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文胜 |
释义 | 何文胜教授,香港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学历,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曾出版多本中小学语文教学专著。 简介何文胜博士,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学历。现任亚太语文教师学报副主编、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理会理事。 简历中学语文科教师,中学语文科科主任。 香港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至2002年3月)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材选粹”特约研究员 “师范教育科研课题”《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特约研究员 成就专业服务中国语文校本课程设计交流中心顾问 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小学校长会:小学教师创意教学培训计划,研究小组成员,中文科创意教学顾问(优质教育基金项目) 宣道会陈朱素华纪念中学:初中中国语文能力训练为本实验课程(优质教育基金项目)及中国语文及文学科顾问 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如何透过学科教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协和小学:语文科创意教学工作坊 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创意写作教学 亚太数码教育及培训学会 义务顾问 大埔神托会:如何透过学科教学来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 圣公会莫寿增会督中学:高思维能力训练(中国语文科)顾问(优质教育基金课题) 大埔区中学校长会主办:中学语文教学品质圈顾问((优质教育基金课题) 圣公会莫寿增会督中学:中文科义务顾问 山咀公立学校:中文科课程改革顾问 三水学校:全方位学习中心/多元感官图书馆计划(优质教育基金项目) 研究及教学兴趣中国语文课程、教材编选、中国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及设计、语文教学心理学 学术研究专著 何文胜(2003):《世纪之交香港中国语文教改评议》,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 何文胜(2005):《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编选体系的比较研究》,香港,文思出版社。 何文胜(2006):《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思出版社。 何文胜(2006):《两岸三地初中中国语文教科书编选体系的承传与创新研究》,(约23万字,将于2007年4月出版) 编著 何文胜(2004):《能力训练型编选体系中国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至第六册),香港,文思出版社。 何文胜(2004):《能力训练型编选体系中国语文实验教科书》.课业纸(第一册至第六册),香港,文思出版社。 何文胜(2004):《能力训练型编选体系中国语文实验教科书》.课本教师用书(第一册至第六册),香港,文思出版社。 何文胜(2004):《能力训练型编选体系中国语文实验教科书》.课业纸教师用书(第一册至第六册),香港,文思出版社。 何文胜(2004):《能力训练型编选体系中国语文实验教科书》.光碟(第三册至第六册)。 主编 何文胜、巢宗祺、何国祥主编(2001):《中国语文及人文素质教育》,香港,香港教育学院出版。 何文胜主编,何国祥、谭邦和副主编(2002):《新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香港,香港教育学院出版。 何文胜执行主编(2003):《语文课程革新与教学实践》,香港,香港中文教育学会出版。 何文胜主编,郑国民、何国祥副主编(2004):《中国语文教育百年暨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改革》,香港,香港教育学院。 何文胜主编,金振邦副主编(2005):《信息时代的中国语文教育》,香港,文思出版社。 合编 潘铭燊、何文胜、张本楠编(1998-2000):《亚太语文教育学报》,香港,香港教育学院出版。 李玉梅、何文胜、汤浩坚、张本楠编(2001-2005):《亚太语文教育学报》,香港,香港教育学院出版。 何国祥主编,何文胜、傅健雄副主编(2002):《语文教育的反思》,香港,香港教育学院出版。 倪文锦、何文胜(2001):《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语文教育初探》,北京,高等教育出社。 徐林祥主编,王乃森、李新宇、何文胜副主编(2001):《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指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论文(书籍)(2003-2007) 何文胜(2003):〈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定稿)评议〉,辑于何文胜主编《语文课程革新与教学实践》(香港,香港中文教育学会),页187-201。 何文胜(2003):〈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教材编选体系的角度〉;载于周汉光编:《多元化中文教学》,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与教学学系,页3-18。 何文胜(2003):〈语文科与创意思维能力的训练〉,载于许明辉主编《创造思考教学设计教材套》,香港,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小学校长会,15-16页。 何文胜(2004):〈香港中学中国语文新课程简介与评议〉;载于何文胜主编:《中国语文教育百年暨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改革》,香港,香港教育学院,页101-115。 何文胜(2004):〈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小一至小六)谘询稿及学习单元设计示例评议〉,载于朗文香港教育语文教学研究组编《语文教学(双月刊)》,第27期,3-12页。 何文胜(2004):〈单元教学、校本教材编选与多元的语文教学──落实新加坡新编「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基本精神方法的建议〉,载于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编《华文学刊》,2004年6月总第三期。 何文胜(2005):〈大陆两套教科书编选体系的评议〉,载于锺启泉编《全球教育展望》〔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主办,2005年第2期,51-56页。 何文胜(2005):〈对四套新课标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的再思考〉;载于郑浩主编《语文建设》〔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北京,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出版,页10-12。2005年第9期总201期 何文胜(2005):〈新高中中国语文科课程的评议〉,载于朗文香港教育语文教学研究组编《语文教学(双月?)》,第31期,8-16页。 何文胜(2005):〈两岸三地小学语文教科书编选体系及体例的比较研究〉,载于何文胜主编《信息时代的中国语文教育》,香港,文思出版社,237-264页。 何文胜(2006):〈由课程指引到教科书──从编选体系的角度评论落实的方法〉,载于《教育研究学报》,第21卷第一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何文胜(2006):〈校外评核报告中教与学的跟进方法建议--小学语文科的角度〉,载于朗文香港教育语文教学研究组编《语文教学(双月刊)》,第 期, 页。 何文胜(2006):〈课程指引的中小学中国语文科学习目标评议〉,载于朗文香港教育语文教学研究组编《语文教学(双月刊)》,第 期, 页。 何文胜(2006):〈〉,载于朗文香港教育语文教学研究组编《语文教学(双月刊)》,第 期, 页。 论文发表(2003-2007年,未刊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