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志平 |
释义 | 著名眼科医生,1950年生於香港,籍贯广东顺德。何志平学生时期曾醉心小提琴,中六时夺得电台举办的音乐节奖学金,1968年赴美国进修音乐,其后改念化学、物理,最后在田纳西州温德宝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另有弋阳县书法家协会理事也名为何志平。 中文名:何志平 国籍:中国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50年 职业:医生,教授,香港政务官 毕业院校:田纳西州温德宝大学 主要成就: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香港特区艺术发展局主席、香港特区管弦乐团监察 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基本信息个人背景: 1950年生于香港;赴美留学获田纳西州温德宝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家庭状况: 妻子为息影女星胡慧中,育有一女 任职履历: 1984年,回港任教香港中文大学;1988年任眼外科教授,其后历任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眼科医院教授 曾任香港特区筹备委员会和选举委员会委员、艺术发展局主席、管弦乐团监察 委员会委员;曾服务于中医药发展筹备委员会及临时市政局等机构 2002年7月,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 简介(Patrick Ho Chi-ping) 是一名眼科专科医生。在港接受中学教育之后,赴美留学及受训十多年,于1976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1984年,他回港任教大学中文,到1988年任眼外科教授,其后历任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眼科医院教授。1993年,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任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何医生对推动文化艺术发展作出不少贡献,现任艺术发展局主席及香港管弦乐团监察委员会委员,并曾经创办多个管弦乐团。何医生为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还曾服务于中医药发展筹备委员会及临时市政局等机构。2002年7月任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2003年任全国第十届政协委员,现任港区政协委员。何志平先生五年勤政期间的文章与讲词汇集成了《文化政策与香港传承》一书,该书以“一国两制”为大背景详细阐述了作为中西文化融合前沿的香港文化特点,进而讨论了传统文化在香港的发展情况,同时从香港的文化政策与管理模式中提出了借鉴与反思。 香港与内地文化产业合作的前景香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和独立关税区,加上自由的市场政策、独立的司法制度、自由流动的信息网络、国际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丰富的海外市场开拓经验,一定可以在内地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而内地各地拥有不同的优势,包括丰富的文化资源、巨大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也是发展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我们两地互相合作、结构互补,一定可以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拓展新的领域,增添新的内容。 在全球化形势下,中华文化必须寻找新的扩展方式。文化产业是一条流动而开放的产业链条,可以将各地的文化创意、生产要素和销售市场连接起来。中华文化区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包容性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色彩。我期望我们中国人可以利用创意产业的金色链条,将整个国家各方面的优势都结合起来,再将中国与周边的区域市场结合起来,进而与世界连接,发展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也让世界分享到中国的先进文化,从而增进区域和平,确保中国的长远利益。 中国是个大国,在开放政策方面必须要考虑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开放需要有秩序地逐渐进行,例如货币改革和金融市场开放,必须审慎而行。香港则历来是自由社会,而且是城市经济,没有太大顾虑,可以全方位对外交流。然而,香港缺乏经济腹地,而且对外谈判等国际角力,则需要国家在背后支持。 香港回归后,正好解决了国家和香港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和威力。目前只是在金融合作等方面较能展示,其他方面仍有潜力,需要时间来摸索工作的模式。 香港回归后,各界相当关注如何在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问题。为此,公民教育委员会联同青年事务委员会于2004年中成立了"国民教育专责小组",目的是制订在学校以外推广国民教育的策略及计划。专责小组于2004年国庆节开始推出"心系家国"电视宣传短片,每天在各大中文电视台的主要新闻前播放一次。这是香港首次贯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宣传短片。 短片的主题,即"心系家国",旨在表达国民关心家庭和国家这份自然的情怀,我们希望藉着短片提高市民的国民意识及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 文化香港首次贯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宣传短片。 短片的主题,即"心系家国",旨在表达国民关心家庭和国家这份自然的情怀,我们希望藉着短片提高市民的国民意识及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 短片推出初期,我们收到不少市民的意见,当中包括赞赏湴批评的意见,其中较多人提出的意见是在短片中加上国歌的歌词。因应市民的诉求,国民教育专责小组于2004年底为短片配上了国歌歌词,让公众更熟悉国歌的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国歌的认识,国民教育专责小组于2005年5月底开始加强改进"心系家国"短片的内容,由嘉宾讲解有关国歌的历史、制定的时代背景及歌词的精神等资料。 "心系家国"短片自推出至今已有大半年,我们收到的公众意见数目逐渐减少,显示市民逐渐理解播放短片的目的,也普遍接受我们因应市民的意见对短片做出的改动。我很高兴现时我们收到的意见,较多是有关对国歌歌词及背景的查询,可见短片引发了市民进一步了解国歌的兴趣。我们现正制作新一辑贯以国歌的电视宣传短片,短片将以《祖国近貌》为题,预计于2005年下半年推出。 这个过程给我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即如果你坚信一件事情是对的,是应该做的,你就要坚持到底,不怕批评。只要本着爱国之心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一定可以逐步得到认同。 在家里不谈政策方面的事,何志平不把公事带到家里去。但何志平的工作受到她默默的支持。由于夫人以前工作的关系,何志平同电影界很多导演、制片、演员以及其他方面的文艺家很熟悉,使何志平有机会深入了解文化事业,以及他们的需要和想法。 振兴香港电影业 香港曾有"东方好莱坞"之称,港产片曾是香港欣欣向荣的标志,也是香港文化的最佳展示平台。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渴望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 何志平希望透过CEPA,为香港电影业打开国内(尤其是珠三角)的市场。 通过康文署电影资料馆举办的各项活动,提高市民对电影欣赏的兴趣,并突显电影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每年拨款超过100万港元,资助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香港国际电影节在添马舰举行的户外播影活动,其中包括一晚播映港产电影,向市民推介本地的优秀电影作品。 康文署辖下的电影节目办事处,为推广香港的电影和录像文化,常年举办和赞助约900场电影和录像节目、工作坊及研讨会等,并通过举办各种专题电影节目及相关活动,例如"世界电影经典回顾"、"儿童电影合家欢"、"微波国际媒体艺术节"等,以推动本地电影及媒体艺术的发展。 何志平还积极寻求与各领事馆、文化机构及电影组织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电影节目,以提供公众欣赏多元电影文化的机会,并促进文化交流。2005年的节目包括"中国电影展"、"德国电影精选"、"南非电影节"和"法国电影节"等。 通过香港演艺学院的电影课程,为电影界提供技术人才。举办"第三届大中华地区大学生影视奖"及青少年讲座等推广活动,提高香港作为亚洲影视娱乐中心的地位。 香港艺术发展局屡获民政事务局辖下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拨款进行独立电影拍摄计划,鼓励创意,发掘并培育有潜质的本地电影制作人,提高电影工业的艺术素质。 民政事务局的工作中国自从周朝以来就是文明大国,很多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古人也曾面对,也有概括性的论述。现代的中国人必须继承这些知识,面向现代社会才有根底,也才有自己的民族视野。香港成功争得协办奥运马术比赛,是特区政府和有关方面努力的结果。您说协办马术比赛"有危也有机",为什么? 能够有一个奥运项目在香港举行,就算不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至少也可说是百年难得一遇,至少在我有生以来,是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协办一个奥运项目,也是将奥运精神、体育精神带来香港,我希望能做到全城沸腾、全城投入这个项目,凝聚社会的力量,也可向国际社会显示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气魄,以及我们做主人翁的好客活力。这个对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很有帮助。当然,国家能够举办2008年奥运,我们能够分享其中的光荣,这种参与感和投入感更是不用说的了。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香港可藉着举办马术比赛的项目,将体育政策的发展提升至另一台阶,使香港市民都关注香港体育发展,关心我们的运动员,使我们这些站在运动员一边负责体育政策的官员能大声点讲话,争取资源,为体育发展谋求更长远、更有力的推动,为精英运动员和普及化的运动项目,能大声讲话。这个对体育发展来说是莫大的裨益。 现在距离我们举办赛事还有三年光景。在这三年内,我们会尽量推动、推广及宣传马术。由于现时马术在香港仍然是一个小众活动,所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也希望香港马术联会能够把握今次机会,将马术这个项目推广给香港市民认识。我知道亚太区、澳大利亚,甚至日本及马来西亚均对马术非常有研究,市民对这方面也很热心,所以我们有很大发展空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论语·学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首就是这三句话,都是讲做人如何达到心境愉快的。首两句意思都知道,第三句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作为政府官员,有时候要做一些艰难的工作,能够与民众或者传媒沟通,得到宣传当然好,但在香港目前的氛围里,往往不能尽如人意。不被别人所了解,或被人误解,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对待,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依法施政,以民为本。 《论语·里仁》还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不怕没有职位,怕的是自己没有能够任职的才能;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问题是要使自己有可以为别人知道的才能本领。 政绩,不是何志平我一人的功劳,是整个特区政府的同事和相关民间团体的合力。做必要的政治宣传,不是要为自己争取政绩,而是要肯定整个团队的努力,提升士气,令施政畅顺。 "为政不在多言",政绩不政绩,宣扬不宣扬,要看政策的本身需不需要民众理解、或者谅解,需不需要支持。个人荣誉是其次,重要的是基于工作性质的考虑。 “不是一个很成功的父亲”香港地区工作具体烦琐,市民的需要也很细微。何志平不厌其烦,微中入手,为市民做了一件件实事。振兴粤剧、筹办2009东亚运动会、成功争取协办北京奥运马术比赛、解散康体发展局成立体育事务委员会、保护文物古迹、恢复抢包山民俗活动和国际龙舟赛等,看起来虽多少有些庞杂,却无一不是市民关心的话题。 何志平是特区政府中最早力主推动与内地融合的主要官员之一。他上任以来,不仅与泛珠三角地区签订了一系列文化体育合作协议,而且与国家体育总局就体育合作达成协议,还与内地许多省市建立了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中学时代一起就读香港男拔萃书院的同学说,何志平是个奇才,他是读完音乐再读医的,居然成了眼科权威。何志平学生时期曾醉心小提琴,中六时夺得电台举办的音乐节奖学金,1968年赴美国进修音乐,其后改念化学、物理,最后在田纳西州温德宝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完成后,他在美国当了一段眼科医生,之后在哈佛大学任教,1984年返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当教授,1994年起私人执业。据他当年的助手说,他把音乐融入医疗,"同病人做手术时一定会播古典音乐给病人听"。 而音乐还使他体悟到如何从政:"初期接触时可能感到辛苦、气馁或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在九龙油麻地板房里长大的何志平,12岁那年在学校第一次观看管弦乐表演,就爱上了小提琴。但由于家景不宽裕,当他提出想学小提琴时,遭到了妈妈的反对。后来,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终于答应他借学校的琴来练习。当时的何志平个子小,手也小,拉弓时很吃力。几经辛苦,才找来一把相当于成人用琴四分之三大小的小提琴来练习;等到长大后改拉成人小提琴,又要重新调整所有的姿势。"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当时确实吃了不少苦头。" 弃医从政,何志平失去的不仅是丰厚的收入,还要承受从专业权威到每天面对责难甚至人身攻击的落差。但对他来说,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冷落了家中至爱的妻小。2005年6月18日父亲节前夕,他在题为《寄女儿》一文中写道:我并不是一个很成功的父亲。最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多时间陪伴我5岁的女儿。有时候半夜回家,带着内疚静静地倚在床边,看熟睡的女儿,是那么美丽,一日的疲累减去大半,更会决定明天一定要抽时间陪她玩,但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承诺。 因为公务繁忙,很多时候都觉得对不起她们。但太太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要向她说一声多谢。可能只有零碎的时间在一起,所以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相聚时间,彼此的感情都显得特别浓烈。每天最快乐的时间,就是早上上班之前与太太和女儿围在一起的时光,在完全属于我们的私人空间里谈谈情,说说笑。 多年前,何志平与前妻生下一子一女时,正专心为事业冲刺。“当时还年轻,以为还有很多日子,对与子女的相处没有现在这样珍惜,心思也没有花那么多。”1997年他与影星胡慧中结婚并生下爱女后,一家三口非常恩爱。笔者2003年初第一次采访他时,他特意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和太太及女儿的影集给笔者欣赏,还一边不停地介绍拍摄的时间和地点。如今,有心多些时间陪伴妻女,却由于公务繁忙成了奢望!“现在要为整个香港服务,加上民政范畴很广阔,特别是周末社会活动特别多,差不多一星期要做足七天。”话语中带着莫大的遗憾和歉疚。 新时代的中国高官何志平的直觉感受,是善良有诚意的人,觉得一个新时代的中国高官,最主要的是具有品格和文化内涵,而不是像西方政界那种无人格又满口正义的政客。何志平起码在先决条件上,似是具备这些特质。过去我只和他下属高官交往过,发觉均能开明而听民意,对海外关系也做得不错。 最近因一个巧合,却有机会认识这位香港高层人士。……他的太太胡慧中走过来介绍我们认识,就是如此会面了。 与何太胡慧中已有多年未见面,从前在艺人之家认识,她曾和我讨论《左传》与四书,使人惊讶这位艺人的才学知识与众不同。后来一别多年,知她嫁了何医生,如今再见面,风采依然,而其先生亦非等闲之辈。与何志平谈,发觉没有官僚味,似乎甚有真诚而不具心机,像朋友多过高官。 特区政府高官中,何志平也是一位敢于公开表明自己政治观点的人。2005年母亲节,他在香港媒体上有感而发撰文说:"亲恩如大地,宽厚慈祥,不论你如何作为,大地都支持你,包容你,不计较你坐在肩上,踏在身上。一家如是,一国又何尝不是如此?祖国在香港回归后,何尝与香港计较过?香港的吵闹喧哗,只要是儿女发出的声音,我想国家都不会觉得难听,都会包容,毕竟是刚回家的孩子,欢喜还来不及哩。孩子病了,或者生活有了困难,国家马上出手援助,救子女于水火脱离灾难……" 在香港多元化的环境里,为官不易。对此,何志平有自己的认识:"不被别人所了解,或被人误解,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对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依法施政,以民为本。" 弋阳县书法家协会理事字太平,号闲乐斋主,一九七六年出生于江西省贵溪市,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弋阳县书法家协会理事,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创作部委员,中国黄海书画传播网顾问。 书法作品主要获: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丽州书画社全国书画师作品展金奖;"唐宋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 新世纪“避暑山庄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中国书法美术作品展铜奖(珠州市文联);“今古墨缘杯”全国书画新作大赛三等奖(湖南省书协);首届中国少字书法大赛优秀奖(湖南书协主办);“长江魂、草原情”中国书法名家大展优秀奖(满州里市书协);第二届中国`常德诗人暨书画艺术节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展优秀奖; 入选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同一首诗 ”全国书画大展;入选“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 入展江西省第三、四届青年书法展(江西省书协主办), 入编湖南书协主办的《首届中国书画小作品大赛作品集》等二十多次奖项和十多次入编各种典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