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羽道 |
释义 | 何羽道,原名金榜,学号远耀。后改名羽道,号翼人。光绪八年六月初八日(1882年7月22日),生于湖北省汉川县南河渡蓝家岭(今属汉川市南河区姜岭乡)。世居何家畈北头,家世艰难,祖父屡受土豪劣绅欺压,终被迫迁居蓝家岭。1928年1月4日,壮烈牺牲于汉口济生三马路刑场。 简介何羽道姓 名:何羽道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北汉川市南河乡 出生年月:1882年 牺牲日期:1928年01月04日 生平青年时代故何羽道出生,即取名金榜,学号远耀,盼异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稍长,合家不顾谋生艰难,百计供其读书。18岁考中秀才。 1903年进新式学堂汉阳府中学前堂,开始产生民族革命思想。后转省立文普通中学堂,与宋教仁同学。改名羽道、翼人,取自“保障民权,羽翼人道”。 1906年,聘入豪门为家教,并随其东渡。未几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前后11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毕业。受孙中山影响加入东京同盟会。 “教育救国”1912年初奔父丧毕,曾任职武昌民政长公署。目睹辛亥革命后政治依然腐败,愤极辞职,二次东渡。 1917年学成归国,定居武昌。在国立高等商业专门学校和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任经济学教授,讲解货币论、银行论及宪法等课程,是我国货币银行理论界第一代学者。 1923年,军阀萧耀南悍然制造“二·七”惨案。湖北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生施洋律师惨遭杀害。何羽道由此而知,军阀政府不推翻,“教育救国”终是空话。 革命之路1924年,国共开始合作。董必武、陈潭秋等回湖北秘密筹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时北洋军阀盘踞湖北,甚不利于董必武、陈潭秋。董、陈找到何羽道。何羽道欣然效力,并接受介绍加入国民党,积极协助筹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 1925年省党部成立,何羽道与董必武、陈潭秋、钱亦石、吴德峰、李汉俊、邓初民等革命家并肩战斗。时董、陈、钱、吴等经常出入何公馆,暗中商讨革命。何羽道即从此走上共产党人的革命道路。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年底,国民政府迁来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中心。为适应形势发展,省党部决定提前召开四次省党代会。何羽道和董必武、钱亦石、吴德峰等周密部署。 1927年元旦,国民党湖北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举行,13日闭幕。新选出省党部执委15人,有孙科、董必武、钱亦石、李汉俊、邓初民、吴德峰、何羽道等。新一届省党部最高领导机构常务委员会由董必武、钱亦石、何羽道三人组成。董必武、钱亦石、何羽道鼎力支持毛泽东开办农讲所,拨款1万6千多大洋为资,在当时,这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1927年3月7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上课。毛泽东聘何羽道在农讲所教授经济学。时恽代英、李立三、瞿秋白、彭湃、方志敏、邓恩铭、夏明翰、周以栗、李达、陈荫林、于树德,及邓初民、李汉俊等一大批著名人物并在农讲所任教任职。 4月12日,国民政府令:任命武汉市政府委员会委员。有何羽道、苏兆征、陈公博、吴士崇(即吴德峰)、詹大悲、向忠发等11人。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4·12” 反革命政变。 5月13日,夏斗寅发动反革命叛乱,反动分子乘机造谣,局势日紧。何羽道镇定自若,频到群众大会讲话。 6月7日,何羽道主持武汉国民党党员大会一致通过“讨伐蒋介石通电”。 6月27日,何羽道政治报告指出“肃清北方一切反革命势力,讨伐蒋介石。” 7月11日,汪精卫反共政变之前夕,何羽道仍不避斧钺,出面主持“任剑若烈士追悼大会”。 7月15日,汪精卫举行“分共会议”,正式与蒋介石合流。汪几次派人拉拢何羽道。何云:“我是宁可不活命,也决不反共。”人们劝他离开武汉。何说:“要继续干革命,总得有人流血,牺牲也是本分。此等关键时刻,我岂能逃避了事?” 7月底,根据中共指示,共产党员全部退出国民党各级党政机构。何羽道与董必武、钱亦石一起撤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正是在这革命最危急时刻,何羽道由董必武亲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壮烈牺牲11月,蒋介石任命军阀胡宗铎、陶钧为武汉卫戍正、副司令,镇压革命。胡,陶提出“宁可错杀三千,不使一人漏网”。武汉共产党员由八千多人锐减到四、五百人。17日下午,胡、陶宪兵突袭日租界,逮捕杀害李汉俊、詹大悲。随后全力抓捕董必武。董决定马上离汉,并要何羽道一起离汉。何坚不同行,认为两人同行目标太大,不利于董必武脱险。董必武走后不久,敌人冲进秘密住处,故没有抓住董必武,抓走何羽道。何羽道在狱中写道:“吾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祖国为人民而牺牲,死固宜也。兴中国者,其惟共产党乎!” 1928年1月4日,汉口济生三马路刑场,何羽道被胡陶枪杀。临刑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何羽道烈士墓位于汉川南河凤凰村兰家岭湾。何羽道,原名远耀,字翼人,化名胡文卿,1882年生,汉川南河兰家岭人。曾为第一次国共会作时期湖北省党部三常委之一,由于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一边,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敌视。1928年被捕,牺牲于汉口济生三马路,死时高呼“共产党万岁”等口号。 何羽道牺牲后,其遗体葬于家乡。1985年,汉川县人民政府拨款对烈士旧墓进行了复修。墓地为砖石水泥结构,长10.58米,宽7.36米,四周砌有围墙,墓正中封土用水泥浇灌,烈士碑底高1.83米,厚0.84米,宽1.54米,碑高2.33米,宽1.41米,厚0.19米,碑身黑体金字,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字曰:“何羽道烈士之墓,胡耀邦一九八五年三月十日”。碑背面刻着烈士生平,系国务院参事杨玉清撰文,中央文史馆馆员杨萱庭书丹。碑前栽有万年青及松柏,两边还有供人瞻仰用的石桌、石凳,墓地庄严雅致,宁静肃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