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光华 |
释义 | 个人简介何光华:性别女,职称:副主任医师,从事眼科临床20多年,眼科专业知识全面。主攻方向:眼肌学和视光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教学经验。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作大会交流,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擅长疾病擅长诊治斜视、弱视及小儿眼科疾病,熟练开展角膜移植术,各种泪道手术、球内异物取出术、义眼台植入术、眼部整形美容及其它外眼手术,对本专业疑难病例的诊断、处理和手术治疗有独到经验。 所在医院现任成都康桥眼科医院(四川省红十字眼科医院)专家委员会成员、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 湖北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者湖北浠水人 【简介】:中共党员。主任记者。1970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业机械系。1972年到湖北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1988年任农村工作部副主任。发表了《农业史上的新篇章》、《荆楚春雷动地来》、《鱼米之乡再放异彩》、《绿化荒山的突破》、《市场,农民正向你走来》、《架起云梯摘仙桃》、《田野上的跨越》等文章及思辩性报道《猪鱼剖视录》、《犁耙水响了,"犁"呢?"耙"呢?》、《三张王牌背后……》、《引种调种,可喜又堪忧》、《阵痛、振聩与希望》等。1991年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先进新闻工作者称号,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 西南大学教授何光华 男, 博士,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术兼职 重庆市动植物良种创新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 重庆市作物学会副秘书长 重庆市遗传学会理事 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科研成果 国际稻遗传评价协作网。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集体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2000,排名第一 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泸光2S。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1996,排名第四 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103S。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1996,排名第八 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泸光3S。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1996,排名第二 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新技术及应用研究。重庆市科技成果登记,2006,排名第一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准确鉴定水稻孢子体不育系纯度。重庆市科技成果登记,2006,排名第一 利用cpDNA序列差异和SCAR技术鉴定水稻繁殖不育系纯度。国家发明专利,2006,排名第一 水稻品种“西农优1号”(2004年重庆市品种审定)(2006年国家审定) 水稻品种“西农优2号”(2005年重庆市品种审定) 水稻品种“西农优3号”(2006年重庆市品种审定) 水稻品种“西农优5号”(2006年重庆市品种审定) 主要奖励 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1996) 重庆市优秀教师(2003) 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 重庆市政府引进人才作出突出贡献奖励(2003)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第一批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4) 重庆市高等学校首批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005) 重庆市“322”人才工程重点人选(2006) 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 第十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06)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优秀党员(2006) 主要研究领域 水稻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水稻突变体库创建、鉴定、重要功能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水稻转基因研究 水稻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 水稻雄性不育的新机理研究 水稻杂种优势的分子预测 水稻新材料创制 水稻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 主要研究课题 “863”:水稻籽粒器官发育关键基因的鉴定与克隆(2006AA10Z167)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cpDNA上一个可能与CMS有关的位点的发现及深入研究(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雄蕊雌蕊化(PS)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克隆研究(指导的在职博士生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杂种优势分子预测中增效座位的作用(主持) “863”分子虚拟育种:作物品质及杂种优势的分子虚拟设计育种(子课题第二主持) “863”重大育种专项:优质超级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本校主持)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高产优质多抗水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培育(本校主持)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主要作物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主持) 重庆市重大攻关项目:水稻新材料创造(主持) 重庆市重大攻关项目:水稻新品种选育(子课题主持) 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水稻育种新方法研究(主研) 重庆市攻关项目:引入温度钝感性基因创造水稻新材料(主持) 重庆市攻关项目:耐高温干旱水稻种质创新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副主持) 重庆市攻关项目:重庆主要农作物品种耐高温干旱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子课题主持) 重庆市攻关项目: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子课题主持)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cpDNA上一个可能与CMS有关的位点的发现与研究(主持) 重庆市教委项目:水稻稻米品质温度钝感性研究(主持) 重庆市教委项目:水稻籽粒簇生基因的分子定位研究(第二主持) 重庆市农业局项目: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西农优1号的试验与示范(主持)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颖壳伸长基因(LH)的精细定位研究(参加) 近年发表的论文 2000年: 1. 何光华、裴炎、杨光伟、谢戎.2000.我国中籼杂交稻亲本的DNA变异性研究.作物学报,26(4):449-454 2. 何光华、裴炎、杨光伟、唐梅、谢戎、侯磊、杨正林、李永洪.2000.野败型杂交稻恢复基因的AFLP标记研究.遗传学报,27(4):304-310 3. 何光华、唐梅、裴炎、杨光伟、郑家奎、候磊.2000.汕优63杂合性的RAPD和AFLP分析.中国水稻科学,14(3):177-178 4. 何光华、朱发云、裴炎、杨光伟、谢戎、杨正林、李永洪.2000.利用极大似然法分析恢复基因的遗传.西南农业学报,13(2):14-18 5. 唐梅、裴炎、何光华.2000.四川省主要保持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西南农业学报,13(1):12-16 6. 侯磊、杨光伟、何光华、唐彬、肖月华、裴炎.2000.水稻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叶绿体的AFLP分析.植物学报,42(6):591-594 7. 谢戎、余金洪、何光华、杨正林、骆强.2000.籼型光敏不育系1103S的春繁技术研究.湖北农学院学报,20(2):100-103 8. 谢戎、余金洪、何光华、吴丽君.2000.旱育秧在光温敏不育系1103S就地春繁中的应用效果.杂交水稻,15(4):10-11 9. 谢戎、何光华、杨正林、王贵雄、金良.2000.INGER观察圃稻种资源在泸州的观察与利用.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7(1):6-8 10. 唐梅、周仕春、何光华、裴炎.2000.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3):51-53 2001年: 1. 李永洪、何光华、谢戎、杨正林、王洪明.2001.水稻早恢402体细胞培养初步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3(2):134-135 2. 唐梅、何光华、裴炎、杨光伟.2001.DNA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杂交水稻,16(6):1-5 3. 谢戎、邵继荣、孙敬三、何光华、弓加文.2001.水稻温敏叶片间断失绿过程中的氨基酸组分变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4) :28-30 4. 李永洪、李天炬、谢戎、何光华、杨正林.2001.两系杂交稻泸光2S/130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8(1):1-3 5. 谢戎、金良、李永洪、何光华、杨正林.2001.黑紫稻资源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2002年: 1. 何光华、侯磊,李德谋,罗小英,牛国清,唐梅,裴炎.2002.利用分子标记预测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遗传学报,29(5):438-444 2. 何光华,王文明,刘国庆,侯 磊,肖月华,唐 梅,杨正林,裴 炎.2002.利用SSR标记定位明恢63的2对恢复基因.遗传学报,29(9):798~802 3. 唐梅、何光华、裴炎.2002.中籼杂交水稻亲本多态性的AFLP分析.遗传,24(4):439-441 4. 谢戎、何光华、黄富、李耘、吴丽君、李永红.2002.水稻体细胞无性系粒形指标因子分析.湖北农学院学报,22(6):481-485 5. 唐梅、何光华、裴炎、杨光伟.2002.中籼杂交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西南农业学报,(3) 6. 谢戎、李永红、何光华、杨正林.2002.水稻早恢402体培后代及测交F1主要性状的变异分布.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1(4):234-237 7. 谢戎、何光华、等.2002.水稻早熟恢复系体细胞无性系测交F1聚类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4(5):393-395 2003年: 1. Guanghua He、Lei Hou、Yuehua Xiao、Xiaoying Luo、Guoqing Niu、Guangwei Yang、Yan Pei.2003.A Common Sequence Difference betwee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And Their Maintainer Lines Existing in Rice (Oryza sativa L) Chloroplast tRNA-Leu Gene Region.Euphytica,131(3):269-274 2. 桑贤春、何光华*、张毅、杨正林、裴炎.2003.水稻PCR扩增模板的快速简易制备.遗传,25(6):705-707 3. 谢戎、何光华、黄富、吴丽君、李永红、金良.2003.水稻早恢402体培株系产量与种子及米质性状的典型相关.西南农业学报,16(3):18-21 2004年: 1. 谢戎、李耘、何光华*、黄富、杨正林、张毅、吴丽君.2004.杂交水稻干物质累积的基因型差异.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6(4):379-382 2. 李耘、谢戎、何光华*、黄富、杨正林、张毅、吴丽君.2004.杂交水稻不同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累积的遗传效应.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6(5):538-542 3. 张毅、杨光伟*、何光华*、沈福成、张正圣、杨正林.2004.水稻芽鞘紫线抑制与反抑制的遗传分析及反抑制基因的SSR定位.遗传学报,31(8):830-835 4. 张毅、何光华*、杨光伟*、向娟、沈福成、杨正林.2004.水稻长穗颈性状的一种新 的遗传行为的发现与分析.中国水稻科学,18(3):213-217 5. 罗洪发、钟秉强、杨正林、李云锋、何光华*.2004.水稻花粉管通道法导入高粱DNA的分子验证.分子植物育种,2(4):501-505 6. 李云峰、罗洪发、杨正林、钟秉强、何光华*.2004.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中国水稻科学,18(6):499-502 7. 钟秉强、杨正林、何光华*.2004.33份美国稻品种的恢复和保持能力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6(5):554-555 8. 李云峰、钟秉强、杨正林、何光华*.2004.中国稻与美国稻的SSR标记多态性分析.分子植物育种,2(6):801-806 9. 陶澜、程艳军、谢戎、何光华、杨正林、张毅.2004.水稻穗颈维管束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中国农业科学,37(12):1932-1937 2005年: 1. 钟秉强、杨正林、冉启亮、何光华*.2005.美国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温度钝感特性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1(2):118-121 2. 罗洪发、杨正林、钟秉强、李云锋、何光华*.2005.外源DNA导入水稻稳定后代SSR分子水平上的分类.中国农学通报,21(7):28-30 3. 张毅、沈福成、杨正林、谢戎、钟秉强、谭自俊,何光华*.2005.水稻籽粒簇生材料Z1820簇生性的遗传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1(7):64-65 4. 肖向文、李平、杨正林、钟秉强、侯磊、李德谋,何光华*.2005.5个骨干籼型恢复系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7(3):378-381 2006年: 1. Luo Hongfa,Li Yunfeng,Yang Zhenglin,Zhong Bingqiang,Xie Rong,Ren Maozhi,Luo Da,He Guanghua*.2006.Mapping of a pistilloid-stamen (PS) gene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1 in rice.Genome,49(8):1016-1022 2. Sang Xianchun,Yang Zhenglin,Zhong Bingqiang,Li Yunfeng,Hou Lei,Pei Yan,Li Guanrong & He Guanghua* .2006.Assessment of Purity of Rice CMS Lines Using cpDNA Marker.Euphytica,152(2):177-183 3. Feng Li,Ren Maozhi*,Luo Da,Luo Hongfa,He Guanghua* .2006.Isolation of full-length cDNA and promoter of target gene from plant by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 site (RITIS).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4(1):23-28 4. 张毅,李云峰,谢戎,杨正林,钟秉强,沈福成,谭自俊,何光华*.2006.水稻小穗簇生性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近等性评价.作物学报,32(3):397-401 2007年: 1. Xianchun Sang, Zhenglin Yang, Bingqiang Zhong, Lei Hou, Demou Li, Yan Pei, Guanghua He *.2007.Using cpDNA and SSR combinations to identify seed purity of rice sporophytic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Rice Genetics Newsletter,23:29-32 2. 查仁明,杨正林,赵芳明,钟秉强,彭涛,谢戎,何光华*.2007.不同时期水稻主要恢复系、不育系的遗传差异变化研究.作物学报,33(4):573-578 3. 王秋实,何光华*.2007.水稻抗稻瘟病遗传资源与野败型骨干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研究.分子植物育种,5(1):74-78 4. 王楠,赵芳明,凌英华,钟秉强,杨正林,李云峰,杨国华,何光华*.2007.一个水稻披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分子植物育种,5(1):54-58 返回 教学 指导研究生: 指导博士生8名。 指导硕士生13名,其中毕业6名。 教学课程: 《作物学专题讨论》,博士 《现代作物学进展》,博士 《高级育种学》,硕士 《水稻育种》,本科 原吉林省劳动厅副厅长何光华1963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后在吉林省农机局、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工作,1983年调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9年11月任吉林省劳动厅副厅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