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好撒玛利亚人
释义

“好撒玛利亚人”(The good Samaritan)引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著名成语和口头语,意为好心人、见义勇为者。

起源

好撒玛利亚人

“好撒玛利亚人”源自于《新约圣经》“路加福音”中耶稣基督讲的寓言:一个犹太人被强盗打劫,受了重伤,躺在路边。有祭司和利未人路过但不闻不问。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路过,不顾教派隔阂善意照应他,还自己出钱把犹太人送进旅店。

在耶稣时代,犹太人蔑视撒玛利亚人,认为他们是混血的异族人。撒玛利亚人在基利波山(距耶路撒冷以北约50公里)有自己的神殿。耶稣用这个寓言说明,鉴别人的标准是人心而不是人的身份。犹太人自己的祭司和利未人虽然是神职人员但见死不救,仇敌却成了救命恩人。

法案

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在美国和加拿大,是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病人士施以帮助。该法律的名称来源于《圣经》中耶稣所做的好撒马利亚人的著名比喻。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意大利、日本、法国、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好撒马利亚人法要求公民有义务帮助遭遇困难的人(如联络有关部门),除非这样做会伤害到自身。

德国有法例规定“无视提供协助的责任”是违法的,在必要情况下,公民有义务提供急救,如果善意救助造成损害,则提供救助者可以免责。在德国,必须有紧急救助知识,才能获取驾驶执照。

耶稣的比喻 -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亲爱的朋友:

“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相信大部分基督徒都会回答:“当相信主耶稣。”在福音书里,主耶稣两次被问到这个问题,而他也给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当遵守神的诫命。”

到底得永生是靠“相信耶稣”还是“遵守诫命”?这两者是不是如我们想象一样的水火不相容?到底我们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家喻户晓的比喻——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让我们一起读路加福音10章25-37节: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相信很多人,不管是信主或是没信主的,都听过这个比喻,因为这个比喻实在非常有名。有人还把它编成剧本,以话剧的形式演绎里面的道理。现在,让我们按部就班地来明白这个比喻所传达的信息。

是什么事情引发主耶稣说出这个比喻的呢?答案在第25节:“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原来这个比喻是跟“永生”有关系的。一个犹太人的律法师,就是一个精通旧约律法的老师,问了主耶稣一个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永生的问题——到底一个人该作什么才能够承受永生呢?于是,主耶稣就以“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

请大家特别留意: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是跟永生有关系的。很多人提到这个比喻时,以为它只是教导我们去照顾邻舍、关心有需要的人、多行善、积德等等。当然,信主的人应该关心邻舍,应该行善,这些都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不仅教导我们要关心邻舍,它还要告诉我们得永生的途径,也就是得救的途径。希望大家思想这个比喻时,紧记这一点。

既然这个比喻是关于永生的,那么,一个人该怎么做才能够得永生呢?如果你的朋友问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告诉他:“很简单,你只需要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耶稣基督为主,就必得永生了”?把一节耳熟能详的经文背诵出来:“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还是告诉他:“要得永生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信耶稣,就可以了”?如何才可以得永生?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当律法师寻求得永生的途径,主耶稣是如何回答的呢?很奇妙,主耶稣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律法师的提问。第26节:“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主耶稣常常用提问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他不喜欢直接把答案说出来,他要我们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他喜欢采用启发性的方法来教导我们,他绝对不鼓励我们不假思索就接受他的答案。他反过来问律法师:“律法上写的是什么呢?”意思就是:“既然你是律法的教师,就必定知道律法是如何教导人得永生的,律法是怎么说的呢?所有诫命总结起来要教导我们什么呢?”

律法的总纲

律法师清楚知道,虽然旧约有很多诫命,但它们的总纲就是:尽心、尽性、尽力、尽意去爱神,以及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结,其他诫命都是从这两条诫命延伸出去的。而主耶稣给予律法师的回答就是:“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你按照律法的总纲去生活,就必得永生。”主耶稣的回答令你惊讶吗?

一个人当怎样行才能够得永生?这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时候,不信主的朋友也会问这个问题,我们千万不要以教会的传统答案来代替圣经的教导。当人家提出这个问题时,千万不要轻率回答,我们必须按照圣经的教导来回答。主耶稣给律法师的答案令你惊讶吗?如果有人问你得永生的途径,你会不会这样回答呢?请一起来看马太福音19章16-17节: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当年轻的财主向主耶稣提出同样的问题时,主耶稣同样地也跟他谈到律法和诫命。主耶稣给的答案还是一样:“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所以,主耶稣给律法师的答案并不是出于偶然,也不是因人而定的。不是的,向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主耶稣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当人们提问关于得永生的途径时,主耶稣都跟他们谈律法,不论提问的是律法师还是年轻的财主。

可是,使徒约翰不是说:“神爱世人,甚至把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吗?难道这不是出自圣经吗?为什么使徒约翰的答案跟主耶稣的不一样呢?是的,你说得不错,刚才那段经文确是出自圣经的约翰福音3章16节。圣经会自相矛盾吗?圣经会提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吗?圣经是否跟快餐店一样,提供好几种套餐任君挑选,让你随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得永生的途径?

相信神=遵行诫命

其实,如果明白使徒约翰所说的“相信”,就知道他的教导跟主耶稣的没有两样。对约翰来说,“信”不仅是“相信”神的存在那么简单,而是“信任”神的意思。如果一个人真的信任神,就必然会按照他的吩咐去行,也就是按照他的诫命去生活。所以,对于得永生,使徒约翰的看法跟主耶稣是一样的,只不过他用不同的字眼来表达而已。那么,我们又当如何理解罗马书10章9-10节呢?那里说: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

表面看来,保罗的观点跟主耶稣的教导很不同。保罗认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这似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主耶稣却把得救弄得那么复杂呢?既要我们遵行诫命,又要我们舍己、背十字架、撇下一切跟随他。到底得永生是容易还是困难呢?是否单单相信就足够呢?我们千万不要理解错了,保罗并不是说:“只要心里相信就足够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罗马书2章13节:

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

保罗在这里很清楚地说:“不是听律法的为义,而是行律法的称义。”保罗并不是一面倒地只要求“心里相信”,而不需要遵行律法。不是的,他清楚知道,在神面前,只有行律法的人才被称为义。让我们也看罗马书13章8-10节:

凡事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象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我特别选了罗马书的经文,好让大家能够清楚看见,即使在保罗的教导中,也有遵行律法这方面的教导。问题不是在于圣经,而是在于我们只侧重某方面的教导,却忽略了另一部分重要的真理。保罗却是非常平衡的,他的教导建基在主耶稣的教导上。我们以为只要心里相信耶稣就足够了,其他一切诫命都可以置之不理。不是的,保罗告诉我们要彼此相爱,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成全律法。为什么保罗要我们成全律法呢?答案就在马太福音5章17-20节: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里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里要称为大的。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主耶稣很了解我们的心态,他知道很多人会假设,既然神赐下了恩典,我们就不需要理会律法了。所以,主耶稣告诉我们,他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圣经概念:“相信神”跟“遵行神的诫命”是同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靠自己的能力,我们无法遵行神的律法;我们必须依靠主耶稣,信任他,跟随他,让他改变我们的生命,才能够遵行他的诫命。但是,“相信”绝对不能代替遵守律法。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相信主耶稣”跟“遵守神的诫命”是水火不相容的。

其实,“相信”就是“遵行律法”的途径。主耶稣说得很清楚,要得永生,就必须遵守诫命。当然,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律法”不是指那些规条、仪文、死的条例,而是指律法的精神。什么是律法的精神呢?这是跟爱有关的,就是尽心尽意尽力去爱神和爱人如己。律法的精神是不能够废去的,即使天地都要废去,它也不能够废去,它还成为我们得生命的条件。怎么样才能够符合得永生的条件呢?我们靠自己是无法满足这些条件的,惟有透过相信主耶稣,跟随他,依靠他的帮助,让他彻底改变我们的生命,我们才能够达到律法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承受永生。

明白了吗?“相信耶稣”跟“遵守神的诫命”是同一件事情的两面。我们透过“信”来改变我们的生命,而生命需要被改变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直到我们能够满足律法的精神为止。当我们能够尽心尽意尽力去爱神,也能够爱人如己,就能够真正满足律法的精神了。

爱神和爱人是分不开的

我们用了一些时间探讨这个问题,因为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混淆。我们必须清楚掌握这个问题的核心,才能够明白这个比喻的内容。现在让我们回到路加福音第10章,仔细地来看这个比喻。这个比喻的内容集中在“爱人如己”这个部分。你觉得奇怪吗?尽心尽意尽力爱神,以及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才是律法的总纲,为什么主耶稣没有提及第一条诫命呢?同样的,为什么保罗在罗马书13章10节只说“爱人如己就成全了律法”?难道我们不需要爱神吗?

其实保罗没有说错,因为爱神和爱人两者是合而为一的。爱神和爱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使徒约翰在约翰一书4章20节说:“人若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如果我们不爱看得见的人,却自称爱看不见的神,就只是在自欺欺人。神高高在天上,你用什么方法去爱他呢?唱诗歌赞美他?你的歌声真的特别悦耳动听吗?透过多读圣经来爱他?多读圣经是谁得益处呢?是你还是神呢?

使徒约翰说得非常清楚,除非我们脚踏实地爱看得见的人,除非我们爱“基督的身体”――教会,要不然,我们如何能够具体地爱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达对神的爱呢?况且,爱神比爱人容易多了。神这么爱我们,赐这么丰盛的恩典给我们,要爱他并不太困难。要爱人却真是谈何容易啊!你会说:“这个人什么时候帮助过我呢?他不但没有帮助我,反而经常得罪我,要我去爱他?真是太困难了!爱主耶稣就容易得多了,因为他爱我,为我舍己,为我钉十字架。要我去爱那个伤害我的人,真的不可能!”

这不仅是很多基督徒的心声,也是律法师的心声。对他来说,“尽心尽意尽力爱神”是没有问题的,他非常乐意这样做,至于“爱人如己”嘛,就有困难了。所以他问主耶稣:“谁是我的邻舍呢?”于是,主耶稣就说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

祭司和利未人

这个比喻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从耶路撒冷往耶利哥的道路是一条很重要的道路,它连接耶路撒冷和耶利哥两个城市。这条道路不仅偏僻,而且沿途有很多山岭,是强盗匿藏的最好地方;因此,沿路有很多强盗出没,抢劫旅客的财物。比喻里有一个往耶利哥去的旅客,在路上遇到了强盗,钱财和衣服也被抢光了,还被打至半死。有一个祭司经过,看见他便绕道而走。后来,有一个利未人经过,也是不理他就走了。为什么祭司和利未人都不帮助他呢?因为祭司是在圣殿理负责献祭的,而利未人是祭司的助手,帮助祭司处理圣殿里的工作。他们没有停下来帮助那个人,可能是因为赶着去圣殿工作。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按照犹太人的律法,如果有人摸了死人,他就不洁净了。比喻告诉我们,强盗把那人打个半死。祭司和利未人可能以为他已经死了,或者快死了;如果他们上前帮忙,万一沾染了不洁,就不能到圣殿里工作,他们的服侍便会受到影响。另外,祭司在圣殿献祭,祭物的部分是归他所有的。如果不能担当献祭的工作,他就没有权拿取祭物,也就是说,他会损失当天的收入,也会影响到家里的人。所以,对祭司来说,他需要考虑的很多:“到底这个人是死了,还是尚有气息呢?我必须要亲手摸摸他才知道,万一他真的死了,摸了他岂不就玷污了自己吗?既然有这个风险,倒不如不理他,快快离开为妙。”所以,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以致祭司和利未人都没有停下来帮助那个受伤的人。

撒玛利亚人

后来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路过,帮助了那个受伤的人。你知道“撒玛利亚人”是什么人吗?撒玛利亚人是犹太人和外邦人通婚的后代,是混血儿,他们在犹太人眼中是没有地位的。一直以来,犹太人都是非常重视血统的纯正,因为旧约的律例规定,犹太人不可以跟外邦人通婚,免得被外邦人引诱而背弃他们的宗教信仰。因为撒玛利亚人的血统不纯正,所以犹太人非常轻视他们。这些背景帮助我们明白,为什么犹太人向来都非常讨厌撒玛利亚人。

为什么在比喻里,主耶稣特别提到撒玛利亚人呢?明明知道犹太人极其讨厌撒玛利亚人,为什么主耶稣偏偏选他作为比喻的主角呢?在约翰福音第8章,犹太人批评主耶稣,说他是撒玛利亚人,并且是被鬼附着的。对犹太人来说,被称为“撒玛利亚人”是一种侮辱。另外,在约翰福音第4章,主耶稣跟一个撒玛利亚妇人传福音,就使门徒非常诧异,他们心里想:“为什么老师会跟撒玛利亚妇人谈话呢?犹太人跟撒玛利亚人是互不来往的,为什么老师要跟她谈话呢?” 所以,从圣经不同的记载,我们知道犹太人对撒玛利亚人是存着很大成见的。

这个比喻特别的地方就是,虽然犹太人向来也是自以为是,瞧不起撒玛利亚人,但这个被蔑视的撒玛利亚人竟然会主动帮助他的世仇。相反的,祭司和利未人虽然是犹太人,却没有怜悯自己受伤的同胞。这是多么强烈的一个对比。

要付上的代价

撒玛利亚人帮助那个受伤的犹太人,需要付上什么代价呢?首先,他要放下自己的事务,拨出时间去料理这个人。他把油和酒倒在那人的伤口,替他包裹,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他的帮助并没有到此为止,他还带那个人到一间旅店,让他可以养伤。能够这样舍己的人实在是寥寥可数。以前,有一个修读社会系的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他在繁忙的地铁站假装跌倒,看看有没有人会主动前来帮助他。结果他等了整整一个小时也没有人理会,因为每个人都是挂念自己的事,没有时间照顾其他人。

请不要这么快批评别人没有爱心。如果你经过那个强盗出没的地方,又会怎样呢?会停下来帮助那个受伤的犹太人吗?我猜大多数人都会尽快离开,明知有盗贼出没,而且还有受害者躺在眼前,还不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吗?况且要带着一个受伤的人一起走,需要的时间必然增加很多倍;因为他已经被强盗打得半死,你不能太急,必须慢慢走才行。如果慢慢走,可能很晚才能到达旅馆。那时候,天已经黑了,情况会更加危险,遇到盗贼的机会就更高了。

举个例子,当你工作完毕,或者看完电影,或者跟朋友吃完晚饭,经过一条常常发生抢劫的街道,也必定会尽快离开。如果你看见有一个人被贼打伤,躺在街上,会怎么办呢?帮助他便会耽误时间,说不定停下来帮助他的时候,匿藏在附近的匪徒就会乘机出来抢你的东西,实在非常危险。如果替他找公安、办手续,就担搁得更晚了,可能要深夜一两点才能回家。还有,如果你伸张公义,那些盗贼会怀恨在心,找机会报复,下一次经过那地方,你的危险就更大了。从耶利哥去耶路撒冷只有这条路可走,再没有别的路了。但是,比喻中的撒玛利亚人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全,为了救这个犹太人,他愿意不顾自己的安危,真是难能可贵。

另外,第35节告诉我们,撒玛利亚人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吩咐他去照应那个受伤的人。所以,除了愿意花时间,愿意冒生命危险去救这个人,撒玛利亚人还出钱去照顾他。你知道“二钱银子”等于多少钱吗?是当时一个工人两天的工资。你会拿出二钱银子去帮助一个轻看你的人吗?可能你会说:“二钱银子不是一个大数目,拿这一点钱出来没有问题。拿二钱银子献给神没有什么大不了呀!”如果仔细读这个比喻,我们发觉撒玛利亚人所付出的其实不只二钱银子;让我们读第35节:

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撒玛利亚人竟然愿意完全承担伤者所有的费用!这绝对不是两钱银子这么简单。我们都知道,现在住院看病的费用都非常昂贵。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需要多长时间的治疗才能痊愈?如果需要动手术,医疗费更会大大增加。要照顾这个伤者,直到他痊愈为止,所需要的费用是难以估计的,可能是笔庞大的费用,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他只是支付了两钱银子而已。

还有,撒玛利亚人跟这个伤者只是陌路相逢,大家互不相识,伤者痊愈后会不会把钱还给他,他绝对没有把握。很明显,撒玛利亚人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正如主耶稣在路加福音6章35节说:“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

主耶稣吩咐我们在帮助人的时候,不要期望回报,这就是爱人如己了;这样,我们就可以作神的儿女。虽然犹太人向来轻视撒玛利亚人,但是,这个撒玛利亚人却没有计较。当他看见对方有危难,就全力以赴去帮助。虽然要冒险,也会有经济损失,但是,他还是乐意帮助到底。主耶稣透过这个比喻教导我们“爱人如己”的涵义。如果不是神改变你的生命,让你可以爱人如己,你是无法承受永生的。“信耶稣”就是让耶稣来改变你的生命,让你能够遵守神的诫命,完成律法的精神。

谁是我的邻舍?

当律法师问主耶稣,该作什么才能够承受永生时,主耶稣便把他的眼目转向“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神”和“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上。律法师跟着又问主耶稣,到底谁才是他的邻舍呢?很多时候,我们心里也存着同样的问题。我们知道圣经要求我们爱人如己,但谁是我的邻舍呢?这个算不算?那个是不是?看完了这个比喻,你知道谁是你的邻舍吗?如果不晓得,你又怎样学习去爱邻舍如同自己呢?

一般来说,我们以为撒玛利亚人便是邻舍。但当我们仔细查考就会发觉,比喻中所谈到的关系是颠倒过来的。请留意,撒玛利亚人没有被强盗打个半死,是那个犹太人被打个半死。简单来说,需要帮助的不是撒玛利亚人,而是那个犹太人。为什么主耶稣把律法师的问题颠倒呢?律法师要知道谁是他的邻舍,好让自己能够学习爱邻舍如同自己。但是,主耶稣却把关系颠倒过来,在比喻中被打的是犹太人,愿意帮助他的却是他的敌人―― 撒玛利亚人!真是有意思!

你明白主的用意吗?律法师问,“谁是我的邻舍?”主耶稣却把角色颠倒过来,主耶稣想要告诉律法师:爱邻舍如同自己的意思是,你就是那个人,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当你把角色倒过来,就知道谁是你的邻舍了!你就开始明白什么是爱邻舍如同自己了。

如果你想去帮助别人,就会想:“谁是我的邻舍呢?我该帮助谁呢?是这个人还是那个人呢?”但是,如果角色一变,受害者是你,无助地躺在地上的是你,你还会诸多挑剔,说:“不要这个人来帮我,不要那个人来帮我,因为他们不是我的邻舍”吗?当然不会。谁来救你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有人来救你。当你身处危难,孤立无援的时候,你就懂得回答“谁是我的邻舍”这个问题了。当你处身紧急关头时,就不会诸多挑剔,你会希望每个人都是你的邻舍,对不对?主耶稣故意把角色扭转,把律法师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好让他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不然,律法师永远只能站在“援助者”那个位置,以为自己有权利来决定谁是邻舍,而这样的态度是永远都不可能去爱人如己的。

在你心目中,有没有一些人是你不喜欢的呢?那也许是你单位里的同事,或者是住在隔壁的邻居,因为每逢周末,他老是大声地播放流行歌曲,吵得鸡犬不宁,让你无法入睡?又或者是教会里的某某弟兄、某某姊妹,不管怎么样你老是看他不顺眼,觉得他面目可憎?如果要你去帮助这些人,你肯定有很大的挣扎。但是,如果角色一颠倒,喊“救命”的是你,来救你的是你的对头,你会接受他的帮助吗?如果问题不大,你或许还会拒绝。但是,如果是遇到生命危险的话,你肯定不会挑三挑四,即使是你最憎恶的人前来救你,你也不会拒绝的,对吗?

爱人如己=看待对方如同自己

主耶稣借着这个比喻帮助律法师明白“爱人如己”的意思。爱人如己,就是看待对方如同自己。当看见有人受伤躺在地上,你应该设身处地想:“如果躺在地上的是我,我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呢?”爱人如己并不是做一些好事这么简单,而是要爱人如同自己。主耶稣也不是说:“你去多点关心人就是遵行了神的诫命了。”没有这么简单,主耶稣要我们爱人如同爱自己一样。

“爱人如己”是怎么样的爱呢?就是看对方为自己,看自己为对方;你就是他,他就是你。拿一块钱给乞丐,奉献一笔钱去救灾,都是爱的表现,但只是一般普通的爱,却不是这个比喻中“爱人如同自己”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是有天渊之别的。所以,即使你做了一些好事,帮助了有需要的人,也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以为完成了神的诫命。不要自欺欺人,圣经要求我们爱人如己,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标准。

生命必须彻底被改变

好了,让我总结一下这信息的内容。透过“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我们看见:我们的生命必须被改变,而这个改变不是一次过的。当然,我们不需要等到有人被打个半死,才实践“爱人如己”的教导。主耶稣透过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属灵的道理,我们的心态、我们的生活方向都必须彻底改变。从今以后,我们必须“爱人如己”,为了他人的好处,甘愿冒生命危险,担当经济的损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受永生。到底你的生命改变了没有呢?让我们读罗马书5章5节:

盼望不至於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裏。

保罗告诉我们,神透过圣灵把他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信耶稣就要遵行神的诫命。当一个人信了耶稣,领受了圣灵,有了新的生命,他会经历到什么样的改变呢?他会经历到神借着圣灵,把神的爱浇灌在他的心里。这样,他的生命便会开始改变,当他的生命被改变过来,就有能力完成神的诫命,就是尽心尽意去爱神,并且爱人如己。所以,“信耶稣”和“遵行神的诫命”是没有冲突的,也是不可分割的。

若你已经信了主,你需要问自己,有没有经历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你的心里?有的话,为什么每天所挂念的还是自己的事情呢?我们不需要说得太远,即使是今天,从早晨到现在,你想的是什么?做的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仍然在忙着为自己的需要去筹算和计划呢?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特别是现在经济不景气,我们的忧虑就更多了。即使基督徒也是时时刻刻为着自己的事、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经济情况、自己的健康而忧虑;每天劳劳碌碌都是为了自己的事情。这样,到底神有没有将他的爱浇灌在你的心里呢?到底你有没有神的爱呢?如果没有,那么可能你还不是真正地相信耶稣。因为,如果圣灵真的住在你里面,他必然会把神的爱浇灌在你的心里。如果圣灵没有把神的爱浇灌在你的心里,那么,可能你还没有领受神所赐的圣灵。如果你没有领受圣灵,就不是按着圣经的教导去信耶稣了。如果神真的把他的爱赐给你,你是不可能没有改变的;如果你的生命没有改变,那么,主耶稣钉十字架,对你来说,就只是理性上的知识而已。

把一切难处卸给神

另外,你有没有留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的需要永远都是没完没了的。你越是想解决困难,困难就越来越多。为什么不靠着神的恩典,把一切的难处卸给神,立定心志每天去顾念他人的需要呢?既然我们自己都有这么多难处,别人的困难肯定也不会比我们少。比喻中那个犹太人被强盗打个半死,从属灵的角度来看,世界上许多人的光景也是一样。他们被魔鬼伤害,被击打至奄奄一息,在死亡边缘挣扎,如果再没有人抢救,他们就没有机会了。如果你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整天只专注自己的事情,为自己忙碌,你能说自己是一个认识神的基督徒吗?

希望透过这个比喻,我们能够脚踏实地去学习主耶稣的教导,愿意承担经济的损失,愿意放下舒适的生活,宁愿为主受苦,宁愿失去保障,愿意放下自己。当我们勇于面对这一切,神便会透过圣灵把他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好让我们可以去关心其他人。这样,我们便能欢欢喜喜地说:“我们真是认识神的爱,因为他把他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10:51