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何万云
释义

何万云,全国知名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长期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和农业教育工作,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土地规划专业和筹建了土壤农化和农田水利专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在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开发中,对黑土研究、荒地勘测、泥炭资源开发、盐碱土改良及黑龙江省土壤普查和创建生态农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生平简介

何万云,1920年6月25日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江家屯乡北地碾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9岁就读私塾,12岁随父迁居奉天(现沈阳市)。1932年就读于奉天市市立第一小学,成绩优异。自学日语,考入南满中学堂,为留学日本打下基础。1941年考入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预科,1943年升入该校农学部农业化学科攻读土壤化学专业。在朦胧思想支配下,选择一条科学救国的道路,并为之奋斗终身。

1946年1~10月行先后在兴业公司和东北生产管理局锦州分局任化工科长;1946年10月以后便投身于高等农业教育事业,迄今已有52年。先后任东北大学农学院兼中正大学讲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沈阳农学院讲师,1950年10月该院迁往哈尔滨,任农学系土地规划系副主任、主任,1979年晋升为教授,1982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60年起任哈尔滨市政协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多年。1992年退休。何万云教授退休前任教于东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是一位退而不休、学习不辍、运动不止、老有所为的阳光老人. 1920年6月出生的何万云教授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举手投足稳健利落,声音洪亮.与何老的谈话轻松、自然,你能够感受到他的心中充满着乐观和希望.

1920年8月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国内知名土壤农化专家。1945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农艺化学科。任黑龙江省土壤、泥炭、水土保持学会名誉会长,兼任中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出版专著17部,译校著作6部。发表俄、英、日国际交流论文8篇,国内期刊论文36篇,内部刊物40篇。长期从事东北和黑龙江省土壤资源调查与综合治理工作。经常为省领导提出大量咨询建议,对建设黑龙江农业强省和生态示范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0年后,共参加社会活动35次。何先生本着“贵在参与”精神,为“三下乡”编写《种、养、加可选择的致富信息》、《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调查、改造的建议》、《黑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性思考》、《科学发展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研究会上的发言等,对省政府有关领导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何先生参加重要学术活动12项次。200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发起的“瑞驰杯”“我为龙江献一策”有奖征文活动中,何先生获得二等奖,奖励电脑一台。何万云老先生多次接受新闻媒 体采访,2003年4月1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李国红采访,主谈“水土流失与土壤保护问题”;接受黑龙江日报社记者王彦专访,并以“从田野里长出来的工业”为题,登在2003年6月25日《黑龙江日报》上。2004年初冬接受黑龙江省老区开发促进会陈治中的采访,以题为《岁老根弥壮 骄阳叶更荫》刊登在《开发研究与老区建设》2005年1期和《活力》2005年2期上。

简历

1920年6月25日 出生于辽宁省锦西县钢家屯。

1937-1940年 在奉天南满中学堂学习。

1940-1943年 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预科学习。

1943-1945年 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农艺化学科学习。

1945-1946年 任东北生产管理局锦州分局化工科长。

1946-1949年 任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讲师兼中正大学讲师。

1949-1950年 任沈阳农学院讲师。

1950-1956年 任东北农学院讲师。

1956-1978年 任东北农学院副教授兼农学系副主任。

1979-1996年 任东北农学院教授,1981-1984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

1997至今 任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现任黑龙江省土壤、泥炭、水土保持三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哈尔滨归国留学生联谊会副会长等社会工作。

技术成就

杏坛执教五十载 树人育才献国家

何万云,1946年10月起进入高等农业教育界迄今长达半个世纪,先后主讲过土壤学、肥料学、土壤调查与制图、世界土壤、土壤分析和生物化学等课程。1952年负责创建土壤农化系(1954年院系调整,合并到沈阳农学院)复又于1958年在东北农学院再创办该专业,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12名硕士以及1名俄罗斯进修生;1956年又创建了全国唯一的土地规划专业,聘请了前苏联B.契斯辛(B.Чewин)博士和T.布琼尼(Г.буyиoнны)教授讲课。为全国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8名研究生,成为全国从事土地规划事业的骨干力量。鉴于黑龙江省水利专业人材奇缺,于1958年筹建了农田水利专业,培养了大批献身于农田水利事业的人材。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学实践中,正式出版著作16部书,出版译校著6倍(俄、日语种),国际交流论文(日、英、俄语种)8篇。国内刊物发表的论文30篇,两项科研成果达世界选进水平,五次获省内奖励。

196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召开的全国农业发展规划会议,何万云作为农业教育专家参加了会议,有幸受到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在怀仁堂合影留念,这是他获得的最大殊荣。

勘查东北土壤 为开荒建场作贡献

1950年农业部组织由宋达泉任团长的东北土壤调查团,分三个组对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进行了考察。共历时4年左右。

何万云,任该团的第一组组长,组员有朱显谟、曾昭顺等人。他们对松嫩平原黑土区的呼兰、海伦、克山、拜泉、兰西等14个县市进行了路线调查,对黑土等土类的形成、分类、分布、特性、利用途径及制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调查成果刊于《土壤专报》。

1951年6月,何万云任东北调查团副团长辅佐宋达泉团长,并分工考察松嫩平原的吉林西部的农安、乾安6县的土壤。为开荒建场,创建高产稳产农田作了准备。

三江平原是个土壤肥沃的大草原,当时详测面积达2万多公顷,写出了土壤详查报告,并绘制了1∶5万的土壤详图。

这次荒地土壤勘测成果及为数年后由王震将军率领的十万转业官兵开进了三江平原,开荒建场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从此唤醒了沉睡的三江平原,如今已有数以百计的国营农场群星罗棋布在三江平原大地上,从它那里散发出了阵阵的稻麦香,昔日的“北大荒”成了丰衣足食的“米粮仓”。

开发泥炭新肥种

何万云是中国最早从事泥炭资源研究的专家之一。1955-1958年,受吉林省农业厅的委托,首次对蛟河、靖宇等6县进行了定点详查,对泥炭资源的分布、分类、造炭植物组成、资源质量及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全面分析。撰写了《东北地区泥炭土的研究报告——吉林省六县的泥炭资源调查和利用的研究》第一卷(1956),报告中列出泥炭资源面积、蕴藏量,附分布详图30 幅。同时认定这种泥炭资源在农林、园艺庭园以及工业、医药上应用前景广阔,并可制成泥炭肥和腐殖酸肥料。1957年,又受黑龙江省的委托,对桦川、尚志等8县的泥炭资源进行定点系统调查研究,重点放在评价泥炭在造肥、改土等方面的功能。最后写成《东北地区泥炭土的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八县泥炭资源调查和利用的研究》第三卷(1957)。

何万云在主持“三江平原治理”课题期间,曾组织省内科研院所和农场的36个单位62位人员,对三江平原的泥炭资源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写出31篇论文,收集在何万云主编的《三江平原综合治理科学研究论文汇编》(1976-1980)中。何万云还与曾广骥合作撰写了《三江平原泥炭资源及其利用》一文。为黑龙江省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即着力把已有的有关泥炭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研制出一种结构优、功能好、低成本、高效益的有机无机复合的泥炭肥。目前,这项成果已开始工业化生产。

创建生态农业实体模型

何万云在担任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与颜春起合作,带领中青年科学家,创建了三个现代生态农业实体模型:(1)肇东市涝洲乡生态实体模式。该乡位于松花江中游北岸的河漫滩上,水面、苇塘和沼泽湿地面积占39.4%,而人工建造的却是以旱田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为此,他们对全乡农业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调整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增建了水田,并在“碱巴拉”地上建鱼塘,在沙丘上营造樟子松林;实现田路林渠的建设配套,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控制了土地沼泽化和盐渍化;发展畜牧业。系统结构的改进取得了粮豆总产量和农业总收入增长70%以上,鱼每公顷产增加10倍,全乡产投比提高28.5%。(2)宝清县东明村生态农业实体模式。东明村是由挠力河泛滥平原和丘状剥蚀堆积台地两个单元构成。该村曾是林茂草丰鱼跃的富饶而美丽的村庄,数十年前的毁草毁林开荒使该村变成种植单调,粮食产量不高不稳,灾害频繁的穷村。通过对该村结构优化建设,使用地结构和产值结构趋于合理,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现在的东明村已是五谷丰登,六富兴旺、山川秀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3)海伦市毛家山小流域综合实体模式。该小流域处于岗地向河谷地转折的生态脆弱带上,在“以粮为纲”年代进行全面开荒之后,水土流失严重,开发不过百年,毛家山黑土区就变成沟壑纵横,土地支离破碎,生产力很低,人民生活贫困。遵循顶极群落和因地制宜利用生态位的原则,1982 年对该小流域进行了综合开发整治,并将四个专业承包户,迁入流域内定居,进行庄园式开发。

主要论著

1 何万云.土壤学.上海:商务部印书馆,1954.1~175

2 李昌华,何万云.松嫩平原盐渍土主要类型性质及其形成过程.土壤学报.1963,11(2):196~209

3 朱祖详,何万云.土壤学(下)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313~395

4 何万云.三江平原农业开发与治理战略.地理科学.1984,4(4):289~293

5 何万云.黑竜江—ヒしに海伦县の农业现代化にフソフ.札幌:北海道农村环境研究会.1983.1~15

6 何万云.黑龙江土壤.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846

7 何万云,日汉国土·土地·土壤·肥料综合词典.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6.1~85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