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路口镇 |
释义 | 河路口镇位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最南部的姑婆山脚下,古称“梧岭南屏”,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南大门。东接两岔河乡,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山水相连,西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连山镇、新华乡接址,北与涛圩镇毗邻。总面积12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2.73公顷,其中水田650.33公顷,旱地222.4公顷。辖:河路口居委会;河路口、腊面山、白草营、船岭脚、尖山、大岗头、新铺、白沙塘、岭脚、秀鱼塘、牛路、林家、老车、财塘、招礼、拨岗头、倒水湾、布里坪18个村委会。 基本信息河路口,因白沙河与湘、桂两省必经之路的交汇处而得名。1950年设乡。1958年为河路口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1985年撤乡建镇。1995年全县撤区并乡建镇河路口作为单列镇被保留下来。2003年,全镇辖18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36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组,4371户,20575人,其中农业人口19600人,瑶族16703人,镇政府驻地距县城沱江镇59公里。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443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万元。 经济发展农业经济河路口属江华农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烤烟、花生、黄豆、油茶、柑橘、桃、李、柿、葡萄等。2003年,全镇粮食播种1304.87公顷,总产量6635吨,其中稻谷播种717.67公顷,产量5270吨,玉米89.27公顷,产量762吨,大豆126.67公顷,产量168吨,红薯153.40公顷,产量286吨;花生123.27公顷,产量325吨;药材30.73公顷;蔬菜203.6公顷,茶叶57.67公顷,产量13吨,水果53.13公顷,产量309吨;造林83公顷,共生产油茶籽16.67吨,松脂50吨,山苍子20吨;生猪发展15350头,出栏7400头,全年出笼家禽39449羽,年末羊存栏2146头,养蜂150箱,存栏耕牛3158头;水产品22吨。全镇农业总产值1398万元,林业总产值111万元,牧业总产值599万元,渔业总产值20万元,服务业总产值232万元。该镇1995年以来,兴修镇村公路5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简易公路。2003年,建有自来水厂1家,11万伏变电站1座,3.5万伏变电站1座,小水电站13座,其中已建成联网发电2座,装机容量2080千瓦,实现了村村通电。全镇开通程控电话1148部,移动电话1915部,有线电视转播站4座,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2%。 矿产经济河路口镇矿产、旅游、水能资源丰富,以锡、铜、稀土、白钨、黑钨、硫铁、褐铁、高岭土、铅锌、水晶为主,其中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姑婆山花岗岩中的铌钽和稀土矿早已闻名全国,红花源——扎头源地段以钇钶矿为主的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共生矿经济价值高,特别是上伍堡锡矿开采历史悠久,为湖南省的三大锡产区之一。据清朝同治年间《江华县志》记载:“江华产锡称锡方,亦云产铁,宋时有黄富铁锡山场,置官,今惟上五堡间有之。”据民国《中国矿业》记载:“最初开采上五堡锡方者为发达公司,续之为利民、阜康、富湘诸公司,清劝业道曾派人设锡税局于江华县城。”民国27年(1938)中央资源委员会与湖南省合办矿务局(民间称中央公司),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冶金部及省、县曾综合开采。至2003年全镇共有铁矿开采点17个,年产矿25000吨,高岭土采矿点14个,年产12万吨;稀土矿点2个,年产800吨;白钨、锡矿点8个,年产150吨;全年矿产总产值3410万元。 地方风俗境内平地瑶聚居集中,多为讲爷贺尼语的上伍堡瑶。衣饰古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仁王节”、十月十六“盘王节”都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赶鸟节”男女青年还成群结队上山对歌。每逢喜庆节日,村村跳度曼尼舞,舞狮子、舞龙,家家做“豆腐圆”、米粉肉或水煮猪肉。“赶鸟节”则做糯米水煮粑粑,清明节做竹叶包粑粑,五月端午、“七月半”做粽子粑粑。男婚女嫁比较讲究,要经历提亲、相亲、订亲,订亲之后三年才能婚嫁,出嫁时新娘要戴凤冠、坐花轿,出嫁前晚上要“坐歌堂”,通宵达旦。 未来展望河路口镇将以207国道扩建为契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矿产、水能资源优势,发挥紧邻两广的区位优势,突出工业,稳定农业,启动旅游业,努力建设为边境重镇,实现河路口经济的新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