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何启东
释义

何东(1862-1956)原名何启东,字晓生,何启东的父亲是英籍荷兰裔犹太人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粤语音译何仕文),他母亲是中国人施娣,所以他本身欧亚混血儿。由于头脑精明何东很快成为香港的超级富豪,香港以前有句俗语,形容一个人不自量,就会说,“你以为你是何东阿”从这句话足以证明,何东先生的香港首富地位,可以富可敌国。

中文名:何启东

外文名:Robert HoTung Bosman

别名:何东

国籍:中国香港

民族:荷兰裔犹太人与中国人的混血儿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862年

逝世日期:1956年

职业:香港开埠后的香港首富

毕业院校:皇仁书院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何东家族的始创成员

籍贯:广东宝安(跟随母系)

何东生父何仕文的简介

概述

何仕文(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其中间名Henry是其名字英语化后的英语拼法,原荷兰名字荷兰式拼法是Henri)生于1839年8月29日荷兰,鹿特丹,卒于1892年11月10日英国,伦敦Bramham Gardens。是何东的生父,何仕文原是荷兰裔犹太人,何仕文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中国化其实是其姓氏Bosman的粤语音译,何东外文名字是Robert HoTung Bosman何东的外文名仍保留着Bosman这个姓(详见右图1908年纽约时报对何东的报道)但中文姓氏已经改姓何,1842 年香港开埠之后 ,吸引了一批寻找商机的欧洲商人及冒险家来香港,何仕文是其中的一位,何仕文于1859年抵达香港直至1873年离开香港,有传闻说何仕文曾经在香港怡和洋行工作,但根据历史的记载,何仕文拥有自己的公司Bosman & Co., 资料显示1868年香港大酒店开张时何仕文拥有部分香港大酒店的股权。同时他还是黄埔船坞的董事,何仕文的公司在海上保险的生意上与怡和洋行有较好的业务往来。1869年何仕文任荷兰领事,期间何仕文有感香港生意难做,他卖掉在香港的资产离开香港到英国发展他于1873年在英国伦敦开了间“东方代理”(Eastern Agency)1885年他关闭了他的经营了12年的“东方代理”到James Whittall的公司J. Wittall & Co.,工作直至1892年去世。由于何仕文在1888年入籍英国拥有英国国籍,这就是为什么部分人及部分中文媒体错误认为“何东家族”有英国血统原因,其实拥有英国国籍不等于就拥有英国血统“何东家族”有荷兰血统更为正确。

澄清事实

(1)Walter Bosman是何仕文的儿子何启佳的外文名,不是何仕文本人的外文名。

(2)Walter Bosman不是施娣嫁给另外一位欧洲人的名字而是施娣跟何仕文所生的儿子何启佳的外文名,跟施娣相好的欧洲人只有何仕文一人。除何仕文外施娣没有跟过任何洋人发生过关系。

简介

启东爵士(1862年-1956年),又名何东,字晓生,英文名Robert HoTung Bosman(罗伯特·何东爵士),其父是英籍荷兰裔犹太人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粤语音译何仕文),母亲是中国人施娣,所以他本身是欧亚混血儿。何启东是香港望族何东家族的始创成员,香港著名企业家,是香港大学创办人之一,与妻张莲觉共建东莲觉苑,是香港私立女子义学与佛教的重要里程碑。何启东元配为麦秀英。他生前信奉基督教,死后与元配合葬跑马地香港私人家族坟场(位于跑马地东莲觉苑)。何启东生父为荷兰裔犹太人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粤语音译何仕文),生母为祖籍广东宝安的施娣1869年何仕文任荷兰领事,期间何仕文有感香港生意难做,他卖掉在香港的资产离开香港到英国发展他于1873年在英国伦敦开了间“东方代理”(Eastern Agency)1888年入籍英国1892年在入籍英国四年后何仕文就去世,由于何仕文的离开,何启东自幼由母亲独力抚养,受中国文化熏陶,常常以中国人自居。幼年入读私塾,稍长转读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18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后随即加入广东海关,建立初步人际网络及华洋贸易的操作。1881年辞职海关加入香港怡和洋行华人部任职初级助理员专责翻译,因表现特出而获迅速提升为买办助理。在怡和任职仅两年的1883年接替姐夫蔡升南成为买办,不久更获委任为刚成立的香港火烛保险公司及广东保险公司的总买办。在任职买办的同时,何启东自资成立“何东公司”(HoTung&Company)从事食糖的买卖,而胞弟何福及何甘棠亦加入怡和成为买办。1894年何启东升任怡和洋行华总经理,于1900年以健康欠佳辞职,由其弟何福接任。

离开怡和后,何启东全力发展自己的生意,除一般贸易外,还进军航运及地产买卖。何启东于1928年前后接办经营出现困难的《工商日报》,注入资金及改革管理后,成功令《工商日报》走出困局。除香港外,何启东在上海、青岛、东北及澳门皆有大量投资。

1922年海员大罢工时期,在贸易及航运有切身利益的何启东四出奔走调停,更私下承诺支付工人罢工期间的一半工资,工人在3月6日结束维期53日的大罢工。但据报何启东其后并没有兑现承诺,工人向国际劳工会议(InternationalLabourConference)投诉,事件最后不了了之。

1906年何启东向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申请获准在中环半山居住,成为首位在太平山山顶居住的中国籍人士。何启东元配为麦秀英,平妻张莲觉(原名张静容,为麦秀英表妹)。另有妾侍周绮文。

何启东临终皈依基督教,死后与元配麦秀英合葬跑马地香港坟场。临终前以50万设立信托慈善基金(何东爵士慈善基金),多年来经投资滚存,已增值至近5亿,所得利润捐给慈善机构。

生平

何启东生父为英籍荷兰裔犹太人何仕文(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生母为祖籍广东宝安(今深圳市宝安区)的施娣。由于父母并没有正式结婚,1869年何仕文任荷兰领事,期间何仕文有感香港生意难做,他卖掉在香港的资产离开香港到英国发展他于1873年在英国伦敦开了间“东方代理”(Eastern Agency)1888年入籍英国1892年在入籍英国四年后何仕文就去世,由于何仕文的离开,何启东自幼由母亲独力抚养,受中国文化熏陶,常常以中国人自居。幼年入读私塾,稍长转读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18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后随即加入广东海关,建立初步人际网络及华洋贸易的操作。1881年辞职海关加入香港怡和洋行华人部任职初级助理员专责翻译,因表现特出而获迅速提升为买办助理。在怡和任职仅两年的1883年接替姐夫蔡升南成为买办,不久更获委任为刚成立的“香港火烛保险公司”及“广东保险公司”的总买办。在任职买办的同时,何启东自资成立“何东公司”(Ho Tung & Company)从事食糖的买卖,而胞弟何福及何甘棠亦加入怡和成为买办。1894年何启东升任怡和洋行华总经理,于1900年以健康欠佳为由辞职,由其弟何福接任。

离开怡和后,何启东全力发展自己的生意,除一般贸易外,还进军航运及地产买卖。何启东于1928年前后接办经营出现困难的《工商日报》,注入资金及改革管理后,成功令《工商日报》走出困局。除香港外,何启东在上海、青岛、东北及澳门皆有大量投资。

1922年海员大罢工时期,在贸易及航运有切身利益的何启东四出奔走调停,更私下承诺支付工人罢工期间的一半工资,工人在3月6日结束维期53日的大罢工。但据报何启东其后并没有兑现承诺,工人向“国际劳工会议”(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投诉,事件最后不了了之。

1906年何启东向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申请获准在中环半山居住,成为自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首位在太平山山顶居住的拥有中国血统的人士。

何启东元配为麦秀英,平妻张莲觉(原名张静容,为麦秀英表妹)。另有妾侍周绮文。何启东临终皈依基督教,死后与元配麦秀英合葬跑马地香港坟场。临终前以50万设立信托慈善基金(何东爵士慈善基金),多年来经投资滚存,已增值至近5亿,所得利润捐给慈善机构。

何东家族

何东家族中之各种特色:

* 欧亚混血儿家族

* 以中国人家族自居家族籍贯跟随母系的广东宝安

* 拥有私人家族坟场

* 著名武术家李小龙为何氏家族外孙

* 首个获准居住于太平山山顶的非英国人家族

* 与罗文锦家族有五段姻亲关系:

。何启福先生=罗瑞彩女士

。何锦姿女士=罗文锦先生

。何世基先生=罗巧贞女士

。何世亮先生=罗雪贞女士

。何尧姿女士=罗文灏先生

* 与许爱周家族有一段姻亲关系:

o 何超琼女士=许晋亨先生(已离婚)

何启东的家训格言:

* 何启东爵士的家训格言:原文为粤语“一要勤力,二要银纸在手搓到实,千祈唔好跣手!”(译文:一就是要勤劳,二就是钱在手里就要拿稳,千万别让它溜走了!)

个人荣誉

1899年 香港 太平绅士

1915年 英国 获英皇乔治五世册封为爵士

1922年 中国 一等大绶嘉禾章

1925年 英国 英京圣约翰救伤爵位奖章

1925年 葡萄牙 葡萄牙爵士勋章

1930年 葡萄牙 葡萄牙高等爵士勋章

1932年 法国 荣誉军团军官级勋章

1932年 德国 德国国家一级红十字会勋章

1933年 意大利 意大利爵位勋章

1936年 安南 安南皇爵士勋章

1955年 英国 最优秀不列颠帝国爵级司令勋章

简介

何启东先生自幼由母亲抚养,受中国文化熏陶,常常以中国人自居。对外宣传自己籍贯的时候跟随母系的广东宝安。早年加入香港怡和洋行中国部任职初级助理员专责翻译,1882年升任怡和洋行属下香港火险公司经理及广东水险公司经理,1894年升任怡和洋行华总经理,1897年已经成为身家超过二百万的富豪,并于同年辞去怡和洋行华总经理,由其弟何启福接任。1906年何启东先生向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申请获准在中环半山居住,成为首位在太平山山顶居住的中国藉人仕。1926年接办工商日报,经营十分成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功调停海员罢工。

夫人

张莲觉,即香港爵绅何东(又名何启东)爵士的夫人何张莲觉居士。东莲觉苑,是香港最早设立的弘法道场。即以何东、张莲觉的名字命名。何张莲觉居士,名静容,广东省新安县人,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出生。生而窈窕,有宿慧。父某,任榷署象胥,故莲觉亦娴译事。幼信佛教,善根宿植。既长,嫔同里何晓生,精懋迁术,成陶米业。鸿案相庄人,人以福禄鸳鸯目之。富而不骄,孳孳为善。每值饥馑兵燹之年,辄请于夫,斥资巨万,广济灾黎。其用于佛教也,数亦相埒。锓梓释典,建筑梵刹。创建香港之东莲觉苑,绀宇金容,备极庄严,为诸净侣研学之所。育材甚盛,远近闻风,多负笈从之。莲觉丰神隽朗,颀颀玉立,雅慕吟咏。于归后,慎苹蘩而疏铅椠,故平生以德称,而不以才显。其著作《名山游记》,文笔遒宕,为众所称。莲觉学佛,锲而不舍。临终瑞相彰间,有足述着。东莲觉苑,旧例,每年于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始,念佛七日。岁丁丑,莲觉忽嘱全苑净侣,是年佛七展缓十日,于十一月廿七日开始。佛七甫圆满,莲觉竟以微疾逝世,恰值礼诵藏事半时之后。盖预知时至,从容计算以就之也。弥留之际,一片红光,起于足下,旋变为白,笼置全身,向西而灭。百余人在侧,目所共睹。莲觉生于乙亥,殁于一九三七年丁丑,享年寿六十有三。生三子七女,多卒业瀛黉,赝学士位。

她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冬天,莲觉居士联络香港佛教善信,礼请南京栖霞山寺住持若舜老和尚,到香港主持佛七。若舜老和尚与霭亭法师等一众僧侣抵达香港,莲觉迎至家中供养,以此结缘。一九二九年,何东爵士与莲觉居士同游南京栖霞山寺,见该寺隋代的舍利塔放光,认为不可思议,遂独捐金二万元,重修栖霞山寺。自此对于佛法信仰益为虔诚,此后对于以佛法改善世道人心的事业,无不全力以赴。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镇江竹林寺住持霭亭法师退居,何张莲觉居士迎请法师到香港弘化。霭亭法师抵港,在何张莲觉居士的支援下,在背山“海云兰若”,开办“宝觉佛学研究社”,招收青年女性授以佛学教育。继而于翌年秋天,何张莲觉居士在山光道购得一块土地,由霭亭法师设计监造,兴建香港最早、及最具规模的“东莲觉苑”。东莲觉苑在当时耗资十五万元,建的巍峨高大,富丽堂皇--当然,这一肇巨大的建筑费。是何东爵士捐出来的。

十年之后,因缘成熟,霭亭法师到了香港,莲觉居士见有了助他兴建法苑的人,乃积极进行觉苑的兴建。霭亭法师在上文中续说:一方面进行筹备建筑正式苑宇,初步工夫,先从购地址入手,受着经济的限制,在这寸土寸金的香港境地,虽看了多处,合用的价太高,价廉的不合用,因为要办义学的缘故,不能离开市区过远,困难万分!如此经过了很久的时间,才觅得山光道的地址。房屋如何建筑,佛像如何装塑,内部如何陈设,承他信任,均教我指点,费去我不少的心血和精力。

莲觉居士一向乐善好施,并不看重钱财,兹举一例,以见一斑。有一段时间,香港警察取缔野狗,对于没有挂牌子的狗,一见到就毫不容情的加以逮捕,执行枪杀。莲觉居士见到每年有大批无牌的狗被杀戮,情殊可悯。动了同体大悲的恻隐之心。他联络了一些中外的名人和慈善家,向香港政府替群狗请命,得到政府的同情,拨出一块土来建屋收容野狗。但是土地有了,而建筑费还有着落,莲觉居士慷慨捐出万元,在九龙宋王台旁边,建了一所很整齐的养狗院,从此警察捉到的狗,皆送到此处留养,每年不知全活了多少生命。

莲觉居士对于社会慈善事业,大凡是力之所及的,他是知无不为。并且他是学佛的人,喜欢做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不求人知。有许多捐款,捐就捐了,不使人知道,最多写一个无名氏。香港有一所儿童工艺院,儿童在院中可以学成谋生的技能。莲觉居士介绍了好多个穷家儿童入院学习,所需费用都由他个人来负担。且说一九三四年,东莲觉苑建筑落成,霭亭法师把他在青山“海云兰若”办的“宝觉佛学研究社”迁入苑内,并扩大招生。同时在苑内还办了一所义学,收容贫家儿童施以教育,这在当时的香港,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创举。一九三五年,莲觉居士在觉苑启建水陆法会,遴聘国内诸山大德南来香港主法。适虚云老和尚法驾也到了香港,莲觉居士礼请老和尚与会,与栖霞山寺的若舜老和尚,轮流共主内坛,这一次水陆法会规模之盛,为前所未有。此后,莲觉居士在霭亭法师的协助下,创办了宝觉女子商科学校,继之又创办人海灯月刊,宣扬佛教文化,这在当时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创举,对华南佛教有着启发的作用。此后陆续又兴办了九龙的“法云义学”、望角(即日后的旺角)的“植信义学”、澳门的“宝觉义学”等多处,教育贫苦民家子女,促使佛教普及民间。何张莲觉居士致力与佛教事业之时,她有一个得力的助手,是她弟妇林证明居士的内侄女林楞页。林楞真一八九九年出生在日本横滨,十五岁回国,在香港依莲觉居士同居住,早晚礼佛诵经,受三皈依,并且亲近过海仁、观本二位老法师,研习内典,勇猛精进,对经义造诣甚深。年长之后,随何张莲觉居士参访国内名刹丛林,遍及四大名山。三十岁后,协助张莲觉居士,致力于弘法兴学育才事业。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先后设立宝觉第一义学于波斯富街,及宝觉第二义学于澳门龙嵩街。她秉承张莲觉居士的弘法旨趣,主持澳门功德林数年。一九三四年,东莲觉苑落成,宝觉佛学社及宝觉义学相继迁入,事务日繁,何张莲觉居士遂聘楞真为东莲觉苑的监苑,经营策划,臂助良多。

何张莲觉居士舍报往生,遗命林楞真为他的继承人,担任东莲觉苑苑长、兼宝觉学校校长。莲觉居士生前曾参访全国各地名山大刹,礼谒善知识问道究学,实具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菩萨精神,她曾著有《名山游记》一书行世。他往生后,林楞真居士继承她的志业,数十年来东莲觉苑是香港有名的道场。

子女

何锦姿 何纯姿

何世勤 何奇姿

何慧姿 何世礼

何世俭 何文姿

何尧姿 何孝姿

何佐芝 何娴姿

东英大厦

东英大厦(TungYingBuilding)是香港的一座旧式商业大厦,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弥敦道、加连威老道及加拿分道之间,建于1965年,楼高17层,是当时九龙半岛最大的办公大楼。东英大厦的三层商场以旧店铺及餐厅为主,亦有很多医生及牙医诊所。东英大厦由何东家族兴建,并以何东及其元配麦秀英命名。虽然何东的遗嘱表明不能出售这座物业,但其后人最后于2003年以11亿港元将其出售给华人置业。华人置业其后于2005年6月宣布,拟斥资10亿港元于2006年拆卸重建成一座30层银座式商场,对象主要针对年轻及中档消费者群,以潮流产品及娱乐设施为卖点。

东英大厦是1960年代的简约主义典型建筑,在香港除了香港凯悦酒店,已经所剩无几。整座大厦由弥敦道沿加连威老道到加拿分道,建筑面积超过11,000平方米,由阮达祖设计兴建,仿照万宜大厦,在底层安排三层购物廊,内有香港现存最古老的电动扶梯。商场的地下大堂内放有何东铜像,而大厦入口的招牌则是由国民党元老张群题字。购物廊上为12层的办公室,在顶层海景住宅单位。

由于大厦与国民党关系密切,因此香港主权移交前,每逢元旦及中华民国国庆,外墙都会挂上中华民国国旗。

何东上海公馆

香港著名洋行买办及企业家何启东(1862年-1956年)在上海的公馆,位于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西摩路(SeymourRoad,今静安区陕西北路)457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何东开始大规模投资上海,并派儿子何世俭常驻上海打理生意。何东在上海的地产主要在虹口的百老汇路(今大名路)、文监师路(今塘沽路)、密勒路(今峨嵋路)一带,后来在租界西部住宅区的西摩路(今陕西北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十字路口附近也购进了一些产业,包括西摩路470弄的太平花园,对面的457号则建造了自己的住宅。这块地基占地17亩,1926年购进,1928年建成。周边是一片中国风格的花园,小桥流水,曲径山石,中间是一座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假三层仿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1949年以后,何东家族成员迁回香港,这所住宅被房地产部门接收。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今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始进驻何东上海公馆。

何东上海公馆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附近地区也是优秀历史建筑的密集分布地区,例如500号为原犹太教拉结会堂,375号为原浸信会怀恩堂,369号为宋耀如住宅。

家族兴起

何启东爵士(何东)的兴起历程:先任职怡和洋行华总经理,及后投资地产业致富

何佐芝先生的兴起历程:先任职佐德公司合伙人,及后创办香港商业电台致富

何鸿燊先生的兴起历程:先任职利安建筑公司合伙人,及后投资赌博业致富

家训格言

何启东家族中各人的家训格言:

何启东爵士的家训格言:原文为粤语:一要勤力,二要银纸在手搓到实,千祈唔好跣手! (译文:一就是要勤劳,二就是钱在手里就要拿稳,千万别让它溜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