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核泄漏
释义

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种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外泄原因

核能外泄最主要原因,就是核子反应炉核心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控制辐射的相关设备失常。虽说核能外泄不一定全然包括核子灾害,但是已经是已知核能应用上的最大环保隐忧。另外,核能外泄虽也可指使用核能发电的航海器具所发生的灾害;尤其是潜舰,不过一般说来是指用来发电的核能电厂发生的核熔毁事件,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生物影响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复。

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包括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

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通常当体细胞受损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自我消除。当这种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时,细胞获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断地分裂,这就演化成癌症。

我们的机体有许多机制来阻止细胞癌变,并替换受损的组织。然而辐射所带来的损害可以严重搅乱机体中的这些机制,从而让癌症风险大大提高。此外,如果机体不能很好的修复辐射带来的对化学键的破坏和改变,我们的基因里有可能会产生突变。这些突变不但增高自身的癌症风险,还有可能被传递下去,使得辐射的作用在子孙身上展现出来。这些作用包括较小的头部与脑部、眼部发育缺陷、生长缓慢和严重的认知学习缺陷。

公众如何应对防范

一旦出现核泄漏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获取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可信的信息,并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为此,应通过各种手段(电视、广播、电话等)保持与当地政府的信息沟通,切忌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

第二件事是按照当地政府的通知,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

1.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减少直接的外照射和污染空气的吸入。关闭门窗和通风设备(包括空调、风扇),当污染的空气过去后,迅速打开门窗和通风装置。

2.根据当地政府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现场,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

3.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用简易方法(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的剂量减少约90%。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对人的体表进行防护。

4.服碘保护。在核泄漏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将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作为一种防护药物服用,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为了使甲状腺受照剂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就应该服用稳定碘;否则就应在此后尽快实施这一措施。如果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6小时内口服稳定碘的话,所提供的防护几乎是完全的;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碘,防护效率约90%。措施的有效性随措施的拖延而降低,但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碘,甲状腺吸收的放射性碘仍可降低一半左右。服用稳定碘一般不是单独采用的一种防护措施,它将与撤离和(或)隐蔽一道进行。对成年人,服用稳定碘的推荐量为100mg碘(最普通的像130mg碘化钾或170mg碘酸钾)。对儿童和婴儿则推荐较小的量。与这样的服碘剂量有关的危险,对于饮食中明显缺碘的地区会有所增加。不过,由于食入稳定碘而所产生的瞬时危险或严重效应一般都很小。

5.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可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形成的污染。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

6.听从当地主管部门的安排,决定是否需要控制使用当地的食品和饮水。当食品和饮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时,应禁止或限制使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受污染的食品可采取加工、洗涤、去皮等方法去污,也可在低温下保存,使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自行衰变,以达到可食用的水平。对受污染的水,可用混凝、沉淀、过滤及离子交换等方法消除污染。

保障核安全的公约法规

《核安全公约》

为实现核能利用安全,通过规定各缔约方义务和建立公约实施机制来确保核安全能得到良好监督管理的国际公约。1994年6月17日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总部维也纳举行的外交会议通过。1994年9月20日起开放供签署。一般性义务主要是:各缔约方应在其本国法律上的框架内采取为履行本公约规定义务所必需的立法、监管和行政措施及其他步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3年6月28日通过,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在总结中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防治放射性污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放射性污染防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核设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放射性废物的管理等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是1986年10月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国第一部针对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的法规。《条例》总则阐明了制定目的是为保证民用核设施的建造和营运中的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条例》中规定了以核电厂、反应堆、核燃料循环设施以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设施为监督对象,明确了在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与2011日本强震

三大机组先后发生爆炸 “堆芯融化”隐患重重

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传出反应堆停止运转的消息,由于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运作,燃料有露出水面发生“堆芯融化”的危险,当局不得不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并排出蒸汽。该核电站1号机组在当地时间12日下午3点36分发生疑似冷却用氢气爆炸,造成反应堆附近机房墙体严重受损,4人受伤。不过,幸运的是,反应堆金属外壳安然无恙。

日本核泄漏将成历史上最严重的3大事故之一

据悉,核反应堆内核裂变可产生放射性碘。一旦发生核泄漏,放射性碘可能被核电站附近居民吸入,引发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癌。服用碘片可防止人体吸收放射性碘,降低辐射伤害。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因遭受核辐射患甲状腺癌。

国际核事故分级表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英文: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是根据核电厂事故对安全的影响作为分类,使传媒和公众更易了解的标准。INES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核能机构(NEA)设计,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监察。

级别 名称 描述 实例

0级 偏差 安全上无重要意义 2004年关西电力美滨发电所3号机2次系配管损坏事故等

1级 异常 超出规定运行范围的异常情况,可能由于设备故障,人为差错、或规程有问题引起 2004年关西电力美滨发电站3号机、2次冷却水配管蒸汽喷出等

2级 事件 安全措施明显失效,但仍具有足够纵深防御,仍能处理进一步发生的问题。导致工作人员所受剂量超过规定年剂量限值的事件和/或导致在核设施设计未预计的区域内存在明显放射性,并要求纠正行动的事件。 1991年关西电力美滨发电站2号机·蒸汽发生器导热管损伤等

3级 重大事件 放射性向外释放超过规定限值,使用权受照射最多的厂外人员受到十分之几毫希沃特量级剂量的照射。无需厂外保护性措施。导致工作人员受到足以产生急性健康影响剂量的厂内事件和/或导致污染扩散的事件。安全系统再发生一点问题就会变成事故状态的事件,或者如果出现某些始发事件,安全系统已不能阻止事故发生的状况。 1955年至1979年英国塞拉菲尔德核电厂事件
2011年3月11日本福岛县福岛第二核电厂:第一、二、四号机组

4级 没有明显厂外风险的事故 放射性向外释放,使受照射最多的厂外个人受到几毫希沃特量级剂量的照射。由于这种释放,除当地可能需要采取食品管制行动外,一般不需要厂外保护性行动。核装置明显损坏。这类事故可能包括造成重大厂内修复困难的核装置损坏。例如:动力堆的局部堆芯熔化和反应堆设施的可比拟的事件。一个或多个工作人员受到很可能发生早期死亡的过量照射。 1973年英国温茨凯尔后处理装置事故、1980年法国圣洛朗核电厂事故、1983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临界装置事故。

5级 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 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等效放射性超过1014~1015BqI-131)。这种释放可能导致需要部分执行应急计划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健康影响的可能性。核装置严重损坏,这可能涉及动力堆的堆芯大部分严重操作,重大临界事故或者引起在核设施内大量放射性释放的重大火灾或爆炸事件。 1957年英国温茨凯尔反应堆事故、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泄漏事故。

6级 重大事故 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数量上,(等效放射性超过1015~1016BqI-131),这种释放可能导致需要全面执行地方应急计划的防护措施,以限制严重的健康影响。 1957年苏联基斯迪姆后处理装置(现属俄罗斯)事故。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7级 特大事故 大型核装置(如动力堆堆芯)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典型地应包括长寿命和短寿命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的混合物(数量上,等效放射性超过1016BqI-131)。这种释放可能有急性健康影响;在大范围地区(可能涉及一个以上国家)有慢性健康影响;有长期的环境后果。 1986年苏联(现属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事故。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核泄漏时该怎么做

· 携带收音机:注意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关闭并锁好门窗。

·勿淋雨穿戴帽靴: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关闭窗户和通风口:如果要求你撤离,注意保持窗户和通风口关闭;使用再循环空气。如果建议你留在室内:关闭空调、换气扇、锅炉和其他进风口。

·进入地下室: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区域。

·彻底洗澡换衣服:如果你估计自己已经暴露于核辐射中:更换衣服和鞋子。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塑料袋,放到偏僻处。彻底洗一次澡。

·封好食品:将食品放在密闭容器内或冰箱里。事先没封的食物应先清洗再放入容器。

·别用电话:如非必要,不要使用电话。

·用铅板等遮挡: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严防死守五官:进入空气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

碘对核辐射的作用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因此,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日本9级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泄漏,主要泄露的物质为碘131,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引发甲状腺疾病,引发低甲状腺素(简称低甲)症状,患者必须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而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甲状腺癌变。

服用碘的确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但是过量的碘会导致碘中毒。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肠部不适和过敏现象及甲状腺疾病,严重甚至会致命。

因此,在防止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时,我国人民大可不必惊慌。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多吃一些含碘食品,碘盐、海鱼、海虾、紫菜等,服用新稀宝牌锌硒宝片,微量补充碘,确保补足身体所需的碘元素并且不会过量。

世界重大核安全事故

·1957年10月10日:英格兰西北部的温德斯凯尔(现改名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一座反应堆起火,释放出放射性云雾。数十人因遭受核辐射而罹患癌症死亡。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1993年4月6日:俄罗斯托姆斯克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放射性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气体,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面积达1000公顷,并引起大火,附近的几个村庄被迫整体迁移。

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三哩岛

三哩岛核电厂2号机组部分反应堆堆芯融化导致了美国核电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尽管它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通常简称“三哩岛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当天凌晨4时半,三哩岛核电站95万千瓦压水堆电站二号反应堆主给水泵停转,辅助给水泵按照预设的程序启动,但是由于辅助回路中一道阀门在此前的例行检修中没有按规定打开,导致辅助回路没有正常启动,二回路冷却水没有按照程序进入蒸汽发生器,热量在堆心聚集,堆心压力上升。堆心压力的上升导致减压阀开启,冷却水流出,由于发生机械故障,在堆心压力回复正常值后堆心冷却水继续注入减压水槽,造成减压水槽水满外溢。一回路冷却水大量排出造成堆心温度上升,待运行人员发现问题所在的时候,堆心燃料的47%已经融毁并发生泄漏,系统发出了放射性物质泄漏的警报,但由于当时警报蜂起,核泄漏的警报并未引起运行人员的注意,甚至现时无人能够回忆起这个警报。直到当天晚上8点,二号堆一二回路均恢复正常运转,但运行人员始终没有察觉堆心的损坏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此后,宾州州长出于安全考虑于3月30日疏散了核电站5英里范围内的学龄前儿童和孕妇,并下令对事故堆芯进行检查。检查中才发现堆芯严重损坏,约20吨二氧化铀堆积在压力槽底部,大量放射性物质堆积在反应堆安全壳内,少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反应堆堆芯融化事故,自发生至今一直是反核人士反对核能应用的有力证据。三哩岛核泄漏事故虽然严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究其原因在于安全壳发挥了重要作用,凸现了其作为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重要作用。在整个事件中,运行人员的错误操作和机械故障是重要的原因,提示人们,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控制系统的友好性等细节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此事件最大的影响是增加核电厂的安全性及成本,因此在能源价格低廉且温室效应尚未影响人类的时代,够安全的核电厂在经济上还是不能与排气够干净的燃煤发电厂竞争。

帕洛玛雷核事故

1966 年1月15日上午10时22分,两架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飞机———一架B—52轰炸机和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在西班牙沿海的比利亚里科斯村和帕洛玛雷斯村的上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在两机联接时,突然在31000英尺的高空相撞。轰炸机发生爆炸解体,变成了一团巨大的、烈焰奔腾的火球,加油机摇摇摆摆地向前飞行一会儿,也开始解体,200多吨燃烧着的飞机残片,零乱地散布在空中,落向地面上惊慌失措的目击者们。其中,有4枚威力巨大的氢弹!

五颜六色的降落伞在空中绽开,有些伞下面系着人,另一些却吊着些古怪的东西。村民们全力以赴地抢救空降着陆后的美国飞行员。而在帕洛玛雷斯村东,距村民爱德华多·纳瓦罗·波帝略的房子大约75码的地方,一件沉重的东西撞在番茄梯田的石头护墙上。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爱德华多房子的所有窗玻璃都震碎了,那段护墙的一部分和成百上千的西红柿也被破坏。他和另外几个人向梯田跑去,看见一个东西正在燃烧,就用脚踹它,往上面撒土,最后火熄灭了。爱德华多当然不知道,他和朋友们用脚踹的东西竟是一颗氢弹!

在距比利亚里科斯5.5公里的海面上,正在进行拖网作业的小渔船多丽号也救起了几个降落在海面的飞行员。渔民奥尔兹驾驶的西莫号渔船也在多丽号后面两英里的地方作业,他看到附近有一顶降落伞正在飞快下降,便迅速赶去,准备营救。但当他赶到时,却看到伞下面挂的东西似乎不是一个人,而是某种闪着银光的硬质圆柱体。奥尔兹看着它溅落水面,进行了粗略的估算之后,他暗暗记下了溅点的方位。

出事消息很快传到设在马德里以东几英里的托雷洪空军16航空队司令威尔逊空军少将那里。威尔逊立即通过热线电话向设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弗特空军基地的战略空军司令部的首脑爱森哈特报告了情况:“在西班牙的东南折断了箭!”

暗语“折箭”的意思是指发生了“核事故”。在核武器出现后的几十年里,在此之前,美国发生了11次“折箭”事故。但在国外,这还是第一次。

爱森哈特指示威尔逊,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收回B—52轰炸机上所载的4颗氢弹!威尔逊奉命立即向灾难控制部队下达了紧急行动命令。这支由军官和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操作、维修、通信、易爆军械处理等方面的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精干部队,迅速赶到了出事地点。

陆上和空中的搜索在紧张而艰难地进行着。一名国民警备队队员报告说,他在海边附近,距离一条干河床约500码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他认为是氢弹的东西。灾难控制部队的军械专家立即赶赴现场,证实了那确是一颗氢弹,而且还是完好无损的。

几个小时以后,一架直升机在一个公墓后面的一片田地里找到了第二颗氢弹,接着搜索人员又找到了第三颗,也就是帕洛玛雷斯村东面种着西红柿的梯田上撞坏的那颗。但是,这两枚氢弹的高爆物在弹体撞击地面时已经爆炸,弹体像破碎的南瓜一样裂开了,核弹芯崩出了弹体。

所幸的是,原子裂变反应并没有发生,因而也不会释放出核能和核爆炸所产生的致命物质。尽管如此,清除污染的工作还是在紧张进行。专家们穿着工作服,戴上面罩,在每个弹坑的周围画了圈,并进行放射性测验。在这一地区,所有认为需要进行清理的地方都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和粉刷,即使带有极弱放射性的一小撮土,也都将运往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爱肯附近的核废物处理场。为防止大风把放射性尘埃带到远处,16辆洒水车每天喷洒125000加仑清水。地里的庄稼要回收,物主将得到赔偿。

还有第四颗氢弹没有找到

搜索人员从西到东,从北到南连续进行了第二次搜索,仍然没有找到!

搜索在继续进行。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装备投入了这项工作,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投入了运转。人们根据已经找到的三颗氢弹的位置,推算出了它们在空中的飞行弹道和空气动力轨迹。从这一点出发,进一步推测出那颗尚未找到的氢弹的假定弹道和空气动力轨迹。随着根据这一推算进行搜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相信,奥尔兹确实曾看到那颗氢弹落入海中。

在深海找寻这颗氢弹的工作十分艰难。当时尚不具备从2000多英尺深的水下回收核弹的技术条件。海军出动了4艘扫雷舰投入了搜索工作,用声纳和水下扫雷器探视海底异物。

据统计,美军约动员了近3000多人竭尽全力干了将近3个月,花费了近2000万英镑,使用了18艘舰船和各种最精密、最古怪的装备,最终才于4月7日8时45分,也就是事故发生后的第79天22小时23分钟之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上的成功,第四颗氢弹被拉上船,回到了美国人的手中。

据统计,仅美国战略空军,由于飞行事故而从空中坠落的核弹就有数十枚之多,幸运的是,所有这些核事故都没有导致核爆炸,不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泄露事故

英国温德斯格尔火灾

英国的坎布里亚郡的温德斯格尔工厂一直在为英国的原子弹提供燃料,但1957年10月10日,它却差点被烧毁了。温德斯格尔的钚生产设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堆,是为英国核武器计划服务的,其反应堆的设计十分原始。温德斯格尔有个石墨减速剂,但它的早期设计者没有考虑到石墨内潜在的能量可能带来的危险,也没有考虑到人工操作会产生失误。

1957年10月10日,温德斯格尔工厂由于反应堆心过热,导致燃料起火。同时,由于检测温度的仪器发生堵塞,不能在反应堆心周围移动以检测温度,使事故不断升级。燃料着火,石墨着火,最后反应堆心起火。就这样,整个系统完全失去了控制。

那天值班的操作人员错在没带操作手册,也没有检查出他监控的流程是否正常。另外,人为的错误还有,监测仪器上的读数不是反应堆最热部分的温度,因为他们没把仪器放在冷却流程中会变热的部分。

工厂的管理者们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政治方面的,他们不敢披露火灾的严重程度;一是现实方面的,他们用空气来冷却反应堆,结果非但没能减弱火势,反而使情况变得更糟了。最后他们断定,惟一能够扑灭大火的办法就是用水。于是他们把所有的现场人员都送回家,并在10月11日星期五的早晨8点,打开了水龙头。幸运的是,反应堆没有爆炸。火势逐渐减弱,最后终于熄灭了。更为幸运的是,辐射是从120米高的烟囱向周围散发的,烟囱很高,因而降低了人们从地面呼吸到的浓度。而且,由于温德斯格尔事故发出的烟雾被风吹向了整个英国,从南到北哪儿都有,这就使英国大多数人受到的辐射都不怎么严重。

事故发生后,工厂方圆200多英里以内的人们都不敢喝牛奶。这是因为人们害怕辐射进入食物链。草场上的奶牛吃了含有放射性碘的草,牛奶中就有了碘131,它会在那些喝牛奶者的甲状腺中沉积。这样人体就有可能受到它的辐射。不过好在碘的半衰期只有13天,所以只要在3个月内不喝牛奶,就足以让危险过去了。

在温德斯格尔事故中,主要的受害者是养牛厂的工人及其管理者。

俄罗斯联邦托木斯克事故

1993年4月,托木斯克市附近的西伯利亚化学企业公司的后处理设施对反应堆乏燃料进行后处理时发生事故。虽然这个事故与辐射源的安全无关,但被确定为任意篡改安全规则的典型事例。事故使后处理设备和建筑物损坏,导致放射性核素(包括钚-239)释出。该设施的一部分场地和综合体以北周围乡村的很大区域,包括格鲁吉夫卡村和连接萨木斯和托木斯克的部分干道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虽然污染程度较低,但建筑物和道路去污很费力。

俄罗斯核潜艇事故

1985年8月,苏联”K-431″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在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加油时,在船坞内排除故障时误操作引起反应堆爆炸,造成10余人死亡, 49人被发现有辐射损伤,环境受到污染,艇体严重损坏。

日本东海村核事故

1999年9月30日,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铀转换厂发生了核临界事故。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启动了全国应急响应系统,并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家评价组。该事故引起国际有关组织的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立即派遣了几位专家到事故现场进行了调查,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为错误以及严重违背核安全原则。根据事故后果,将这次事故定级为4级,即事故后果仅限于厂区内。

发生事故的工厂是日本JCO公司所属的第三铀转化厂,9月30日上午10点35分,该厂工人违反安全操作程序,把富集度18.8%的铀溶液(相当于含16公斤铀)直接倒入沉淀槽中(沉淀槽容纳这一富集度铀的最大操作量限定为2.4公斤,其临界质量为5.5公斤),由于倒入沉淀槽中的铀量超过其临界质量的2.9倍,因而当即产生蓝白色的闪光,发生了自持链式反应。此时现场产生了γ和中子辐射,γ监测器开始报警。此次临界事故使现场93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γ外照射和中子照射。其中1人于12月21日死亡。

这次事故属于IAEA事故分级表中的第4级,没有造成工厂外的污染,没有产生显著的放射性释放。临界事故中有少量的放射性惰性气体和碘元素从厂房排风中排放出来。在采取措施使临界反应停止之后,工厂周围监测点的中子辐照及γ辐射剂量率均恢复到正常数值。

在处置此次核临界事故中,日本有关应急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及时地控制事故的扩大,缓解并扼制了临界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后果和危害。

JCO工厂发生临界事故8分钟后地方应急部门收到JCO的报告, 3分钟后应急人员到达现场。事故发生44分钟后,日本科技厅接到事故报告,成立应急对策指挥部,紧急召集有关部门专家会议,研究事故情况、提出处理方案和办法。事故发生2.5小时后,成立了以科技厅长官为首的政府对策指挥部。事故发生10小时后,日本政府成立了以首相为首的特别工作组处理这次临界事故。当日晚23点,特别工作组决定排出沉淀槽冷却夹套中的冷却水,次日凌晨,完成排出冷却水的工作并通氩气将冷却水排完,还向沉淀槽充入硼酸溶液使其处于亚临界状态。紧急监测厂界周围的环境,并采取居民撤离措施。事故发生后1小时,厂界周围γ剂量率为正常值的4倍,因此决定撤离厂区周围350米范围内的居民,共39家161人。根据剂量率情况,要求厂房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30万人)隐居家中,不要出门,同时关闭了10公里以内的学校和医院,停止收割此范围的农作物和蔬菜。

次日临界反应停止后,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固定点测量与流动车测量),确认中子剂量率与γ剂量率已降到监测限值以下,政府特别工作组宣布解除撤离居民、隐蔽居民以及停止收割农作物及蔬菜的命令,宣布核设施周围环境不会妨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切恢复正常状态。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日本政府及相关省厅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均成立了应急特别工作组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警察厅负责指导居民撤离、实施和解除交通控制;防卫厅派出自卫队官兵、防化车及去污车;科技厅成立特别工作组,组织专家提供技术建议,并提供屏蔽材料、防护材料、辐射测量仪器、仪表等;环境厅承担工厂周围环境监测任务;国土厅在防灾局内成立信息与灾害措施办公室,为实施防灾计划行动提供帮助;文部省于事故当日关闭事故地点附近的中小学校,其所属医务部门为来自受影响区域的94人进行医学检查,并支援医生及护士;厚生省为有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确保饮水和食物的安全;农林水产省掌握受影响地区的农、林、渔的放射性污染的真实情况,并分析和确认其安全程度;通产省设立了核事故合作与信息中心,并提供监测车辆和设备材料,派出20名工作人员协助现场做应急处理工作,组织由政府资助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申请灾害救济款等。另外运输省、海上保安厅、气象厅、邮政省、劳动省、建设省、消防厅、外务省等部门都为处理此次事故提供与本部门业务工作相关的各种支持和协助。

美国内华达州丝兰山脉核试验

据内华达试验场的官员们承认,在美国停止地面核试验转而进行地下核试验的20多年中,该试验场共进行了475次地下核爆炸,其中有62次发生了程度不同的事故。根据美国能源部的事故分类,53次属于辐射“泄漏或渗漏”,7次属于“严重辐射泄漏”。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70年12月18日爆炸的代号为“贝恩巴里”的1万吨级核弹。这颗核弹安置在深900英尺、直径 86英寸的竖井中,爆炸以后,相当于300万居里的放射性物质,在24小时内喷射到8000英尺高的大气层,其放射性尘埃一直飘到北达科他州。

主要危害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应对方法

应对态度

对核泄漏,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做到:

不轻信—要以政府发布的信息为准,不信谣,更不要传谣。

不恐慌—学习核电科普知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不惊慌失措。

不盲目—服从职能部门的统一指挥,不自行其是、盲目行动。

应对方式

一旦发生核泄漏,政府会尽早发布警报。我们应该闻警而动,做到如下几点:

户外人员应尽快进入室内,关好门窗,不要随便外出。

注意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事故的跟踪报道,等待通知。

按规定及时服用预防药,不要动用污染区的水和食品等。

需要撤离时,应服从职能部门的安排,携带适量必需品,镇静、有序地撤离到指定地点,不擅自行动。

污染区内撤出的人员,应及时洗消去污,并积极配合医疗部门进行体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