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和平女神像
释义

历史沉淀

欧战纪念碑,又名和平女神像。民国时期坐落于今延安东路外滩,面朝西。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外国侨民回国参战的死难者而建。纪念碑位于英、法租界交界处,由(英商)马海洋行(Messrs.Spence,Robinson&Partners)的J.E.March负责设计,费用由工部局、公董局各承担一半,于1924年2月16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纪念碑呈长方形盒状建筑物,整个纪念碑底座由钢筋混凝土砌成,中间为空心,墙面贴有花岗岩,碑面刊有遇难者姓名,两旁有铜做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碑顶立一青铜制和平女神,手抚一孺子。后被入侵日军拆毁。图为1924年纪念碑落成典礼现场。可惜这件优秀的艺术品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1941年日本占领当局将其拆毁,熔铸成炮弹重新去屠杀人类。

主体构造

它的顶部是一组青铜铸像,主体人物为胜利女神,她左手抚一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以使他不再遭受伤害,右手正欲放于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头顶上,以抚慰她心灵中深深的创伤。作者没有宣扬胜利者的骄傲和失败者的悲哀,而是将一种祈望和平,反映人类普遍情感的涵义赋予这组雕像,因而很快被旅居上海所有国籍的人所接受,无论原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的人士无一例外地都献上了鲜花。

未来重塑

“和平女神雕像这一和平和美好的象征,是进入上海水上门户最理想的标志物!”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常青教授代表课题组披露了杨浦“东外滩”概念设计方案。沿着这条长达15.5公里的都市生态江岸线,将形成由江边向里递进的4条景观带:滨江亲水游览带:主要是亲水平台、步道、栈桥和游船码头;工业文明博览和森林带:将旧厂房精心保留为一个个标志性纪念建筑,同时又具有实用的功能;都市综合带:包括科技研发、公寓式办公、假日酒店公寓等组成的都市界面建筑群;知识社区生活带:由大学城中央社区东面中高档住宅区组成。

未来东外滩蓝图中,黄浦江边将矗立起一座“森林”:延续现有的共青森林公园,在杨树浦路临江一侧(包括复兴岛在内)及秦皇岛路以东之间,开辟长达12公里的绿化带———杨浦森林,区域总面积达8.2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约6.5平方公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