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浩然与当代农村叙事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杨建兵 编 马景 译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16101759 出版时间: 2011-11-01 版 次: 1 页 数: 213 装 帧: 平装 开 本: 32开 所属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 内容简介《浩然与当代农村叙事》共分七个部分。绪论在梳理浩然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浩然与当代农村叙事》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一至五章是《浩然与当代农村叙事》的主体部分。第一章立足于20世纪50年代--当代文学史上的颂歌时代,通过对浩然早期作品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颂歌不仅是时代对文学的要求,也是浩然自我的文学追求。浩然这一时期的创作可以概括为“渐褪自然色彩的田园牧歌”。第二章在简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文学环境的基础上,对“农村合作化叙事模式”的生成和演变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考察,然后重点分析了《艳阳天》对这一叙事模式的继承和拓进。另外,本章从“传统”与“革命”的融合方面,对《艳阳天》做了细致的文学化解读。第三章分析浩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发现”的原因以及他的《金光大道》,尤其对《金光大道》,本章从世俗性和复调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尽地解读。第四章以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叙事为背景,以《苍生》为个案,着重分析浩然在新时期创作中的“变”与“不变”。第五章简要介绍20世纪90年代农村叙事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浩然再版《金光大道》的原因以及《金光大道》在当下的意义。本章认为,浩然在90年代以后虽然没有作品问世,但他以再版《金光大道》的方式参与到90年代以来的农村叙事中来。 图书目录序言 绪论 第一节 身处是非的旋涡 第二节 “重返”历史现场 第一章 新生活的颂歌 第一节 永远歌颂 第二节 渐褪自然色彩的田园牧歌 一、自然景物和风俗担当的叙事功能不同 一、“自然化的人”逐渐被“政治化的人”所取代 三、“政治关系”逐渐取代“自然关系 第二章 政治与文学的双重变奏 第一节 “农村合作化叙事模式”的生成与演变 一、“农村合作化叙事”的情节模式 二、“农村合作化叙事”的人物模式 第二节 浩然的拓进与《艳阳天》的割裂 第三节 《艳阳天》:“传统”与“革命”的融合 一、英雄与美人 二、公案与侦探 三、正义与邪恶 第三章 一代人的“金光大道” 第一节 浩然被“发现 第二节 世俗化的《金光大道》 一、最后的农业合作化叙事 二、《金光大道》的世俗性 第三节 《金光大道》的复调特征 一、秦富--民间的声音 二、谷新民--知识分子的声音 第四章 改革声浪中的独特反思 第一节 否定之否定 第二节 浩然的“合作化情结” 一、浩然的蜕变 二、浩然的不变 第五章 不甘寂寞的寂寞 第一节 苦难与诗意 第二节 寂寞中的呐喊 余论未尽的话题 参考文献 附录浩然主要创作年表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