光电子技术及快速光电器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在瞬态光学和光电子学学科领域造诣很深,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我国瞬态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杰出代表。 全国劳动模范。 侯洵院士1985年做为"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 测量技术"的主要贡献者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侯洵院士是我国"八·五""攀登计划"项目: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快过程研究"首席科学家," 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强场激光物理与飞秒超快过程研究"专家委员会召集人之一。自1986年以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上述奖项均排名第一(排名不是第一的未列入);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等主要奖项。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90多篇,在第18届、第23届国际高速摄影会议及日本第一届国际高速摄影会议上做了特邀报告。侯洵院士倡议并组织建设了"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瞬态光学技术的研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培养博士29人。 198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