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北钱币博物馆 |
释义 | 简介河北钱币博物馆位于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55号中国人民银行旧址。 61年前的1948年12月1日,新中国金融史上发生了两件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 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一处被称为“小灰楼”的地方宣告成立,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61年后,2009年12月2日10时30分,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55号,曾经历过辉煌、被淡忘,甚至被毁坏的“小灰楼”终于重新焕发出熠熠的光彩。由“小灰楼”恢复装修而成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纪念馆暨河北钱币博物馆开馆仪式正式举行。 目前,人民银行成立旧址已被石家庄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确定为市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积极申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市民持身份证可免费参观。 场馆布局该馆占地3018平方米,楼体正中为三层灰瓦铺顶门楼,门楼两侧为二层楼体。整个楼体平面呈U行。后院的设计也充满了钱币文化气息,南侧是一布币造型的小池,北侧是两个形如刀币的刀池,“燕刀赵布”象征着燕赵大地钱币文化久远深厚。 前院内矗立着董必武和南汉宸全身铜质塑像。馆内分为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纪念馆和河北钱币博物馆两个部分。 纪念馆部分恢复了中国人民银行首任总经理(行长)南汉宸、其他副经理和四个处室的办公室,其中收藏了南汉宸家人捐赠的南汉宸衣物、书籍、书信等珍贵文物,各房间布局也是按照知情者的记忆进行了原貌恢复。 博物馆部分开辟了“红色政权货币”、“人民币发展史”、“河北历史货币”及临时展馆等4个展厅。“红色政权货币”展馆收藏了大量解放前各人民政权发行的人民政权货币或根据地解放区货币;“人民币发展史”展馆则展出了自第一套人民币至今的多版别、多面值的人民币上百种;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历史货币”馆中收藏了从先秦时期开始的,在河北境内铸造或者流通过的古钱币。其中,以在石家庄市灵寿和平山出土的战国时期古中山国文物金贝和银贝最为珍贵,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历史地位人民银行、人民币都诞生在“小灰楼” 1947年7月,在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董必武的提议下,经中央同意,开始组建人民政权的中央银行,并准备在华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发行统一货币。后经中央批准,决定定名为“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1月初,董必武提出,要在平津解放前,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解放区统一货币,于是将原定在1949年1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决定,提前到1948年12月1日,同时首次发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后来简称人民币),原华北银行总经理南汉宸任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第一套人民币上的行名、年号和面额均出自当时已出任华北区政府主席的董必武之手。 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无疑是新中国货币史,甚至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新中国本位货币的诞生,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的确立。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及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在我国金融史、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极端混乱的货币制度的灭亡和新中国全国统一的、独立自主的、基本稳定的社会主义货币制度的建立。 曲折经历旧址曾改成剧院复原路漫长艰辛 “小灰楼”始建于1940年,最早为日伪华北建设总署和石门河渠工程处办公室。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后,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市执行委员会在此办公。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此宣告成立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迁往北平。“小灰楼”交驻军使用、管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小灰楼”先后被出租、改成歌剧院、洗浴中心、饭店等场所,楼内外的建筑格局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以致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经辉煌的历史。 在此期间,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呼吁恢复、抢救“小灰楼”的声音一直不曾停止过。 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和参与下,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加快了抢救和保护“小灰楼”的步伐,先后于1998年11月和2002年9月向人总行呈报了《关于抢救性保护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的请示》、《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收回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的请示》等,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重视和批准。 2002年,人民银行总行决定采用有偿转让的方式收回旧址,责成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具体办理。 2006年10月13日,在石家庄市文物部门的积极支持协调下,“小灰楼”由北京军区石家庄房地产管理处移交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2009年3月、5月,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和房产管理局分别给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颁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的土地使用证书和房产所有权证书。至此,历经坎坷的“小灰楼”终于得到了最好的保护。 参观指南开放方式:免费 参观者须评有效证件免费领取门票,凭票入场,一证一票,不得多领。 开放时间:每周二、四、六上午9:00-11:00下午14:30-16:3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