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核菌果
释义

定义

核菌果是肉质果的一种,由1至多心皮组成。

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坚硬木质化,包于种子之外,构成果核。如桃、杏、马缨丹等的果实。核菌果(drupe)通常由单雌蕊发展而成,内含一枚种子,三层果皮性质不一,外果皮极薄,由子房表皮和表皮下几层细胞组成;中果皮是发达的肉质食用部分;内果皮的细胞经木质化后,成为坚硬的核,包在种子外面,这种果实称为核果,包括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及种子等部分。外果皮由单层细胞的表皮层,及皮下层的厚角组织所构成,表皮上被有大量表皮毛。中果皮肉质化,即为可食部分,由薄壁组织细胞与维管束组成,内果皮硬质化,由多层石细胞构成了果核的部分。种子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

相关资料

果实在传粉受精后,其体积的增加比受精前大 200~300 倍。果实成熟后的形状与大小差异,主要受遗传基因所控制。一般果实体积增长的过程,也和营养生长相似,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时又逐渐减缓,以至停止生长。

果实生长的过程,开始时细胞数目的增多占优势,但时间较短,接着主要为细胞的体积增大,其持续时间较长,直至成熟。从果实的表层到里面:细胞体积的大小,也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梯度。一般果实的外表皮细胞体积最小,向里逐渐增大。如西瓜的果肉细胞,体积可增大到肉眼可见的程度,而在桃、李等果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是在果皮中间,然后分别向果实里面和外边,逐渐减少。苹果果实中,由果心部分向外,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直至离外表皮下面约0.5厘米处的细胞体积最大。

果实的发育一般是与植物的受精作用同时期发生的。通常在传粉过程中,由于花粉管分泌出的酶,将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从而刺激子房的生长。此外,受精后的种子也能提供生长刺激素,刺激果实的生长。草莓是一种聚合果,在其肉质可食的花托上,着生有许多瘦果。如果把一侧的瘦果摘除,则该侧花托不能膨大,由此说明发育的瘦果可向花托提供生长刺激素;草莓花托的重量与发育瘦果的数目成正比关系,即发育瘦果越多,花托直径越大。

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形态与结构上的变化外,还伴随有复杂的生理生化的变化,其中肉质类果实的变化尤为明显。

颜色

果实色泽是果实品质鉴定的重要标记之一,其色泽与果皮中所含色素有关。主要的色素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由于果实中色素的含量与种类不同,使果实所呈现的色泽也不相同。通常较强的光照与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在果实向阳的一面,往往着色较好。此外乙烯、B9、萘乙酸等也可促进果实的着色,而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能使果皮保持绿色,推迟上色。因此,生产上常利用这些激素保鲜,增加果实耐贮运能力。

质地

随着果实的成熟过程,果皮的质地逐渐由硬变软,主要原因是果皮细胞壁中可溶性果胶增加,原果胶减少,使细胞间失去了结合力,以致细胞分散,果肉松软。果肉细胞壁的成分不同,以及果肉中石细胞的多寡等都会影响果肉的硬度。温度和乙烯、萘乙酸等激素和生长调节剂均能降低果实的硬度。

香气

在果实的成熟过程中,产生一些水果香味,主要成分包括脂肪族与芳香族的酯,还有一些醛类。柑橘中有60多种香气成分;葡萄、苹果中达70多种。香蕉的特殊香味主要是乙酸戊酯,橘子中的香味则为柠檬醛。

糖类:果实中积累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逐渐被水解,转变为可溶性糖,使果实变甜。果实中的主要糖类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不同果实糖的种类及含量都有不同。如葡萄含葡萄糖多;桃、柑橘以蔗糖为主;柿、苹果等葡萄糖和果糖较多,也含有少量的蔗糖。

有机酸

在未成熟果实中含有多种有机酸,使水果具酸味。主要的有机酸有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等。随着果实的成熟,一部分酸转变成糖,有的被氧化,有的被钾离子和钙离子等中和,所以酸味下降。苹果中以苹果酸占多数,柑橘以柠檬酸为多,葡萄中则以酒石酸为主。

单宁

在柿、李等果实未成熟时,由于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单宁物质,所以有涩味。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单宁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成无涩味的过氧化物,或凝集成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而使涩味消失。生产上用乙烯利处理柿子,即可脱涩转红。

人工控制果实的成熟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理上首先出现呼吸强度降低,继而进入一个突然升高的呼吸跃变期,接着又降下来,最后果实成熟。人们控制果实的成熟,一般利用乙烯利,诱导呼吸跃变期的到来,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相反,如果延长果实的贮藏期,可在贮藏处降低氧的含量,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充氮气)及控制一定温度等措施,以延缓呼吸跃变期的来到。利用这种控气法,贮藏香蕉、番茄和柿子等均已取得显著效果。

在发育过程中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当种子成熟后,则有助于种子的散布。果实和种子在成熟后散布各处,对植物种族的繁殖是极为重要的。散布的方式,各种植物有所不同,或借助外力的作用,或利用自身的力量,各有其特殊的适应。

果实是植物界进化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当中生代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占优势时,其种子尚没有果皮包裹。如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但它并不是果实,而是种子。到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现,它们的种子包藏在果皮内,这对种子是一种良好的保护结构,同时对种子的传布也具有重要意义。果实能使种子渡过不良环境,从而使植物种族得到繁衍。这也是新生代以来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番茄丝核菌果腐病及防治方法

症状

症状识别植株下部近地面熟果脐部或果肩部易染病,初呈水渍状淡色斑,后扩展呈暗褐色略凹陷的斑块,表面产生褐色蛛丝状霉,即病原菌菌丝体。后期病斑中心常裂开,果实腐烂。该菌如上所述在番茄苗期可引起立枯或猝倒病,成株期染病引起茎基腐。

病原本病是由Rhizoctoniasolanjkuhn(立枯丝核菌)引起,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不产生孢子,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近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有一横隔,老熟菌丝呈藕节状(详见立枯病)。

发生规律病菌存在于土壤中,遇有适宜温湿度,即可侵染番茄果实,湿度大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1)仔细平整土地,采取垄作或高厢深沟栽培,以利雨后及时排水。

(2)近地面果实稍转红即应采收。

(3)必要时可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等。

黄瓜立枯丝核菌果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病程进展缓慢。先在瓜条上出现水浸状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白色霉层。通常病斑多出现在生长发育中的果实上,呈湿腐状,褐色,后期病斑开裂,果实腐烂。果实顶端的病斑数量相对较多。在干燥环境中,病斑为褐色疮痂状,有不明显的轮纹。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采用双高垄覆盖地膜栽培,实行膜下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及时采收植株下部接近地面的果实。保护地栽培时,加强通风排湿,降低湿度,防止叶面结露,或尽量缩短叶面结露时间。

(2)药剂防治:必要时可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 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防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