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
释义 |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在2001年12月由国土资源部批准为河北省首批三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公园主要由白石山大理岩构造峰林、十瀑峡花岗岩瀑布群及拒马源群组成。园区内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华北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中心区之一。公园附近还分布有辽代阁院寺、唐代兴文阁、明代长城等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公园简介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源县的南部,它包括涞源县的拒马源泉域及白石山,面积60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白石山白云质大理岩构造峰林为特征,辅以十瀑峡花岗岩瀑布群和拒马源构造泉群等地质遗迹。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特色介绍白石山下部为肉红色的花岗岩基座,中部为白色大理岩的围腰,上部为灰色塔形山峰,红、白、灰三色一体,景观独特。白石山主峰高2096米,鬼见愁高2057米,观日台高2091米,峰多成丛、壁峭、形异。峰壁大都直上直下,有棱有角,陡直壁立,似刀削斧劈。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峰上大下小,有的倾而不倒,有的状如叠块,有的深不可测。在花岗岩分布区又是一种景观,山体浑园雄伟,怪石参天,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白石山的白云质大理岩是白云岩经岩浆炽烤变质而成。白石山即因山体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上部的白云岩盖层形成于10亿年前的海洋环境;地壳运动使这块白云质大理岩产生了两组以上的垂直节理,在后来亿万年漫长的岁月里,风化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断扩大,岩层变成了根根柱立的奇峰;而且,这些柱立如林的奇峰又正好伫立在稳固的花岗岩基座上,使得这些又奇又险的峰林在不断的地质运动中能够被保留下来。大自然的种种巧合,造就出了白石山雄、奇、险、幻的地貌景观。 白石山十瀑峡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于山石之间,十瀑连叠不断,瀑上有潭,潭泄成瀑,瀑布水花飞溅。飞龙瀑落差48米,瀑面宽3米,如银河倒挂,声宏如雷,气势雄伟双龙瀑分两级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干旱时,水流细,显的非常秀气;丰水期,银帘高悬,景色诱人。连叠不断的瀑布溪水,在绿色苍郁的植被衬托下,更显出生机勃勃,使游人流连忘返。 “鱼鳞坡”为花岗岩的节理,在风化时呈层形剥落,形似鱼鳞,谷中溪水漫流,晶莹诱人。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历史介绍距今11亿年前形成的中元古代蓟县纪雾迷山期白云岩曾经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到中生代燕山期(距今约1.4亿年)花岗岩的侵入,使白云岩变质,愈靠近花岗岩,变质作用愈强,褪色形成了白色白云质大理岩,局部形成接触变质矿物—放射状硅灰石。这是造就了白石山峰林地貌的物质基础,白石山便由此得名。白云质大理岩的产状平缓,近水平的地层层面奠定了峰体岩层垂直叠置的稳定性。以后的构造作用使白云质大理岩发育的两组垂直节理,控制着岩峰壁立危岩的发展,在长期地表水侵蚀、重力坍塌和风化作用下,遂形成了今日的大理石峰林地貌奇观。 十瀑峡的水源来自海拔1400米处的龙虎泉,它是花岗岩体内的裂隙水,是顺着岩体内的节理流出的。白石山的花岗岩有多组节理发育,但与十瀑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是三组原生节理,产生瀑布并有落差是由于该处层节理发育。十瀑峡的形成是起源于高山上的泉水,在下泻过程中,花岗岩体的三组原生节理控制了流水的方向,又由于局部某一组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台阶式的小河底面,在漫长的过程中,由于局部有落差形成了多个瀑布,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十瀑峡景观。 拒马源泉群包括涞水源、易水源和拒马河源,形成于距今约1.4亿年燕山运动后,为受构造断裂控制的上升泉。此泉出水量大,流量稳定,泉眼多,成为千百年来“尽日滔滔涌不休”的拒马泉群,是华北地区的又一“泉城”。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集变质岩峰林、地貌、矿产资源、泉水景观、生态系统、人文历史等诸多旅游资源为一体。交通方便,景观集中。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景点介绍总体有七大景色可以欣赏 1、峰林 2、云雾 3、彩林 4、佛光 5、云市蜃楼 6、怪石 7、云盘洞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公园评价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不仅是天然的地学、生态学科研科普的大课堂,也是重要的人文遗迹的科考基地。建设地质公园,不仅是有效保护地质遗迹的一种新方式,还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的科学内涵和品位,更为重要的是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