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2011 MD
释义

基本资料

发现者

发现者: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发现日期:2011年6月22日

小行星分类

小行星分类:阿波罗型小行星

轨道资料

远日点

1.0960 AU

近日点

1.0160 AU

半长轴

1.0560 AU

离心率

0.037879

轨道周期

396 d 9 h

平近点角

53.223°

轨道倾角

2.449°

升交点黄经

272.368°

近心点幅角

4.963°

与地球擦过

2011 MD 是一颗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在2011年6月28日凌晨0点50分(北京时间),其轨道距离地球表面只有18,300千米(11,400英里),这只有地月距离的1/20。

由于该小行星在距地球最近点时的位置离太阳不远,所以可能只有在其近地点前数小时的很短一段时间内能够观测它。业余天文爱好者在澳大利亚、南部非洲和美国可以用一台好的望远镜在正确的坐标位置找到它。2011 MD在2011年6月22日由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在墨西哥的自动天文望远镜发现。它长度约在10到45米之间。

该近地小行星将于北京时间6月28日零时50分飞掠地球,离地面最近时只有18300公里,其飞行速度为每秒6.7公里,恰好大于该高度时的地球逃逸速度每秒5.7公里,因而不会撞向地球,而是从地球身边飞掠而去。今日天文学杂志的Emily Baldwin博士说,“即使它真的进入地球大气也不会有撞击的危险(更何况不会进入大气),因为它会在大气层中燃烧成明亮的火球,散裂成为一些小陨石。"

历史事件回顾

1908年6月30日清晨7时17分,一颗直径仅60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在俄国西伯利亚通古斯上空8公里处爆炸。1972年8月10日,一颗火球飞越美国加州和加拿大西部上空后离开了地球,不少目击者耳闻它从58公里上空传来的隆隆声响,美国的空间红外探测器记录了这一事件。研究表明,它是一颗直径约为10米、质量为几千吨的小行星,飞行速度为每秒15公里,这颗小行星简直就是擦着地球鼻尖掠过。而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人们在事先都没有丝毫的察觉。

2008年10月7日,一颗在一天前刚刚被发现的编号为“2008 TC3”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幸它只有几米大小,除了留下一些陨石之外,并没有造成任何危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4: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