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和平自然村
释义
1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和平自然村

和平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翁冷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芒东镇西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镇政府12公里。国土面积1.08亩,海拔1028米,年平均气温18.7 ℃,年降水量1222.2毫米,适宜种植水稻、柑桔、甘蔗等农作物。有耕地总面积306亩(其中:田154亩,地152亩),人均耕地2.05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28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1亩,主要种植柑桔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9.7亩,其中养殖面积.7亩;草地183亩;荒山荒地240亩,其他面积586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户,有乡村人口149人,其中农业人口149人,劳动力8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3人。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9万元,占总收入的64.26%;畜牧业收入6.5万元,占总收入的24.7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1头,肉牛3头);渔业收入0.7万元,占总收入的2.66%;林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4.56%;第二、三产业收入0.7万元,占总收入的2.66%;工资性收入0.65万元,占总收入的2.47%。农民人均纯收入993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6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人(占劳动力的9.63%),到省外务工8人。

2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和平自然村

和平自然村隶属于邦东乡和平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4.00公里,距离8.00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3.31平方公里,海拔1,650.00米,年平均气温18.00 ℃,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适宜种植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401.00亩,其中人均耕地1.30亩;有林地1,415.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9户,有乡村人口314人,其中农业人口314人,劳动力20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0人。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1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2.10万元,占总收入的65.38%;畜牧业收入5.30万元,占总收入的15.6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0头,肉牛10头,肉羊30头);林业收入1.90万元,占总收入的5.62%;第二、三产业收入3.70万元,占总收入的 10.95%;工资性收入0.70万元,占总收入的2.07%。农民人均纯收入742.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9人,在省内务工15人,到省外务工4人。

3 云南省临沧凤庆县鲁史镇和平自然村

村情概况

和平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金鸡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位于镇西北边,距离村委会0.20公里,距离镇11.00公里。国土面积1.57平方公里,海拔1,790.00米,年平均气温16.00 ℃,年降水量1,70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301.00亩,其中人均耕地1.46亩;有林地1,950.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0户,有乡村人口208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103人。其中农业人口208人,劳动力99人。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7人。该村农业人口208人,劳动力9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4.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2.8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核桃为主。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重点发展泡核桃、茶叶 畜牧业三大产业。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5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50户通电,有1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1.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1.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 0辆,摩托车12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1.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1.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8 亩。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301.00亩(其中:田121.00亩,地180.00亩),人均耕地1.46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95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72.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3.23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100.0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核桃、烤烟,主要销售往本县。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2.75万元。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4.3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9.60万元;畜牧业收入16.9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2头,肉牛31头,肉羊75头);渔业收入0.00万元;林业收入31.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2.87万元;工资性收入5.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84元,农民收入以烤烟、核桃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人,在省内务工10人,到省外务工1人。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 、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养植业产业。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重点发展泡核桃、茶叶 畜牧业三大产业。

4 云南省水富县两碗乡花坛村和平自然村

和坪自然村属于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两碗乡花坛村委会。位于两碗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国土面积2.6平方公里,海拔600米,年平均气温18℃,降水量1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整个自然村耕地面积770亩,林地1500亩,人均耕地1.39亩,共有经济林果地300亩。全村农户168户,乡村人口571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554人,劳动力167人。2006年整个片区经济总收入10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7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为主。该自然村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20户通自来水,113户还在饮用井水,35还存在饮水困难;拥有电视机农户10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9户,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全村共有17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17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50亩。2006年整个自然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05.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1.2%;畜牧业收入6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6.7%;外出劳务收入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7元。该片区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坪自然村目前已有3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80户。2006年底整个片区共拥有摩托车10辆。

5 云南省普洱县德化乡和平自然村

村情概况

和平自然村,隶属德化乡干田村村民委员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德化乡北边,距离村委会8.00 公里,距离德化乡20.00公里。国土面积1.32平方公里,海拔1,340.00米,年平均气温18.90 ℃,年降水量1,290.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有耕地350.00亩,其中人均耕地2.7亩;有林地300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户,有乡村人口128人,其中农业人口128人,劳动力8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3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13.00 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1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3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有31户通电,有2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93.5%和 93.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8户(分别占总数的 90%和 9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沙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农用运输车1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1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9户;建有小水窖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3.00亩,有效灌溉率为 100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0 亩。

该村到2009底,全村住房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农户住房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9年烤烟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4.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5.8%。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产业。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50%;畜牧业收入4.9万元,占总收入的15.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0头,肉牛0头,肉羊0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 0 %;林业收入3.3万元,占总收入的10.4%;第二、三产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18.9 %;工资性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 6.3%。农民人均纯收入1613.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12%),在省内务工10人,到省外务工0人。

6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和平自然村

村情概况

和平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市麻栗坡县铁厂乡普龙行政村,属于山区。距村委会11公里,距离乡政府1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有1.88平方公里,海拔1210米,年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1599.1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有耕地325.6亩,人均耕地1.16亩;有林地1647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3户,有乡村人口237人,其中农业人口235人,劳动力1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5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3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外出务工以及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25.60亩(其中:田53.00亩,地272.60亩),人均耕地1.16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647.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2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22亩,主要种植杉木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草地0.00亩;荒山荒地325.60亩,其他面积521.00亩。无矿产资源。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和通电话,饮水主要以栽水吃为主,还存在季节性饮水困难,并且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53户通电,通有线电视0户,拥有电视机农户4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77.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户(分别占总数的34%和7.5%)。

该村到乡政府所在地道路为砂石公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公路;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4公里。全村有汽车1辆,农用车0辆,拖拉机0辆,摩托车0辆。

全村有沼气池农户5户;建有小水窖5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全村地处石山区,没有田地,没有农田灌溉沟渠,土地瘦薄,无高产稳产农田地。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钢(砖)混结构住房;有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1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91万元,占总收入的38.63%;畜牧业收入13.19万元,占总收入的32.0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70头,肉牛15头,肉羊0头);林业收入4.09万元,占总收入9.93%;第二、三产业收入7.46万元,占总收入的18.11%;工资性收入13.64万元,占总收入的33.11%。农民人均纯收入1,573.00元,农民收入以务工、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3.6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3人(占劳动力的2.2%),在省内务工2人,到省外务工1人。

特色产业

该村拥有企业0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0个;专业合作组织0 个,其中,已登记注册0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0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28户,共乡村人口112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65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人,劳动力74人。该村以壮族为主,其中壮族112人,其他民族 0 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6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100%;享受低保4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建有(无)0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否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占农户总数的 0 %。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小河口小小,中学生就读到归朝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00公里,距离中学2.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 人,其中小学生6人,中学生6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0个、图书室0个、业余文娱宣传队0个。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0.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已(无)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田灌溉不便,环境卫生差。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种、养殖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7 云南省昌宁县珠街彝族乡和平自然村

村情概况

和平自然村隶属于珠街彝族乡庆美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珠街乡西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12公里。国土面积3.93平方公里,海拔181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82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01亩,人均耕地1.72亩;有林地5532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5户,有乡村人口180人,其中农业人口179人,劳动力11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6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9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01亩(其中:田69亩,地232亩),人均耕地1.72亩,主要种植粮食、核桃等作物;拥有林地5,53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7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6.73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6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6亩,其他面积39.80亩。有木材、野生菌等资源。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6户通自来水,有12户饮用井水,有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7.02%)。有36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76.60%、0%和72.3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户(分别占总数的 65.96%和36.1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18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建有小水窖7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8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有效灌溉率为61.1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3 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0.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6.96万元,占总收入的47.73%;畜牧业收入16.23万元,占总收入的11.3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45头,肉牛13头,肉羊88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36.11万元,占总收入的35.91 %;第二、三产业收入0.72万元,占总收入的4.55%;工资性收入0.21万元,占总收入的0.45 %。农民人均纯收入237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3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1.14 %),在省内务工2人,到省外务工0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45户,共乡村人口180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89人。其中农业人口179人,劳动力117人。该村以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74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3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8.86%;享受低保10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5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2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40户,占农户总数的85.11%。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20.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144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11.25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社会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情况;财政对农民补贴情况;民政救济情况等。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水、电、路。人民群众饮水不卫生,电网老化,公路坍塌严重;其次是人民群众就医困难,居民住房比较老化。

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在发展粮、烟、林、畜的基础上,主要是大力发展泡核桃骨干产业。保护开发野生菌等自然资源,种植中草药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