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
释义 |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三,诗所指的具体史实未作考证。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原作不见于《全唐诗》。根据《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当是裴度任宰相时消灭藩镇割据、实现统一时的作品,表达了作者表明上是描述军队打仗结束的情形以及军旗等与战争相关的物品,实际表达了战争年代平民百姓对和平的渴望与向往之情。 作品名称:《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三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杨巨源 历史背景:藩镇割据时期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创作年代】中唐 【作者姓名】杨巨源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唐)杨巨源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 历史背景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朝廷内外、中央与地方、大唐与邻国的矛盾极其复杂,帝国政治日益腐败,国家灾难频仍不断。肃、代、德、顺、宪五个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天下如陷水火。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裴度被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实现了统一。这首诗的背景大体如此。此时作者已经63岁,官虞部员外郎。 作品鉴赏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八庚。平仄规范,对仗工稳。 首联言事,说平定藩镇的战争结束了,从此天下和平;参加平叛的队伍也都回到了自己归属的军营。发端即一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承首句“万方清”荡开,秋塞静、晚天晴,以具象兴抽象。对句射雕临水,因对仗和平仄而倒装,实际意思是临水射雕。 颈联转换角度说和平,“戍闲部伍分岐路”,征戍的部队都没仗可打了,分散开来各自回原驻地;把战斗中用过的旆旌(讨伐军的旗帜,因为战争结束,讨伐军的番号也取消了,所以不再有用,变成了纪念品)寄回了家乡,用来象征和平的到来。 尾联总括收拢,深化主题。“圣代”圣君统治的时代,止戈,战争结束,资,增加;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歌颂这场统一的战争的丰功伟绩。对句以小见大,说结果,各地的军队不用再远征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所处时代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裴度为有大功,很快因宪宗的猜忌,被罢相,后三起三落,终不得重用。由于朝廷的腐败昏庸,最终还是没有实现中兴,不到100以后(公元907年),唐朝就灭亡了。若诗人九泉之下有知,想必也会感到遗憾。 作品简介杨巨源 (755—?)唐代诗人。字景山。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贞元(785-805)年间登进士第。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有集五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