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增科 |
释义 | 何增科(1965~),男,生于中国河南灵宝,政治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简称“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后导师,中央编译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廉政研究室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子课题首席专家。 概况主要研究领域:专业领域为政治学,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重点为腐败与反腐败、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政府创新与民主治理等。主持国内外各类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6项。著有《政治之癌——发展中国家腐化问题研究》、《反腐新路——中国转型期腐败问题研究》等10余部著作.通信地址:中国100032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学历学位1981~1985年,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新乡)政教系并毕业,获文学学士; 1985~1988年,吉林大学政治学系并毕业,获法学硕士; 1988~1991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前身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并毕业,获政治学博士; 工作履历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情况1991年07月毕业后进入中央编译局当代所工作至今,历任副处长、处长、副所长、所长。 1995年08月~1995年10月,参与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学术会务工作并任会议联络员和正式代表。 1998年10月~1999年01月,受聘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咨询专家,与胡鞍钢、巴里·诺顿等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1999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2000年01月~03月,曾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印地安纳大学参加研讨会或作演讲。 2000年04月~05月,参加中宣部委托我局的重大课题研究,为课题报告的主要执笔人,该报告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2000年08月底~12月初,借调到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从事理论服务工作。 2001年02月~04月,参加中央调研一组的理论调研和报告起草工作。 2001年07月,赴泰国曼谷参加第三届亚洲发展论坛。 2001年09月初~11月下旬,参加中央办公厅调研组的理论调研和报告起草工作。 2002年05月,赴德国杜易斯堡大学参加“基于地区共同体建设之上的东亚和东南亚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探讨”国际学术会议并就中国转型期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探讨作了专题发言。 2002年08月,赴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参加“中国基层自治”国际研讨会。 2003年05月25日~28日,受透明国际资助赴韩国汉城参加第十一届国际反贪污大会并做专题发言。 2003年11月27~29日参加由欧洲议会和社会党国际在布鲁塞尔共同主办的“全球进步论坛”,并就“联合国改革:中国的观点”做专题发言。 2004年06月01日~15日,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参加第二届中俄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并做“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转型”专题发言。 2004年11月07日~14日,赴南非开普顿参加政府创新项目国际联络人会议。 2005年05月, 率团赴韩国首尔市参加联合国主持召开的“政府创新国际论坛”,随团人员有我局当代所赖海榕、陈家刚、丁开杰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冉冉。 2006年02月22日~03月10日,借调到中宣部参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写作工作。 2006年04月11日~19日, 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赴江苏昆山的调研工作, 随后参加了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 2006年05月15日~19日,率团赴韩国京畿道参观考察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问题,并与西江大学东亚研究所商讨了学术合作与交流的有关事宜,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徐秀丽教授、我局当代所研究人员赖海榕、王燕燕和刘承礼参加了学术访问。 2006年06月12日~14日,前往英国威尔顿公园参加“强化民主治理:公民社会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年06月24日~25日, 在杭州出席由浙江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的“非政府部门、地方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主题发言并担任评论人。 2006年09月26日~30日,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迪肯大学参加“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比较”国际研讨会并就“民主化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为题做主题发言。 2006年10月19日~11月30日,借调到中央办公厅参加中央重大课题调研工作。 2006年12月20日~29日,应台湾大学政治学系许远东讲座基金邀请, 前往台湾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先后在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中山大学政治学所、政治大学政治学所发表四场演讲,内容分别为:“当代中国反腐败的理论与实践”、“民主化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大陆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制度环境”。同时还在高雄参观了生态教学观光农场、潮州镇政府,在台北市分别拜会了台北市政府政风处和监察院,与接待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2007年02月08日~11日 何增科同志应国立新加坡大学东亚研究所邀请赴新加坡参加"东亚的民主化与中国的政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专题发言。 2007年02月27~03月04日何增科、丁开杰等同志赴德国杜伊斯堡参加“中国:地方管理”国际研讨会。 2007年07月15日~25日,何增科率“依靠制度建设遏制商业贿赂”课题组成员前往英国进行学术访问,考察英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做法和经验。 2007年10月01日~11日,何增科随中央编译局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国际马克思大会”和“中国日”活动并做“中国渐进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的转型”专题发言。 承担课题情况(1)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承担其中第4部分“国家的结构”的写作任务,1987~1993年,出版编著《当代西方国家理论评析》。 (2) 发展中国家廉政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1992~1994, 出版专著《政治之癌—发展中国家腐化问题研究》。 (3)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福特基金会项目),参与, 承担其中“政府职能的转变”的“台湾”部分的写作任务,1994~1995,本人承担部分以论文形式发表。 (4) 90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追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参与,承担其中“社会主义和市民社会”一章的写作任务,1995~1997,出版编著《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 (5)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研究:以新密市为例(福特基金会项目),参与,承担主报告后三部分和曲梁乡的分报告的写作任务,1996—1997, 研究报告结集出版《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 (6) 国际反贪污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所外项目),参与,承担并主持其中“非洲篇”的写作任务,1997~1999,出版编著《国际反贪污的理论与实践》。 (7) 1999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国家作用与人类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 所外项目),参与, 承担其中第3部分“改革时期的国家和人类发展”的写作任务,1998~1999年,已出版研究报告《1999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国家作用与人类发展》。 (8) 中宣部委托中央编译局课题,参与,主要执笔人之一,2000年05月上旬完成。 (9) 中国转型期的腐败和反腐败:一种制度分析(中央编译局项目),2000~2001年,本人主持,完成最终成果《反腐新路——中国转型期腐败和反腐败研究》,现已结项。 (10) 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创新(福特基金会项目),2000~2002年,2003~2004年,该项目为评估与颁奖项目,已举办两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选拔与颁奖,同时对首届10个优胜奖进行了案例研究并结集出版,协助课题负责人俞可平同志组织实施该项目。 (11) 当代治理和全球治理问题(财政部、外交部等三部委联合委托研究课题),参与,最终成果为内部报告,2002年02月中旬结项。 (12) 中国基层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央编译局重点项目),主持,2002年07月~2004年07月,已结项。 (13) 村民自治的政治文化分析(与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合作课题),任中方课题主持人,2002~2004年。 (14) 新时期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央编译局委托项目),主持,2002年01月~2004年12月,已结项。 (15) 我国社会科学领域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调查与思考(中央编译局重大项目),主持,2003年03月~06月,已完成。 (16) 国际人才竞争的形势和对策问题研究(中央组织部委托研究项目),主持,2003年07~08月,已完成。 (17) 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方面做法和经验的比较研究(中央组织部委托研究项目),主持,2003年07~08月,已完成。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央编译局重大项目),参与,2003年。 (19)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2002~2003年,已完成。 (20) 执政党执政方式转变与宪政(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宪政”之子课题),参与,2004~2006年。 (21)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研究(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研究项目),主持,报告执笔人,2004年04月~05月,已完成。 (22) 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研究课题之子课题“经典作家论农业和农民问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2004年启动。 (23)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项目),参与,第一分报告执笔人,2005年启动,已完成。 (24) “腐败防治与政府责任”(该课题为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之子课题),主持,2005年启动, 进行中。 (25)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市资助课题),协助主持,2006年启动,进行中。 (26) “有效预防与惩治腐败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清华大学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2006年启动,参与并主持其中一项子课题的工作。 (27) “有效预防与惩治腐败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河南省委党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参与并主持其中一项子课题的工作。 (28) “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委托课题),主持,2007年启动。 (29) “依靠制度建设遏制商业贿赂”(英国全球机遇基金课题),主持,2007年启动。 (30) “中国治理评价框架”(联合国开发署民主专题信托基金资助),协助俞可平主持,2008年启动。 获奖情况(1) 《深化改革构筑反腐败的宏观制度结构》于2001年荣获中直工委纪念建党80周年反腐倡廉理论征文1等奖。 (2) 2003年获中组部、人事部等六部委授予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 (3) 《关于西方思潮对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影响的调查与思考》(内部调研报告,执笔人)于2003年获中央编译局优秀学术成果调研报告类特别奖。 (4) 《村民自治与治理变迁》(论文)于2003年荣获中央编译局优秀学术成果论文类2等奖。 (5) 《浅析政党的转型和现代化》(论文)于2003年荣获中直机关党建研究会2002年度课题研究优秀论文2等奖。 (6) 《农村治理转型与制度创新:河北省武安市“一制三化”经验的调查与思考》于2003年获民政部“村级选举与自治机制”有奖征文3等奖。 (7) 《反腐新路——中国转型期腐败问题研究》(专著)2004年获中央编译局优秀学术成果专著类2等奖(1等奖空缺)。 (8) 2005年04月26日荣获中直机关工会联合会授予的“中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9) 2005年07月被推荐为中央组织部“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 (10) 2006年07月,《关于推进党的执政方式改革的若干思考》的论文荣获中直机关党建研究会2005年度课题研究1等奖。 (11) 2008年01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述要”的论文获中央编译局第3届优秀学术成果奖论文类1等奖。 培训挂职情况(1) 1991年07月~1992年07月,在北京市昌平县长陵乡政府社会实践1年。 (2) 1997~1998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布拉福德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行留学进修。 (3) 2002年09月,受福特基金会资助,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牛津大学联合举办的为期两周的“人类发展:从理论到实践”培训班。 (4) 2004年09月到11月初,参加中央党校党建班(地厅班)进修。 (5) 2005年06月11日~07月22日,参加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委托山东科技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在山东泰安市举办为期1个半月的“中央国家机关中青年领导干部赴美英语口语强化班”。 (6) 2005年08月13日到12月23日,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并由美国杜克大学桑福德公共政策研究所承办的为期4个半月的“公共政策与管理”中国行政官员培训班。 (7) 2007年03月13日~24日,参加中组部人才局与培训中心主办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班。 (8) 2008年01月13日到18日,参加中宣部组织的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系统十七大精神学习培训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